罗辑思维9月16号回复什么用(罗辑思维吧)

1984年,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接到了贺子珍女士去世的消息,心情莫名地沉重起来。

新中国成立30年来,一位位老革命的相继离去让邓小平同志感到心酸,同时也为贺子珍这一辈子的艰难感到惋惜。

他说道:“现在的中央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在一室。”

同年4月25日,她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正式举行,中国共产党党旗之下,鲜花丛中的贺子珍看起来很安详,但这位英勇的革命军人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贺子珍的孙女孔东梅在整理贺子珍遗物时,找到了很多外婆留下的来往信件。

其中有一些是毛泽东同志写给她的,也有一些是她写给毛泽东的。

根据孔东梅的事后回忆称,她曾看过一封贺子珍同志晚年写给毛泽东的一封信,这封信很长,内容也用情极深,看后让人感到心酸。

一、井冈山第一女党员

当打开历史的尘埃,将灯光照向这个叫贺子珍的女性人物前,首先看到的并不是她作为毛泽东妻子的身份,而是一个优秀的共产革命组织者的身份。

1925年,16岁的贺子珍就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成员了,而且在当地小有名气,与哥哥和妹妹并称“永新三贺”。

1927年贺子珍参加组织了永新农民的暴动,暴动之后国民党对永新三贺进行了追捕,为了躲避追捕,哥哥何敏学带着两个妹妹躲进了袁文才在井冈山的山寨之中。

当时被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可不只有永新三贺,还有毛泽东率领的八百名红军战士。

当时共产国际交给毛泽东的任务是攻取长沙,但毛泽东分析了形势之后,认定攻取长沙对革命全局不利,随后提出了“上山当个山大王”的决定,而他选择的也是井冈山。

当时在井冈山上做山大王的另有其人,正是前文提到的袁文才。

袁文才当时也刚刚闹了一次农民暴动,利用了井冈山山高林密的特点,击退过一次国民党负责围剿他们的军队。

毛主席为了能够拉拢这支革命队伍,亲自写信邀请。并在赴约之时只带了几个人,颇有英雄风范,约谈之时,甚至慷慨的许诺送给袁文才一百条枪。

袁文才被毛泽东的气概所折服,接受了赠礼和前来投靠的红军战士。

就是在这一天夜里,毛泽东在袁文才安排的院落里,第一次见到了贺子珍。

毛主席回忆这段往事时这样描述,他最初以为贺子珍只是袁文才的女儿,19岁的她看起来精干而清秀,富有行动力。

而贺子珍对毛主席的第一印象也很好,身材颀长的毛泽东看起来就是一个富有思想、性格温和的好领袖。

两人相识不久,外面就传来了毛泽东妻子杨开慧牺牲的消息,让毛泽东感到十分悲痛。

当时折磨毛泽东的还不只有妻子牺牲的消息,党内排挤的大环境也让他感到前途渺茫,除此之外,毛泽东的身体也出了一些状况。

纵观毛主席一生,也许井冈山的岁月是毛泽东最失意的时间,而贺子珍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成为了毛泽东的妻子。

二、十年革命十年婚

1928年到1937年的岁月,是贺子珍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1928年,贺子珍同志在众多同志的见证下,与毛泽东正式结为伉俪。而接下来这十年岁月,是毛主席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最艰难的十年。

1929年,贺子珍出任机关秘书、毛泽东的秘书,并随着红四军的主力下山,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大转进。

1929年撤离井冈山到底有多难?

撤离井冈山时正值冬天,漫天的鹅毛大雪对红四方面军主力来说行军极为艰难。当时毛主席决定前往赣南区域,一路上被敌人围追堵截。

尤其是在刚刚打下崇义县城后,红四方面军刚刚得到几天的休整,3600人的红四方面军刚刚通过打土豪筹集不到一万块大洋的情况下,再次遭遇了李文彬旅的突袭。

部队仓促应战,再次被打散。

这样的情况在接下来的长征路上不断上演,外有敌人堵截,内有党派斗争,穷山恶水还要折磨这支颠沛流离的军队,多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革命将士纷纷牺牲,这都是那些年月里的常事。

