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是获取财经信息,主流的财经媒体足够了。前一篇有推荐一些比较靠谱的主流财经媒体。
从主流媒体获取信息的好处,毋庸多言。比如信息的真实度有信用背书,信息相对来说比较及时等等。但是财经博主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新手入门的“最佳捷径”。
财经博主与机构媒体(包括国家主流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尺度自由”。并不是说,财经博主能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是专业度上可以调节的空间比较大。
不同于主流机构媒体,财经博主的挑选难度要大很多。于我来说,只有几个简单粗暴的准则:有趣有用有底线。
有趣,是财经博主必备的“颜值基准”。
如果财经博主和其他媒体一样,7x24滚动播报实时信息,语言硬邦邦,有什么意思呢?
有趣,不是要每天给几个段子,而是语言容易懂。或者在遇到一些钻野名词时,给一个简单的解释。这样就可以在不中断阅读的情况下,顺利理解文章内容。
有趣还有更多形式,比如漫画、表情包,引经据典,视频解说等等。最近新关注的一个财经博主,为了说明徐州丰县债务融资的问题,但又不至于被删稿,就用了红楼梦里香菱的故事来讲。(感兴趣可以搜《贾雨村言,一则无关紧要的小故事…》)
有用,是财经博主必备的”核心科技“。
没有人会看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叨逼叨。但有用,是非常具体的是一件事情。如果你对投资很感兴趣,那么能说一些市场规律,能写一些靠谱的方法,那就是有用的。
比如在2021年初,大蓝筹抱团已经被热烈讨论了。很多媒体,财经博主都在不断鼓吹这事儿。理由不外乎那几个,比如美股十年牛市,也是科技蓝筹打仗的十年,A股也会向美股看齐;又或者说,大蓝筹业绩好,应该获得高估值,价值投资等等。
但我关注一个财经博主是不断提示风险的,让他所有读者远离当时的机构重仓股。为啥?他说的理由也很简单:买的股票涨了,只有卖出才是真正盈利。当机构重仓股长高了,机构会做什么呢?
这对我来说,就是很有用的。道理非常简单直白。无论买方和卖方机构多么努力去宣扬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但他们的考核机制是非常明确,每年排名非常激烈,注定他们不可能做到自己说的那样。
有用的范围极其广,比如知识类型、宏观解读以及数据提供等等。有时候,我也会为了一点点有用,忍受一些财经博主的其他缺点。
比如有个财经博主,连券商都写不对,每次打的字都是劵商。这是高考基础题,真的是很难忍。但他行业逻辑梳理很好,在这一块没找到更好的替代品之前,还是会继续关注。
还有的博主,经常东拉西扯说政治,但是认真写期货方面的东西,也还不错。在期货方面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前,也得忍着继续关注。
有用的另一个误区是,能不能跟着某个财经博主赚到钱。
不否认,有些博主在某些时期,是真能带领读者赚到钱的。有直接给股票代码,有给行业研判,最后市场验证还不错的。
但是现在很难了。一是监管变得很严格,谈论个股已经不合规。其次,历史胜率不等于未来的胜率。一个博主之前选股一选一个准,并不代表接下来也行。
另外,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比如一个博主,他能承受40%的向下波动,读者未必能够承受。
总结下,有用,是构建对行业认知框架有用。
有底线,并不是一个特别硬性的标准,每个人的容忍程度不同。但最低不过是不骗钱,这个就不多赘述了。
最后,作为读者,找到符合自己脾性的博主读一读就可以了。他们的作用只是满足碎片时间的阅读需求,或者扩大眼界,或是作为了解市场想法的一个途径,没必要寄托太多的期待。
毕竟,学习一个专业,了解一个行业,最靠谱的还是教科书,大学的专业课程(网上有各种公开课),以及该行业的学术著作。
之前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读者留言:你们作为专业的数据机构/财经媒体,怎么不去多独家报道,怎么没有报道这个那个……
媒体都有自己的利益、立场和监管需求,它没做的就是它做不到的,不想做的和不能做的。财经博主同理。
最后的最后,作为一个贪财好色的普通,但愿人长久,你我共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