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恐龙为什么用鸡(鸡是不是恐龙)

想一想,如果你看到一枚鸡蛋一点点破壳,从里面钻出来一只可爱的小生命。可是,就在它的头破壳而出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一张恐龙的脸,你会有什么感受?

6500万年前,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的恐龙从地球上灭绝。如今,我们只能通过一具具死气沉沉的化石,了解这些古老的生物。

不过,科学家告诉我们:虽然恐龙不在了,但是有一种生物和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就是鸟类。你可能觉得这两种生物长得根本就不一样,怎么可能有“亲缘关系”呢?没错,自然界的生物就是这么神奇。如果你不信,那就看看这只长着恐龙脸的小鸡仔吧。

没错,就是这么神奇。

关于鸟类由恐龙进化而来的说法早在19世纪就已经存在,当时生物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化石。它有翅膀和羽毛,看起来像是鸟类,但很多部位又很像恐龙,由此让生物学家产生了鸟类演化自恐龙的想法。他们认为自己发现的这一块化石,就是最早的鸟类,故而命名为始祖鸟(Archaeopteryx)。

现在我们知道,始祖鸟其实不是鸟,而是一种恐龙。但是鸟类和恐龙同源的学说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并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了这一点。

(图片说明:始祖鸟化石最早发现于1861年)

随着恐龙化石发掘的工作不断展开,古生物学家们已经找到了越来越多类似于始祖鸟的古生物,比如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孔子鸟(Confuciusornis,根据拉丁文音译作孔夫子鸟)等等。但是,这些外形看起来和鸟非常相似的动物们,却又有一些和现代鸟类完全不同的特征,比如说它们不像现代鸟类一样有喙,而是长着像恐龙一样的鼻子。

对于鸟类来说,喙是非常特殊的演化成果。人类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现了超过1万种鸟类,每一种鸟的喙都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对喙的研究始终是鸟类研究者最关注的内容。

为了了解鸟类是如何从恐龙的模样演化到今天的样子,来自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团队,做了一次大胆的实验,并且在《进化》杂志上发表了这一惊人的结果。

“我们并非一开始就想要造出这样奇怪的生物。”论文的主要作者、耶鲁大学的Bhart-Anjan Bhullar和美国剑桥哈佛大学的Arkhat Abzhanov这样说。

“尽管(鸟类的喙)有如此的多样性,”Bhullar补充说,“但在弄清楚‘鸟喙究竟是什么’方面的工作却非常少。每当你研究一个生物演化过程中重要的转变时,你都会想要去了解其背后的机制。我想知道喙在骨骼上、功能上是什么,以及从正常的脊椎动物的鼻子到鸟类使用的非常独特的结构这个重大的转变,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为了了解这其中的机制,他们对鸡和其他动物(小鼠、鸸鹋、鳄鱼、蜥蜴和乌龟等,它们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动物)在胚胎期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鸟类的基因中有一段非常特别,而且在其他动物胚胎中都不存在这段基因。而这段基因,恰恰就是和面部发育相关的。

接下来,他们做了进一步的实验,那就是利用生物手段让这段基因沉默。Bhullar和他的同事们分离出了能够发育出喙的蛋白质,然后用涂有抑制物质的小分子,阻止了这段基因的表达。于是,当胚胎的骨骼在蛋内发育的时候,就会变得又短又圆,而不是像鸟类的骨架那样长长的、融合在面部的喙。

于是,惊人的一幕就上演了:孵出来的幼鸟全都没有了当代鸟类的喙,而是恢复到了祖先的模样!乍看之下,还以为这是一只迅猛龙!

(图片说明:迅猛龙是一种长着羽毛的小型恐龙)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Michael Benton教授指出,大约在始祖鸟出现后4000-5000万年后,鸟类的祖先就开始慢慢地从鼻子向喙演化了。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鸟类的喙不仅仅是另一种形式的鼻子和嘴,而是鸟类独特的一个结构,所以小鸡才能在被施加了抑制剂后还能正常孵化。鸟类的祖先将自己的前颌骨放大、拉长,最终变成了自己的喙。

(图片说明:鸡胚胎、变异鸡胚胎和鳄鱼胚胎头骨对照)

虽然是出于了解鸟类进化的机制,虽然科研人员并没有为了改造鸟类而做这样的实验,但在伦理问题上还是面临了一些争议。不过Bhullar认为,伦理学家们大可不必如此担心,因为他们绝对无意继续培养这种怪异的动物。而且,即使这样的动物被培养出来,也会活得很好,因为它“其余部分都很正常”,Bhullar说。

最后他还说,担心这个实验培养出的变异鸡,对于那些伦理学家来说没有任何必要。“这些不是剧烈的改造,”Bhullar说,“和大量鸡的业余爱好者和饲养员开发出的新品种鸡比起来,这些鸡还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