1935年,长征中的贺子珍遭遇了不幸,在抢救伤员的过程中英勇负伤。

在贺子珍抢救过来之后,依然留有11枚弹片,但贺子珍依然没有放弃长征,坚持和毛泽东一起到了延安。

贺子珍与毛泽东的婚变就发生于延安。

1937年的红军开始向世界展示他们的精神面貌,红军也迎来了一位外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如果毛主席只是一个普通的红军将领,他与史沫特莱还不会走得那么近。

但当时毛主席希望红军的故事能够走得更远,与史沫特莱经常聊天,向她介绍红军的精神面貌,还曾在舞会上与史沫特莱共舞,展现红军开放的一面。

这些行为都引起了贺子珍的不满,这一系列的事情最终让贺子珍愤怒出离。

陶铸夫人曾志在《毛泽东与我》一文中,描述毛主席与她谈起贺子珍的一段,曾这样感慨这段感情:

“不是我要离开她,而是她要离开我。她脾气不好,疑心大,常为一些小事吵架。”

在曾志的回忆录里,毛主席这样描绘道:贺子珍说要去西安,然后到苏联治病。我希望她能回来,写了封信,派警卫员送到西安并接她回来。但贺子珍不回,却捎回一方白手绢,上面写了诀别信,不久她就去了苏联。这封诀别信,至今仍旧保留在我的铁箱子里。

贺子珍一去苏联,又是整整十年。

三、回国之后的贺子珍

1947年,贺子珍从苏联回国。

当时的中国正值解放战争,战场上解放军打的气势如虹,毛主席等中共领导人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新中国的建立。

那个时候的毛主席是十分忙碌的,根本没时间管理自己的个人事务。

贺子珍先到沈阳落脚,她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尽快去北京,她想去毛主席的身边。虽然事情听起来很简单,但做到却十分难以。

贺子珍对于国内的环境也很不适应,女儿李敏更是对于自己父亲完全陌生。

李敏曾在《我的父亲毛泽东》中这样写道:

儿童院里挂着很多伟人像,哥哥指着其中一幅告诉我这就是爸爸。我却不相信, 认为他在骗我。

随后,贺子珍多次写信都石沉大海,毛主席偶尔会回复李敏的信件,但看到贺子珍的信件时虽有万般感慨,却从未有过回信。

直到1950年,毛主席终于忙完了开国大典和中苏建交等一系列国际大事之后,终于给贺子珍写了一封回信。

信中表达了对女儿的满意,以及对贺子珍身体的担忧,但从始到终并未谈及感情。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贺子珍无意中打开了收音机,当她听到了毛主席那熟悉的声音时,她陷入了一种沉痛的悲伤中,开始整夜整夜的失眠,甚至有了神志不清的情况。

贺子珍因此住院后,女儿李敏不断在毛主席与贺子珍之间做传声筒,两人虽然没有见面,却也没有彻底断了联系。

直到贺子珍的精神状态逐渐恢复,到了1959年,贺子珍终于在庐山会议上,见到了和她有过十年婚姻的毛泽东。

1959年的庐山会议期间,时任中共中央委员的陶铸也参与了会议,妻子曾志在庐山下遇到了同在南昌居住的贺子珍。

在与贺子珍聊天的过程中,曾志提到了毛主席,这让当时的贺子珍突然愣住了,小心地问道:“毛主席也在庐山吗?”

曾志知道贺子珍自从回国之后,一直都没有机会再见到毛主席,自然是十分希望能够见到他的。

于是她温柔地拍了拍贺子珍的手,说:“嗯,经常会见到毛主席。”

她没有说毛主席在没在庐山,却对这位精神依然不太稳定的老革命英雄表达了善意。随后曾志就立刻去位于庐山的毛主席办公室,告诉毛主席,她见到了贺子珍。

毛主席听到贺子珍的名字时,出神了很久。这些年里,他从未再见过这位前妻,但与她的关系因女儿李敏一直都没有彻底断开。

10年夫妻,一别竟是22年,毛主席心中感慨极大,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许久之后才说道:“她怎么样?”

“她很好嘛,跟我聊起往事,好像又回到了挺进赣南、闽西时的战斗年代!”

