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红包138什么意思(发红包1388什么意思)

我的职场履历特简单,07年开始就一直是理财记者,然后从传统媒体进入理财自媒体,十多年来,写了近600万字理财文章。

最近翻看早年作品,发现10年前写的很多文章,放今天看,呀,一字不改,依然适用~

相比于现在面对的“国运之战”,10年前面对史无前例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其实更懵逼,更不知所措,为了拯救吃土命运,当时出现了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观点。

2008年底,著名经济学家赵晓公开呼吁:“在目前情况下应该意识到,买房子就是爱国。”随后还以一套经济学逻辑推理来论证这一观点。

紧接着,为支持楼市拉动内需,合肥市规划局局长王爱华还亲自给当地楼盘站台吆喝,在电视上高喊“买房就是爱国”!

当时舆论就被雷焦了,有人说,我想买“爱国房”,可钱不够,要不开发商也给个“爱国价”呗?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最愚蠢的行为,是居然因为主编要求,还写了长篇大论去驳斥这样的脑残建议,我也真够脑残的…

现在回想起来,湖滃时代监管真挺松的,那时每年开两会,我都有个铁打的任务:抓出两会上的雷人语录,然后大加讽刺。后来上头发文不许炒作“雷人语录”,于是我写的两会文章变得正能量满满。

但有个建议,我一直觉得挺靠谱。

那就是“欧元之父”蒙代尔访问中国时提出的“全民普发100元购物券”的建议。购物券直接发给个人,要求3个月内必须消费掉,从而达到迅速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的作用。

罗伯特·蒙代尔

这个观点当时也引起巨大争议。

支持的认为,第一,用购物券拉动经济见效周期短,比基建投资更立竿见影,二是全民一视同仁更公平,不会产生权力寻租,三是发现金大家会存起来,但购物券过期作废,不用白不用。

这种好事,像我这种小老百姓,当然无条件支持咯~

而反对的人,清一色是经济学家,反对理由主要有二。

一是购物券在发放、交易、回收、折现这一路上的成本太高,哪些商家可以用,哪些不能用,会不会有人冒名领取,毕竟当时移动支付还没出现,要给13亿人发券,会面临很多实操问题。

二是就算购物券有时效限制,还是很容易变现。当时台湾也在发行购物券,结果刚一上市,1000元新台币的购物券就有黄牛以700-800元的现金回收,所以还是没有真刺激到消费。

最早给民众发放消费券的是1999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日本政府,当时给老人和孩子发放每人2万日元消费券,总值高达6000多亿日元。结果发现只有不到3成消费券被用来购买“消费升级”商品,6成以上都买了“油和米”这类刚需品,原来准备买刚需品的钱就没花出去,实际上是通过替代效应转化成了储蓄,并没能有效推动GDP增长。

从经济学上看,老百姓是否愿意多消费,取决于恒久性收入是否增长,也就是工资涨了,预计未来还会继续涨,才会真的愿意消费升级,多花点钱。如果只是偶然获得了一次性收入,并不会改变消费预算。尤其在经济低迷期,预计未来日子会更难过,就更倾向于把钱藏起来。

理是这个理,但这只是经济学的理,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这一种理。

在我看来,发购物券不如直接发红包(现钱)。

一是发放成本更低,13亿人,都发实体购物券,发放和交易成本的确太高,还不如直接发红包。

支付宝和微信钱包都是实名制,直接往里面打钱,全国70%+的人口就解决了,剩下大多是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往他们退休工资卡里打钱就行了,还有极少数连一张银行卡都没的,就拿身份证去身边任何一家银行领,全国联网,操作起来也很方便。

至于第二个问题,就算发生了“替代效应”,又有什么关系呢?

公社丢了一头牛也没啥人关心,因为分到自己头上无非多一口汤,但自家丢了一只鸡,就会拼命找,找不到哭得死去活来。

老板请客就会拼命点,随便吃;自己掏钱,就会先打开美大找优惠券,再仔细算算凑个满减,最好别多花一分钱。

因为人,天性自私。

花自己的钱最心痛,不用你教老百姓这钱该买这个还是那个,老百姓心里门儿清。

所以我年会从不给员工发那些华而不实的礼品,抽奖直接发红包,里面都是一张张红彤彤的毛爷爷。

人家真需要啥东西自己会买,给月薪2K的员工奖个苹果XS,人家会舍得用?还得闲鱼打折卖掉,倒不如你直接变现给人家实在。

所以经济不景气, 直接给老百姓发红包,能对经济增长有多大刺激不是最关键的,能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博彩业发达富得流油,加上人口总量不多,从08年金融危机开始,我国澳门地区连年给当地居民普发红包,最开始每人发5000澳门元,后来逐年增加,羡煞旁人。

大陆13.8亿人,不要多发,就算每人一次性发1000元,一共要发1.38万亿。去年政府财政收入合计17万亿+,乍一看,比例不到10%,似乎可以接受。

但去年政府投资力度也非常大,还有各种你懂的支出,去年政府财政支出有20万亿,赤字3万亿,所以我们现在也和美国一样,进入赤字财政阶段,真要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银子,要么多收税(显然没意义),要么多发债(这个可以有)。

如果想要红包总额更小更可负担,而发出去的刺激效果更好,我还有个更可行的提议,就是给愿意生二胎的发红包。

短期来看,孩子生了就要养,属于刚性支出,会大大刺激相关产业的消费增长。今天中国有一个观念和40年前没任何变化,那就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做父母的为了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也会更加拼命工作,劳动生产率会提高,有利于经济复苏。

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也就是越来越多年轻人不肯生孩子,主要也是孩子教育投入太吓人,尤其是学区房那个贵,这又牵涉到住房问题。但如果都不生孩子,以后养老也是大问题,会成为巨大的社会负担。

所以长期看,缓解养老、医疗、教育、住房这四座大山的关键,还在于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来帮助更多年轻人养孩子。

反过来说,这四座大山不再成为老百姓心头的巨大负担,你发的红包,人家才敢花出去不是?

这就叫安全感。

“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话不是我说的…

也有人说,政府少收税不就是在变相发红包了吗?

减税的确是个大红包。最近大家都在热议个税减免细则的问题,尤其是房租抵税但房东不干的矛盾,可见税制越复杂,税务机关征收成本越高,企业财务成本越高,老百姓学习税法知识的成本也越高。

到最后,真搞出像美国那么复杂的税制,也是请得起专业税务筹划师的富人获利更多,请不起税务筹划师的穷人,则不但每年都要被填税单搞得焦头烂额,还避不了税。

今天个人所得税免税额已经提高到了5000元,再各种减免扣除,大部分人免税额能达到8000-9000元,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用交个税了。

可不管你把免税额提高到5千元还是5万元,对那些月薪不足3000的低收入人群来说,都没意义呀。

所以别那么多废话,马上过年了,真要关心我,给我发红包!

支持的,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