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狗什么意思(华为狗是什么意思)

近日,根据数码博主@鹏鹏君驾到 爆料,在深圳华为线下店的交流活动中,华为中央研究院展示了一款“机器狗”。


基于华为现有的AI技术,这台机器狗能做到动态多目标追踪和目标主动追随。从视频看出机械狗的动作相当敏捷,还可以做后空翻。

目前华为没有透露更多关于机器狗的信息,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台机械设备最终面向的是企业而非消费终端。

说到机器狗,就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研发的网红机器狗——Spot。今年7月,YouTube开箱达人Unbox Therapy团队花了7.5万(约合人民币53万元)美元买了一台Spot,并给它做了一个开箱评测的视频,这也是Spot第一次来到民间,被揭开神秘的面纱。

当Spot被唤醒后,它就像被赋予了意识,能够自动避开障碍物,上下楼梯,摔倒后也能自行调整并爬起来,Up主惊呼看到了未来。

Spot具备极佳的动态平衡,四肢流畅而敏捷,没有了以前机器人的那种笨拙与迟疑。某种程度上,它更像是一个来自未来的产物,或者说,电影和小说的想象力照进了现实。

人类关于机器人和自动化的设想自古有之,亚里士多德的思维三段论为人工智能 AI 的推演打下了最早的基础,而后数学家阿尔库塔斯又设计了一架蒸汽动力的自动飞行器,阿基塔斯解剖了鸽子,试图模仿其飞行原理。他的飞行器内部装有产生蒸汽的密闭锅炉,当蒸汽的压力超过物理结构的重量,飞行器就起飞了。


机器一直在模仿世间生物,正如同飞机参考了鸟,具备了四肢的机器人,其参照对象自然就是人类自身。作为发明家的达芬奇,在1495年设计出了一个“机器骑士”,其内部包含一套滑轮和齿轮系统,按照设想,骑士应该能自如地移动手臂和下巴。但正如达芬奇的其他许多发明一样,机器骑士最终停留在了纸上。

尽管在达芬奇之后关于机器人的设想变得越来越丰富,以及这样那样的人形、动物形的机械装置,但并不符合“自动化”的真正含义,更像是一个玩具。譬如1933年世博会上展出的“机器奶牛”,它由纽约的公司Messmoreand Damon制造的。而它唯一的作用,就是从自己的假身体里挤出假奶罢了。

直到1954年,美国工程师乔治·迪沃尔(George Devol)和他的同僚设计和制造了第一个可编程的机器人手臂——Unimate,作为世界上的第一款工业机器人,它能替人完成工业流水线上的重复劳动,利用一条机械手臂运送压铸件并将其焊接到位。1960年,Unimate被卖给了福特,从而导致了大量一线工人的失业。

但光能干重复的体力活还不够,机器人最具吸引力的一点,还是它能否被赋予意识和思考。同样在50年代,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灵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尝试衡量机器是否具备思考的能力

图灵认为,与其去研制模拟成人思维的计算机,不如去试着制造更简单、也许只相当于一个小孩智慧的人工智能系统,然后再让这个系统不断去学习——这种思路正是我们今天用机器学习来解决人工智能问题的核心指导思想。这为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电脑、Alpha Go乃至机械狗都奠定了理论基础。

阿兰·图灵

能思考的机器人,这似乎背离了它一开始被发明的初衷。正如机器人的英文Robot,来自一个古老的斯拉夫教会用语,意为“奴役”和“强迫劳动”,这个词本身是俄国农奴制的产物。

1920年,捷克作家Karel Čapek 在一出名为R.U.RRossum's Universal Robots)的科幻类的戏剧中使用了这个词,戏剧的故事发生在一家工厂,这家工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用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生产出了一批被“简化”的工具人,用以替代工人,它们被称为Robot.

机器人所带来的巨大生产力,和它有朝一日会脱离人类的控制自成一体,像是一组彼此缠绕的矛盾。从它被发明之时,这组矛盾就伴随着,而因为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想象力也在文学和电影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

比如像《美丽新世界》这样的“反乌托邦”文学,就在思考人类会不会有一天被机器所取代,能干的活机器都干了,人类成了只有“快乐”的废物。

而电影《黑客帝国》里面则呈现了一个更为激进的世界观,世界是一个程序,人工智能Matrix则是程序员,人类作为NPC为他所捕获与奴役,我们现在的生活皆来自Matrix给我们大脑植入的想象。

因而可以理解,当Up主 Unbox Therapy在开箱Spot时,脸上除了兴奋,还有一丝恐惧,因为他不敢想象,这个东西再过十年、二十年会是怎样。如今他还为机械狗的跌倒而觉得有趣,未来会不会有一天,他成了脖子上被拴着绳索的那一个?

Unbox Therapy

当然,无论波士顿动力还是华为,两家公司都是为了让科技更好地为人所用,但与此同时,也要提防未来的机械狗如脱缰的野马,像《黑镜》里的杀人机器The Dog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