这句话一下子牵动了毛主席的心思,似乎岁月再次回到了那激荡的时代。

贺子珍对于毛主席来说意义非凡,她经历了毛主席最失意的十年里每一个细节。这样的夫妻情分怎么可能断掉?

当那些岁月如电影般从眼前划过时,毛主席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哎,我们是十年的夫妻哟……”

随后,毛主席擦了擦泪水,说道:“我想见见她”

四、庐山再见

庐山会议是一个持续了一个月的会议,从1959年的7月2日延续到了8月1日。而毛主席与贺子珍的见面,就发生在庐山会议的初期,7月9日。

当时贺子珍由杨尚奎的妻子水静接到了庐山的美庐别墅。

在二楼的会客厅里,贺子珍终于见到了二十多年来魂牵梦萦的那个人。也许她在无数的日夜里曾幻想过见面的时刻,但如今见面却显得无言以对。

毛主席与贺子珍见面后,在会客厅里足足聊了一个小时。

贺子珍在这期间一直表现得比较激动,从后来的记录中看,贺子珍状态一直都不好,双方聊得并不算开心。

临到要分别的时候,毛主席忍不住叹息道:

“当年,你为何一定要走呢?怎么劝你都不回头。”

会见结束后,警卫员将激动的贺子珍搀扶到了值班室,负责等在外面的水静被叫进了会客厅。毛主席见到水静后,第一句话就是:

“她很激动,你要注意一下她的情绪。明天你就送她下山去,下山以前你一步也不要离开她……”

毛主席倒是没有太激动,他显得很谨慎。

水静赶紧答道:“主席,请放心,我保证不会离开她一步。”

毛主席又说道:“还有一件事,你回去之后就立刻办了,她拿走了我三瓶安眠药,很厉害的,吃多容易出事。”

李敏在回忆毛主席与贺子珍在庐山的这次会面时,也这样写道:

爸爸见到了妈妈,妈妈也见到了爸爸。可结果呢?双方的心里都不痛快,反而更增加了对彼此的怀念、牵挂,增加了彼此的忧虑、悲伤和彼此心灵上的痛苦。

我觉得,他们双方那旧日心灵的伤痕又重新被撕裂开来,鲜红的血又润润而出,这撕裂般的疼痛,更加厉害,犹如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至今,我仍认为,两位老人相见不如不见。妈妈也好,爸爸也好,都平平静静地过。分别这么多年,没有必要再掀起感情的波澜?

事情也如李敏描述的那样,贺子珍从庐山回来之后,就生了一场大病。

这场大病再次摧残了她本就不健康的身体,使得她再也没有机会再见到毛泽东。

1976年,毛泽东病逝的消息传到了贺子珍的耳朵里,她呆呆地坐在电视机前,一动不动,宛若一尊雕像一般。

五、斯人已逝

毛泽东的离世对于贺子珍来说又是一次打击,她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才走出阴影。

期间,她不断反复阅读《毛泽东选集》,通过伟人的那一句句响亮的宣言和紧密的逻辑思维中,回忆着他的点点滴滴。

直到1979年,贺子珍重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而重新上任的她,第一件事就是想要去天安门看看,想去看看毛主席的遗容。

要知道,自从庐山会议那匆匆一瞥之后,贺子珍想看到毛主席只能通过电视机,她是有多想再好好看看那个人。

对于贺子珍来说,自从负气出走延安之后,她见到毛主席的次数太少太少了。想要倾述的感情,想要表达的想法,都没有机会说出口。

也许她有很多话要说,却直到1984年溘然长逝也没有再说出口。

很多的情感只能从家人收拾遗物时,阅读那些信件,才能知道其中的几许心酸。

外孙女孔东梅在采访中这样说小时候听到外婆的故事时,总觉得充满了距离感。等她拿到那封贺子珍晚年写给毛泽东写信时,才能够体会到外婆的心酸。才知道她在苏联吃了怎样的苦,承受了那些生活中的不易,外婆的一生几乎都是在痛苦中度过的。

贺子珍带着满身的伤痛与爱情的坚贞,以及年轻时代的悔恨和晚年的心酸,终于在沉默中走向了人生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