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都用什么拍照(记者拍照用什么相机)

上海3月初暴发的疫情,无论是影响的广度、深度,还是持续的时间,都是空前的。

从三月上旬,我都坚持每天出门拍照,碰到这样的大事,我想很多摄影师都会坐不住,走上街头就是记录的开始。谁也无法预知疫情发展的走向,但我至少可以用相机拍下来。那一个个画面,也许是上海这样一座大城市,在过去多年和未来多年不会再有的特殊时期。

因为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我住的小区3月30日凌晨突然封闭管理,4月1日开始足不出户。做不了疫情一线的摄影者,记录疫情中老百姓的生活也一样重要。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是多维度的,波及的是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多摄影师从自己的视角留下的那些不复再来的场景,疫情之后,将拼接出上海2022年春天所经历的这一切。

3月30日 小区突然封闭

3月27日晚通告称:3月28日5时起,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作为一名浦西人,我28日和29日去采购了一些食物。没想到,30日0点刚过,小区群里就出现了@所有人的消息:全小区封闭。

上午,小区内繁忙无比,居民纷纷到小区门口拿快递、外卖以及亲戚朋友送来的菜肉。

3月31日 抓紧采购

明天开始足不出户。今天,抓紧时间采购,抓紧时间在小区内走动,等待预期中的解封。

4月1日 四月,从足不出户开始

封控后启动第一次核酸检测,大家严格间隔2米。

人间四月天,开启一名窗口摄影师的“工作”。

4月2日

因为提前封控,囤的东西不够多。此前,从来不知道原来一天要吃掉那么多东西。到今天,曾经满地的菜已经所剩无多。家蔬抵万金。

3月30日封闭第一天,给家里的菜肉水果拍了张“全家福”

4月2日吃剩下的

4月3日菜来了!

街道第一批配给菜终于来了!众多居民踊跃报名志愿者,抢着要去卸菜搬菜。700多箱+200多袋蔬菜,志愿者们很快就有序把蔬菜卸运完毕。

小区成立的“疫情防控志愿突击队”群现在有四百多名居民,每一次任务下来,大家都积极报名,有的任务甚至要“秒杀”。在严峻的疫情下,单靠居委会和物业是远远不够的,搬运蔬菜、分发回收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核酸检测的公共秩序维护、分发配给物资……都需要人,帮助大家也是帮助自己。

4月4日尽锐出战

全国各地,周边省市纷纷驰援上海,大批医护人员抵沪为市民核酸检测。

衣服上写着的“沪皖一家亲”“上海加油”,让人感动。

4月5日居家一周

窗外是明媚的阳光,窗台的鲜花盛开,女儿正在认真给植物喷水。

4月6日 抗原自测

今天,全市范围内再开展一次核酸或抗原检测。我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进行抗原试剂的发放和回收。志愿者工作不容易,不仅要做好防感染的工作,还会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

4月7日 电梯传物

疫情的特殊时期,也催化了新的人际关系。一个大小区,就是一个小社会。平时大家各干各的,互不相识,因为疫情,大家迅速抱团,手机里一下多了好多小区群。由疫情所发展出的新的邻里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是个很有意思的社会学选题。

楼里一位邻居家里消毒酒精没了,我把酒精放进电梯,让它们传送到对方楼层。

4月8日 第二批配给物

今天,街道第二批配给物到了。没有拼过大礼包的封控人生是不完整的——

4月9日 春日阳台音乐会

晚上,小区举行了一次阳台音乐会。

伴随着音乐,有人在阳台跳舞,有人拿着手电筒摇晃,有人高唱“我和我的祖国”,有人高呼“上海加油”……线上线下联动~万家灯火,那点点光亮中,阵阵歌声里,是封控居民彼此的安抚与鼓励。

4月10日上与下

7日内无阳性感染者的楼栋,大白到楼下做核酸,逐层分批下楼。7日内有阳性感染者的楼栋,大白上门核酸。“该上门的上门、该下楼的下楼”。

4月11日阳台生活

我时常趴在窗台,看看那一个个不曾留意的阳台,那些邻居啊,你们都在做什么?

4月12日小葱自由

疫情期间,周围种葱一下成了新风尚。中国菜,别小看上面那一小撮葱花,提色提味提香,全靠它了,画龙点睛的灵魂绿!每天,去看看葱的长势,量一下葱的“身高”,成了娃的必修课。

很快,就可以实现小葱自由了。

4月3日种下

4月12日

4月13日“我要上学!”

娃说:解封后最想做的事,第一,要下去玩!第二,要去上学校!

