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的两个发表分别是什么(变色龙是什么时候写的)



编者按:张发安 (昵称秋叶红也),男,1938年生,四川省巴中市人,居重庆。重庆市作协会员、《中华诗词论坛》纵议员、《重庆诗词学会》会员。曾在《名作欣赏》、《写作》等杂志发表唐诗鉴赏论文多篇。著有《秋叶集》(古体)、《唐诗名作审美谈》(十讲)。有多首诗在报刊征文活动中获奖,2016年获《全国诗文大会》“大好河山征文”古体诗银奖,2017年获“伟人颂、中国梦”诗赛一等奖。张发安先生在诗词、散文等多领域均有涉猎,造诣颇深。尤其是他的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论深受读者欢迎。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发行的中学《教师教学用书》时,未与本人联系征询意见,收录了张发安先生《变色龙》的主题分析一文。该书注明,2007年9月第二版,2012年8月第十三次印刷,当时定价为28.90元,由此可见发行之广。本人曾向北京文助协请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联系,文助协与该社多次联系无果。张发安现请求《世界作家园林》(微刊)编发此文,向社会求助维护作者著作权益,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向作者给个交待!


本刊对张发安先生的遭遇深表同情,并支持张先生的维权行动,也请社会有关组织和广大有识之士通过各种渠道给予张先生支持,也希望《人民教育出版社》积极回应,给作者一个满意的交待!



契诃夫《变色龙》解读


——兼向《人民教育出版社》维权


题注:从“百度”偶见维权信息提示有张发安一文,请作者维权。我从中学《教师教学用书》查到(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了《变色龙》的主题分析一文,本人现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法维护作者权益。


文/张发安 编辑/磐石


笔者特向《世界作家园林》(微刊)求助发文,以《变色龙》为例,谈谈如何赏读名家的短篇小说。


余为为,分析任何一篇小说,不应当只从分析主人公的性格出发,去简单地概括主题;也不应当只看时代背景,持实用主义的态度为我所用;更不应该当盲目地以题目代主题。在分析作品中那种简单地从主人公的形象性格分析为手段而归纳主题的做法,并不是个别现象。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思想,应当以分析主人公的性格与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结合时代背景,才能深刻地认识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


契诃夫是俄国作家,被称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一个。他的《变色龙》自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以来,评介文章不少,各自从不同角度对作品做过解析,但对其主题的认识很不一致。仅就作品的讽刺锋芒所指而言,就有好几种说法。有的说是对变节分子(俄国民意党人)的批判,有的说是“风派”、“两面派”的活写真,有的说是对小市民习气的讥讽。对作品的主题认识也是很不一致的。1979年《知识》第一期刊登的“讽剌文学的明珠”一文说:“作家就是用了这种善变皮色的动物来作小说的主题并作了题目”。有的文章单从作品的主公进行分析,不看全篇,不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只就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语言逻辑(部分对话)进行分析,认定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是“奴性第一”,并由此归纳作品的主题是“狗仗人势”。见《语文学习》1980年第三期“谈变色龙的逻辑”。这个归纳,显然带有片面性,它只概括了作品的部分内容,反映了人物性格的一个侧面。因此,它只揭示了问题的一半。从作品的全部内容看,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色只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它的奴性只是人物形象性格的一面,另一面是十足的官气。奴性和官气在他身上是对立的统一。对将军而言,是奴性第一;对赫留金来说,则是官气十足。也就是说媚上欺下,相对存在。媚上是为了欺下,欺下必定媚上。事实上,他同赫留金的矛贯穿作品的始终。作品不仅对他们的矛盾关系做了直接的描写,而且点出矛盾性质是针锋相对的。


马克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契诃夫的《变色龙》正是这样,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矛质关系中去表现,才达了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的统一,从而使作品人物具有典型性,作品具有了典型意义。当我们分析作品,既要分析奥楚蔑洛夫和将军之间的从属关系,同时还要分析他同赫留金的矛盾关系,即欺压与被欺压的关系。欺压人民对于奥楚蔑洛夫来说,同样具有本质意义,是他的职业所规定了的。他是上层统治阶级的工具,走狗,“它遇见所有的富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这才是他的本质特征所在。这才算反映了作品的全貌,才算揭示出作品所存在的主要矛盾关系,才算剖析出“这一个”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本质,也才算说明了一个问题,即“狗仗人势,欺压百姓。”



然而,如果只用“狗仗人势,欺压百姓”来概括主题,还只是表述了作品所具有的现象内容,还不是作品真正的实质所在。再让我们进一步看看奥楚厂蔑洛夫和赫留金的矛自关系:赫留室把法当作一根救命绳,叫喊:“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平等啦!”,而奥楚蔑洛夫却把法当儿戏.一会儿装成一个敢于执法的芙雄,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一会儿又说什么“那儿(指彼得堡或莫斯科)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这些人物对话,在作品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际上这是对沙皇专制主义者作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的矛盾是作品的基本矛盾,也是当时俄国社会所存在的底层人民强烈要求法制和上层统治者疯狂实行专制的尖锐矛盾的具体反映,突出地表现在主人公身上,则是以虚假的执法面目来掩盖它本质的横暴,这才是俄国沙皇专制政府的虚伪和专横的集中表现。


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说过:我觉得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在“怎么做……。”当我们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时,应该不仅回荅“是什么”的问题,而要深入地回荅“为什么”的问题。就《变色龙》说,奥楚蔑洛夫的奴性和官气是怎样造成的,应该从那个社会去看,把他恶棍和骗子的行为归罪于那个社会制度,记入他所生长的环境的总帐上去。

《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狸”。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里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根据以上分析,作品的主题应该是这样的:契诃夫的《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后记:以上是《变色龙》的主题分析一文的全部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发行的中学《教师教学用书》用了本人文章,从未与本人联系过。本人向北京文助协请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联系,文助协与该社多次联系无果。该书注明,2007年9月第二版,2012年8月第十三次印刷,当时定价为28.90元,由此可见发行之广。本人现请求《世界作家园林》(微刊)主编发此文,向社会求助维护作者著作权益,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向作者给个交待!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张发安(秋叶红也)男 1938年生,巴中市人,居重庆,作家。《中华诗词论坛》纵议员 著有《秋叶集》(古体)《唐诗名作审美谈》(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