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动车多少钱一个(日本电动车多少钱一台)

文:懂车帝原创 邢秋鸿

[懂车帝原创 行业] 一周之内,日系车三巨头——丰田、本田、日产的纯电动车产品齐刷刷在中国市场亮相。

4月26日,东风本田e:NS1正式上市,补贴后官方指导价17.5万-21.8万元。其兄弟车型,广汽本田的e:NP1将在5月预售;

4月27日,日产的首款纯电SUV——Ariya开启盲订;

4月28日,南北丰田的bZ4X同时开启预售,价格22-30万元。

广汽丰田bZ4X

这一周,我愿称之为日系三强集体的电动车“狂欢”。日系终于放弃了最后的倔强,向着电动化趋势妥协。

但是狂欢背后,却也掩盖不了质疑和唱衰。“不就是一款油改电车型吗?”、“定价20万以上,国产电动车不香吗?”、“什么时代了,才500公里续航?”

是曾经的日系车情怀在纯电动车市场不管用了?还是燃油车的王者玩家们无法适应电动车的节奏了?集体进军纯电动车市场,它们究竟准备好了吗?

集体“非主流”

在谈日系三强的这三款产品之前,不得不提的,就是这三款产品非主流般的命名。

东风本田e:NS1

相信不了解的朋友,第一眼看到“e:NS1”和“bZ4X”就懵了,想问:“这该怎么读?”。日产Ariya竟还成了其中最容易记住的名字,真是考验消费者啊。

且不说从这两年开始,国产汽车都已经放弃了复杂的命名,开始找大狗、黑猫、海豚等各种耳熟能详的词语,力求让消费者没有记忆障碍。日系三强的这一波操作,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之。甚至有一种,根本不想让我记住这款车叫什么名字的感觉。不知道各位看官们是不是跟我一样?

当然,拨开名字这一层“外衣”,一款汽车产品最重要的还是产品力、成本以及竞争优势。那么,我们还是回归产品的本源,来看看日系三强的电动车究竟如何?

首先需要明确,当我们看一辆电动汽车时,我们在看什么?无外乎这几点:续航里程、安全性以及智能化。

丰田bZ4X WLTC综合工况纯电续航里程约500公里

先看续航,上市的三款日系电动车中,丰田bZ4X搭载容量为71.4千瓦时的三元锂电池组,WLTC综合工况纯电续航里程约500公里。据说还有一个低配版本,WLTC综合续航在400公里。

本田的e:NS1有两种续航版本,在CLTC工况下分别为420公里和510公里,均搭载三元锂电池。

日产Ariya

日产官方介绍,Ariya将提供63千瓦时和87千瓦时的两驱及四驱车型,续航里程在480-610公里左右。但是由于Ariya还没有正式上市,续航数据是否还会有变化,现在还是未知。

如今,部分国产电动车品牌都已经“卷”到700公里以上了。400-500公里续航,也就处在业内的平均水平。

东风本田e:NS1

在这里,还是要把e:NS1拿出来单说一说。因为它用的是最新为中国量身定制的CLTC标准。与WLTC标准相比,CLTC更偏向中低速,所以CLTC显示出的续航,也就会高于WLTC工况。

续航不够出色,那我们就来比比智能?

e:NS1内饰

为了适应现在智能汽车的节奏,日系三强都在自家的电动车中换上了更大的中控屏幕。其中,本田的e:NS1最为彻底,配备10.25英寸液晶仪表+15.2英寸中控屏,搭载本田全栈智控生态系统——e:N OS;

丰田bZ4X中控大屏尺寸达到12.3英寸,配备丰田自己的车机操作系统;

日产Ariya采用了双12.3英寸的连体式液晶仪表盘及中央显示屏

日产Ariya则采用了时下流行的分体式设计。中控台上下分开,上半部分采用了双12.3英寸的连体式液晶仪表盘及中央显示屏。智能化领域,官方还没有具体透露。

但是即便在智能化领域布局,但这三款车的智能化表现,大概率能够跟大众的ID系列差不多,与特斯拉,甚至国产新势力相比,还是有差距。毕竟擅长的领域不同。

自动驾驶领域,更加不是日系车企所擅长的。而丰田bZ4X是外购的采埃孚+Mobileye的解决方案,也就是毫米波雷达加视觉传感器,这种被市场广泛应用的成熟策略。

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统

在本田的e:NS1上,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系统也没有缺席,包括碰撞缓解制动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全速段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等。

确切地说,这套系统还仅限于基础辅助阶段。与当下比较流行的特斯拉FSD、小鹏NGP和蔚来NAD等智能驾驶相比,并不在同一级别。

在燃油车市场,智能化可能不是主要考量因素。但是在电动车赛道,三电技术是基础,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才是差异化的关键。

日系企业:做电动车不难,全面投入很难

看到有不少观众还在吐槽,说日系电动车不就是油改电车型吗?在这里需要为它们正名,这一次,真不是。

为了跟上电动化的潮流,丰田研发了e-TNGA架构,日产Ariya则是诞生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CMF-EV。

“e:N Architecture”架构

就连本田,也不像此前推出理念VE-1、思铭M-NV和X-NV一样进行油改电操作,而是开发了全新的“e:N Architecture F”架构,e:NS1就是诞生于此。

其实,从去年底开始日系三强接连发布电动车战略,因为它们发现已经无法抵御全球新能源转型的趋势。就连日本本土都提出,到2035年禁止燃油汽车在日本境内的销售,以完成减排目标。所以动辄上百亿的投资方案,就是为了跟上转型的步伐。

只不过,日系车企想做电动车不假,但是想要全面投入很难。一边,它们不想放弃高利润的燃油车,除了日产,丰田和本田各有各的混动方案;另一边,虽说不想放弃全球推广新能源的浪潮,也不想跟着中国和欧洲的节奏聚焦电动化,所以氢能源、固态电池成为备选。

丰田章男拥抱纯电动

但是任何产品,如果想要做大做强,要么具有足够大的技术优势,能够将所有玩家纳入你的赛道,例如苹果公司。

要么就需要在市场中进行长期迭代,在市场的调教下,形成压倒性的技术领先。并且依赖巨大的市场规模绑定无数供应商组成一个庞大的利益同盟,实现对标准、规则的制定,进而奠定绝对领先。例如中国的新能源市场。

甭管中国电动化趋势开始之时,那些为了骗补而生的电动车产品有多烂,但是经过10年的技术积累和迭代,仍然培育出了像比亚迪、宁德时代这样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

我国纯电动车渗透率已经接近20%

对于日系车企而言,与其闷头研究,不如先在中国这种大体量市场上投放产品,然后进行迭代。这才是最有利的玩法。

但是说回到产品,初代产品与已经更新换代过几次的产品同台竞技,很难拿到什么优势。更别提,除了产品层面,还有用户运营、电动化趋势之下的思维模式的转换,甚至于渠道变革。这才是大船掉头更为艰难的时刻。

电动车转型的趋势面前,那些曾经称霸一时的旧神会陨落吗?这个还没有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新环境下孕育的“新神”,崛起可能只需要一代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