被憋了半个月的孩子们情绪不大好。哥哥常常看着妹妹摇头:“现在她脾气不好,让人头大~”妹妹看哥哥也嫌烦。作为中间人的老母亲,需要为他们调停,也需要为他们制造更多有意思的劳动和“工作”,缓解心情。

4月14日 居委、物业、志愿者工作大增

下楼的时候,碰到保洁阿姨,告诉我,才清理了一半楼层,已经这么多垃圾了,现在工作量很大……

4月15日 饺子工程

为了改善伙食,也为了打发熊孩子的精力,今天启动了我从来没尝试过的从最基本原料开始的饺子工程——切菜、和面、醒面,搓、揉、切、擀、包……一条龙耗费了洋洋几个小时的时间。

上世纪,经常看我们的父辈们包饺子,这种繁复工作创造了团聚一堂,欢声笑语的时光。封控中的娃,刚好要的就是这样的“劳动”,两个人终于有了目标一致,和谐共存的时光,身为老母亲也有了片刻安宁。

4月16日我的团长我的团

从最开始食物的紧缺到现在依然较为紧张的运力,一个个团长横空出世。“我的团长我的团”“抢菜歌”刷屏,形象地唱出了这一个月上海老百姓的生活。

因为这波疫情,小区临时建立的团购群有N个,而保供的大群也有好几个,每个都是四五百人。团购动辄上百斤,上万元。

陆陆续续团购的东西,在14日晚上一下来了三批,让我有种突然“暴富”的感觉。为了纪念这史无前例的充裕食物,我给它们拍了一张全家福,见证了我的疫情团购史。

4月17日核酸/抗原+团购

在封控区里,每天大家最主要的事情就是两件:核酸/抗原+团购。从窗口望下去,小区道路上也不外乎就这两件事。

4月18日环境消杀

浦东三栖应急救援队来支援小区楼栋消杀。最近,根据要求“继续打响环境消杀预防战”,启动为期半个月的环境消杀突击行动。

街道发放的第四批物资被志愿者们送到了家门口。

4月19日买买买 忙忙忙

原本以为会很清闲的封控生活,其实比想象中忙多了——因为封控而每天炸出来的上千条消息,不得不经常关注以免错漏什么重要物资和信息;收物资+消毒有时候一天要好几次;从来没连着做过那么多饭,每天两三顿加清扫占用不少时间;陪熊孩子+辅导作业消耗的精力也不少;做“窗口摄影师”让自己趴在窗口的时间也不短……

4月20日配药天使

疫情期间,买药是个难题。小区居民刘正清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丁可可副主任医师主动站出来为居民配药送药。刘正清建立的配药群如今有近四百人,最多的一天50单,丁医生以及热心的同事拿着一堆卡片去一一排队挂号、开药、先垫钱交费、取药、对姓名、写地址、消杀。回来刘正清一一核对、登记、拍照、发放。

跟随去送药,就会真切感受到,每一个拿到药的居民那种感激之情。药不是别的,是关乎身体健康甚至是救命的东西。不求任何回报义务为居民配药送药,居民那种感恩无不发自心底。这位老先生拿到药后一再深鞠躬,丁医生也还以鞠躬。

4月21日 物物交换

一场疫情,带来了很多改变和新的现象。居民从自救走向邻里互助,其中,互赠物品、以物换物成了这特殊时期里特别的亮点。

上世纪父辈们居住在平房那种开门见山,各种物品你来我往的的景象在21世纪的上海大都市续演,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以非见面不接触的方式进行往来。通过两部电梯,自动送达对方楼层,抑或放到对方门口后离开,再微信里告知。楼栋群里类似“洗洁精,我们也可以匀点给需要的邻居”“谢谢可爱的邻居们”“中华好邻居”类似这样的消息经常可见。

邻居送我们零食和水果(左),我们还以其他零食还有咸鸭蛋

4月22日 我的小区

从没像这个月这样,去认真观察小区里的每一栋楼,每一次日落。

4月23日 降级防范区

今晚八点,小区居委会发布通报,我所在的楼栋从“封控区”降级为“防范区”。

深夜十二点多,忙完后,我特意下楼在小区走了一会,久违的感觉。

4月24日昨日重现

今天,同样的地方,类似的场景,有如3月30日那天。

4月25日练舞的女孩

斜对面的楼上,又见到了这位练舞蹈的小女孩。这次是妈妈陪着练,指导纠正她的动作。对于孩子们来说,居家更需要调整好每日的学习、活动安排。

4月9日

4月25日

4月26日清零攻坚

今天,上海对封控区、管控区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对防范区人员开展抗原检测。

4月27日 心情放飞

按楼栋区分三区后,小区一下多了许多小朋友玩耍的身影。憋了快一个月的孩子们,秋千能荡多高荡多高,追人游戏能跑多快跑多快,不玩到满脸通红浑身冒汗不罢休。

4月28日 一日三餐

一日三餐是封控生活里的头等大事。不仅要想着法子团购,要做饭做菜,还要变着花样给娃们做早餐。感觉经过这个月,厨艺也精进了。

4月29日最亮的色彩

这一个月里,和孩子们看着花儿从花苞到绽放,看着颜色越来越多;也看着有些花儿慢慢凋落,需要修剪,有的花儿越开越旺,需要更多的水分养分;还有的花儿,比如绣球,已经孕育了好多花蕾,等待着属于它的季节。

4月30日慢慢恢复

随着运力的恢复以及越来越多商家的复业,团购和买东西已经方便了不少,小区门口常常能看到卸货的场景。

4月结束了,浦西封控满月了

5月,等待新的一天

新民晚报

作者:周馨

来源: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