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之吻是什么意思()

非洲大草原上流行这样一句话:草原三剑客,狮子鬣狗和花豹。这三种动物处在非洲大草原的顶端食物链上。但是,你看完这个排名,也许会疑惑,为什么没有猎豹?不是说它也是食肉动物吗?而且跑得还是最快的,怎么没能排得上号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种在非洲大草原上夹缝中生存的猫科动物。


猎豹百科

猎豹,又称印度豹(和花豹可不一样哦)。是大型的肉食性猫科动物。与其他狮子老虎不同的是,它们是豹属下唯一的物种,不存在亚种之分。通常情况他们躯干长1-1.5米,尾长0.6-0.8米,肩高0.7-0.9米,体重50-80公斤,雄猎豹的体型略微大于雌猎豹。它的体型是纤细、腿长、头小、耳朵短,瞳孔是圆形。

猎豹全身被黑色斑点覆盖。但他们与其他豹的区别在于嘴角有一道黑色条纹延伸到眼角。尾巴末端的三分之一部位有黑色的环纹;后颈部的毛比较长,好像很短的鬃毛一样,体型是纤细、腿长、头小。

非洲草原上最快的速度

尽管猎豹以速度快著称,或者说唯一的优点就是速度。但他们在捕猎时,会通过自身的皮毛融入周围环境,然后选择慢慢靠近猎物,而不会大老远千里奔袭而来,因为它们的耐力非常差。


当它们判断出猎物与自身的大概距离,就会突然跳出,用强劲的后腿蹬起,纵然一跃,猛扑向猎物。如果猎物反应够迅想逃跑,这个时候才依靠速度来抓住猎物。如果第一次跑步无法抓住猎物,那基本上就宣告任务失败。因为虽说这群家伙速度天下第一,但是耐力却是倒数有名的。在冲刺一段时间后,就必须停下来休息,不然身体机能就会承受不住,供血不足心脏很可能马上停止。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画面:猎豹在追逐羚羊时候,羚羊不会直线奔跑而是选择不断转弯躲避,尽可能摆脱追捕。因为只有这样猎豹速度才会慢下来,才能尽可能为自己争取生存的机会。所以每次捕猎,猎豹总会在最合适的机会一下跳出,用它们那爪子抓住猎物后,然后顺着后肢咬住猎物的脖子,最后等猎物断气。一般来说,当猎豹咬住猎物的脖子五分钟到十分钟以后,那些大型的猎物就会死亡。

弱肉强食,夹缝求生

其实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龙生九子,还各不相相同。大家都是猫科动物,猎豹比不上狮子天生的战斗力和身后庞大的狮群。猎豹天生体型比较狮子而言小很多,力量差。加上骨头松软(之所以跑得快,这与它们的骨头有关系,骨头软,身材纤细跑起来就快,但是力量就很差),这样说来被大型肉食性动物"欺负"自然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而且猎豹不像狮子那样会吼叫,猎豹不会吼,叫声类似猫叫,这样一比,气势瞬间就已经差了一大截了呀。

科学家根据记录影像分析,猎豹在遇见如狮子,花豹等大型肉食性动物时,常常被它们当作猎物一样捕食。体型、力量、牙齿三大武器猎豹都不占优势,只能以羚羊等草食性温顺动物为主要捕食对象,就连"二哥"鬣狗也常常在它们筋疲力尽捕捉到食物时,以逸待劳来强行分一杯羹,它们却无可奈何。有时候,捕获猎物的猎豹还会将猎物的尸体拖到密林中才开始进行进食,就是因为担心如果引来狮子等动物,自己根本不是对手,而好不容易捕获的猎物又得拱手相让了。在弱肉强食的非洲草原上,存在许多竞争关系,如果没有“牙齿”,就只会被啃成一堆枯骨......


与老虎等不同,猎豹与人更亲?

如果你在野外遇到狮子或者老虎,那么你存活的几率会很低,因为它们啥都吃。但是如果你遇到了猎豹,那存活的几率会很高,因为它们基本上不会主动攻击人。

首先,猎豹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有着严格的秩序。换而言之很少进行同类间相互打斗和自相残杀,这在大型猫科动物中是极其少见。就像狮子为了夺取地盘、进行交配时都会选择互相撕咬,但猎豹基本上不会。这就侧面反映了它们相对来说不具残暴和好斗性。

其次,猎豹自身的条件限制。猎豹生性胆小谨慎,它们很少会去杀捕食者。从它们的食谱就能看出:羚羊、角马、斑马等等。这些动物都是食草的、性格相对温顺(软柿子好捏)。而且它们是一种讲究捕食效率的动物,很清楚如果捕食不成功受伤后对自己的影响。所以它们不攻击人很好理解,成年人类给猎豹的印象就是比较好的,加上这是一种"陌生物种,食谱上没有,不能轻易下手"。看见人多半还会主动撤退,甚至走开。加上人类历史有过驯化猎豹的记载。猎豹在与人熟悉了以后也会格外亲近。


驯豹之事,古来已有

上述我们提到过,猎豹作为一种能跟人"和平共处"的生物,在它优美的身躯和令人羡慕的奔跑速度特点上,早在古代就被列为一种"宠物"了。早在唐代时期,猎豹就顺着商路传入了中土。在考古学家对章怀太子墓考察时就发现,壁画《狩猎出行图》中,有只猎豹蹲坐在驯豹师身后。

到了元代,元朝的统治者更是将猎豹作为一种神圣的崇拜物,频繁让臣属国进献猎豹。曾效力元世祖忽必烈的旅行家马可波罗,记述了大汗带猎豹打猎的场面:出猎时让猎豹蹲在马鞍后,一旦发现猎物,坐于鞍上的驯豹师发出号令,猎豹便从马背一跃而下,朝猎物疾驰而去。在著名的《元世祖出猎图》中,有位骑手鞍后就蹲坐着一只满身圆斑的猎豹,骑手则是一副西域胡人相貌。明朝时期的所谓"豹房"。说明朝武宗皇帝喜欢吃喝玩乐。建造了豹房,经常以养猛兽为乐趣。据记载,豹房里的确饲养着猎豹,但主要是国产的金钱豹和猞猁(俗称土豹)。明武宗本想把它们驯化后带着去打猎,但因为野性难驯只能关在牢笼里。古代的猎豹,被视为大户人家乃至王公贵的一种象征身份的动物而被广泛驯养。

夹缝求生,生存现状

你速度跑的比人类快,但是再快也快不过人类的猎枪。何况你还不凶猛。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期报道称,全世界的野生猎豹数量大约只有7100多头,比起1975年一万四千多头减少了一半左右。历史上猎豹曾广泛分布于非洲,在亚洲也有不少的数量,但是如今,亚洲猎豹几乎已经灭绝,只有少量不超过50头生活在伊朗某处偏僻的地方。非洲猎豹的生存状态也不乐观,91%的猎豹被从历史分布区域里面赶了出来,如今草原上已经是难寻猎豹踪影了,只有在莫桑比克、博茨瓦纳、安哥拉、南非、津巴布韦以及纳米比亚这6个国家才相对容易发现它们的踪迹。减少主要原因就是猎豹皮毛作为畅销的高档皮制品被广泛喜好,价格高昂和利润可观。

无节制的捕杀和惨无人道的买卖依旧还在,穿着豹纹制品的背后,是泯灭良心的贪婪和破坏大自然法则的丑态。若干年后,也许猎跑也终将跑不过猎枪和时间,而仅存在我们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