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智跑高压多少个压力起保护(起亚智跑压力传感器电压是多少)

节能减排的压力一直是汽车技术革新的核心驱动力,面临愈发严苛的排放指标各大厂商也都伤透脑筋,有的开始整三缸机,有的大力推双离合。但长远来看,只有创新技术应用,才能在保障产品价值体验的同时,体面地走向“碳中和”。

2021年眼看走完,今年各大厂商又有哪些核心技术在新车上应用,你的新车确定配备了这些硬核干货吗?

●双喷射系统

▲代表车型:大众帕萨特、雷克萨斯ES

新款大众帕萨特


最早,汽车是通过化油器给发动机供油,说白了就是让进气把汽油吹进燃烧室,雾化差,燃烧不彻底,比较浪费。后来都选择在进气歧管安装专用的电喷系统,用高压把汽油吹散,再和进气混合,雾化效果好一些,自然燃烧利用率就更高了。

新款雷克萨斯ES


随着全球排放政策收紧,歧管电喷也不能满足节能减排需求,厂商直接把喷油口“搬到”气缸顶部,直接对着燃烧室喷油,即,缸内直喷。因为发动机气缸内部在工作时是存在高压的,所以直喷系统的喷射压力也指数增长,到了如今的国六b标准,新研发的发动机喷射压力已经普遍到了350Bar。而马自达的创驰蓝天X系列2.0L压燃引擎,更是把喷射压力提高到了700Bar,喷射压力越高,燃油雾化效果自然也就越好。

电喷+直喷


小孩子才做选择题,大人全都要!大众EA888 2.0T发动机、丰田M20A 2.0L、A25A 2.5L发动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双喷射系统。缸内直喷和歧管电喷都有,综合两者的优势,细化燃烧过程,充分压榨汽油燃烧产生的热量和动能,既可以减少强化热效率,同时也能抑制PM颗粒物的产生。

●可变气门控制系统

▲代表车型:本田思域、哈弗H6S、起亚智跑Ace

本田i-VTEC


基本上,现在还路上能跑还没报废的车子,基本都有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即CVVT。这是一种通过凸轮轴和凸轮,控制发动机进气/排气开关相位的功能模块,可以在一定角度内控制气门什么时候开关,能够使其根据发动机工况进行改变,提高发动机的效率与动力。

第十一代本田思域


再改变气门开启时机的基础上,有些车企又开发出了能改变气门开启大小的装置,即CVVL可变气门升程。例如本田1.5T/2.0T上的i-VTEC,长城1.5T/2.0T上CVVL,奥迪2.0T上的AVS、宝马2.0T上的VALVETRONIC。气门大小可变可以让发动机在多种不同转速/负载工况下更顺畅地呼吸,进一步强化了发动机的经济性和爆发力。

起亚智跑Ace


最后,现代起亚今年又在最新开发的1.5T发动机上应用了能够改变气门开关持续时间的装置,命名为CVVD可变气门持续期,并在索纳塔、智跑Ace等车型上应用,目前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称得上是韩系车在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双循环可变压缩比

▲代表车型:马自达CX-30、日产奇骏

丰田M20A,双循环


如果将上面的CVVT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就能提前或延后开关气门,例如,在压缩冲程开始后延迟关闭进气门,那么吸入的空气就会部分被送回进气歧管,就会比传统奥拓循环更少,造成膨胀比大于压缩比的特殊状况,从而模拟米勒循环的原理。

马自达CX-30


这种就是双循环的一种工作方式,丰田M20A、A25A,马自达创驰蓝天系列基本都有类似的可变压缩比工作方式,可以以较少的油耗完成更大的动力输出。值得注意的是,下一代大众EA211 evo 1.5T发动机也会采用这种技术,最高压缩比可以达到12.5:1。

日产奇骏


日产CV-TUBRO系列1.5T、2.0T发动机也有可变压缩比技术,但其设计方向和上面的有本质区别,它的可变压缩比是通过双曲轴系统实现的,高压缩比模式下,活塞运行的上/下止点会有差异,严格来说,这应该算真·可变压缩比,上面几位只是模拟可变压缩比。

●智能可变气缸

▲代表车型:别克昂科威S、奔驰GLB级

奔驰M282 1.3T


如果说可变压缩比是CVVT的进化,那么可变气缸应该就是CVVL的进化,CVVL改变的气门开启的大小,将这一思路发挥到极致的话,气门就可以在全工况下保持关闭,同时关闭直喷系统、点火系统,就能让四缸变双缸,八缸变四缸。

上汽通用现役的LSY 2.0T发动机就是这个思路,它的凸轮系统有三个工作模式,高升程、低升程、零升程,分别对应运动模式、经济模式、超经济模式。而在最后一种模式下,这台直列四缸发动机的中间两个气缸进排气门都是关闭状态,搭配活塞在气缸内运动类似于空气弹簧,空转。

奔驰GLB


奔驰也是可变气缸的忠实粉丝,A级、GLA/GLB上的M282 1.3T发动机就采用了类似的变缸系统,可以从四缸变双缸。除此之外,奥迪保时捷合作开发的4.0T 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也有COD可变缸系统。

●总结:

在电动汽车全面取代燃油车之前,发动机新技术应用一直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因而每年我们都能各种时髦的新技术在发动机上出现,这也让个品牌产品始终能紧跟排放指标,不至于完全被市场淘汰。当然,长远来看,转速/负载的波动始终是发动机排放的核心原因,恐怕还得是以电驱为主的油电混动才能真正给燃油车“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