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是第一次房地产行业改革的产物,这二十年来,无数家庭前赴后继地成为了“房奴”一族,有人算过这么一笔账,那就是二三十年的房贷利息加起来,甚至已经超过了购房款。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楼盘又都是期房,自去年“三道红线”政策提出以来,各大开发商的融资渠道被大肆减少,时至今日期房烂尾的风险明显增加。当购房者们运气不好买到了烂尾楼时,自己家庭资产缩水不说,个人还要按照原先贷款合同上约定的金额还款,由此产生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会特别大。
现在各地的疫情形势还比较严峻,很多人因此失业或者被降薪,房贷快成了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少家庭也因此爆发了各式各样再现实不过的矛盾。既然如此银行为何银行不能全面停止贷款业务?以下3点原因非常现实,来一起看看:
第一,购房者有需求
房改二十年来房价上涨了几十倍,而社会平均工资的涨幅一直都很稳定,且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一般家庭要想买房,仅靠个人攒钱是远远不够的,就算足够把所有资金全部拿来买房子,自己用于其它生活方面的开支会缩水很多。如果银行不给予购房者大量的资金支持,他们可能在有生之年根本就无法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
其实换个角度想,如今我国通货膨胀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人民币的购买力也在逐渐下降,现在的100万在大家眼里确实不少,10年后可就不一定了,至少不比现在值钱。
第二,银行的主要收入就是房贷业务
银行归属国家可其根本性质还是一个盈利机构,自房地产行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支柱开始,房贷占金融机构的业务量至少在一半以上。毕竟一笔贷款动辄成百上千万,产生的利息自然也高的不用说,当房价上涨时,根据相关的约定,银行还具备额外收取贷款人相应价值抵押物的资格,怎么算自己也不会亏本。
第三,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
国家的资金是一定的,不用于楼市就会用于其他方面,当越来越多的真金白银流入到其他行业当中时,我国的物价水平就会上涨。届时一边是失去发展动力的楼市,一边是日渐发展起来的其他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的差距会日渐明显,再买房甚至会像买菜一样简单。
上述现象明显与我国的实际不符,因为房改二十年以来,房地产衍生出了很多行业,这些行业也为政府的财政收入做出了卓越贡献。如果房价跌破天际,社会的失业率就会增加,相关部门也没有足够的实力维持好地方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