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富于民要等到什么时候(为什么要藏富于民)


国常会预告“适时降准”之后,这个周末,降准终于实锤了。


对楼市有利好,但说实话,利好低于预期。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降准25个bp,释放流动性5300亿元,被戏称为“极窄降幅”,而在之前,每次降准的幅度,都是50bp往上。


对于这次“挤牙膏”式降准,央妈自己的解释是:


1、 当前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也就是央妈觉得,全社会不缺钱。


2、 不缺钱的情况下进行降准,主要是为了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而作为一个主要关注房地产行业的自媒体人,我只能说,央妈大概是真的很担心房价报复性反弹吧!


毕竟,在技术层面,两次50bp的降准才能支持一次一年期LPR下调5个bp。从这个角度来看,25BP的降准传递出的信号,似乎恰恰是避免市场形成新一轮LPR下调的预期。


放水幅度不及预期,回头看看,小阳春已经过了一大半。


房地产救市与否,已经不再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个问题了。


只剩该怎么救,以及啥时候才能救出个“第三轮楼市周期”的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足够关注房地产的人,相信对前两轮大的楼市周期还有些印象——


2006年,《国六条》横空出世,现在习以为常的“首付比例不低于30%”就源自于此。


随后,调控一再升级,从增加房产交易税到二套贷款利率首付比例上升,一直持续到2008年。


2008年,金融风暴来袭,楼市量价齐跌。


万科在杭州率先开启大降价,上百名业主举着“两个月跌价二十万,万科杀人不见血”的横幅,冲进杭州万科世贸中心。


当年10月,“四万亿”横空出世,央妈5次降息4次降准,降低首付款比例至20%,贷款利率打7折。


几个月后,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数据转跌为涨,在之后的几年里,全国房价接近翻番。


同样的故事出现在下一轮周期。


随着房价飙升,楼市调控政策逐渐严厉。


先是首套房首付比例重回30%,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升至六成,再是二套房贷款利率上升,个别城市二套房首付比例上升到70%……


直到2014年,当经济形势倒逼出轰轰烈烈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商品房销售面积又一次出现连续负增长的时候,住建部喊出了“千方百计去库存”。


先是大部分城市取消限购,再是二套房标准放松,然后,基准利率下调、房贷利率七折、非限购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降回20%,最后,是3年1800万套的棚改计划。


需求再次被激活。


2015年起,一二线城市带头上涨,三四线城市稳步去库存,一轮下来,楼市又一次接近翻番。


这一轮,经济情况不用细说。


就说疫情吧,上海已经停摆了超过一个月,而作为base广州的团队,上周末至今,我们也开启了新一轮的核酸和疫情管控。


如今,白云区大面积封锁,其他的区域也有大大小小的封控区,神兽被遣散回家,复课遥遥无期,每天的话题,一键切换到网课和柴米油盐。


只要有封控,就基本谈不上正常的生产和消费,也谈不上正常的看房。


好些中介朋友反馈说带看中止,业务停摆,本就处于恢复期的经济,以及楼市,又陷入新一轮的暂停。


全国疫情此起彼伏,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切肤之痛。


而房地产的表现如何呢?


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连续八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而其中,七个月的负增长幅度达到两位数,单月最大降幅为-21.7%——



虽然官方3月的成交量数据还没出来,但从第三方数据来看,成交量走低很可能还在持续。


价格方面,刚刚出炉的3月70城数据显示:


和上个月相比,回暖急先锋——一线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环比涨幅都有所下降;


而且,如果和去年同期相比,无论是一手还是二手,70个城市里,降价城市的数量都有上升。


一句话,楼市还处在量价齐跌的通道里。



当救市成为共识之后,年初至今,4个月的时间里,已经有超过70个城市开始实践了——


1月,长春、青岛、北海等城市放松公积金贷款和落户限制。


2月份开始,往年上杠杆的“大招”——降低首付在非限购城市和区域被普遍使用,连直辖市重庆,藏富于民的佛山、南通都出现了最低20%的首付比例,更别说广大的中小城市了。


同时,深广苏杭这些高能级城市集体下场,调低房贷利率。


下调幅度有多夸张呢?


苏州这种GDP排全国第六的大都市,房贷利率一下子降到了和LPR一致,加点为零。


这加点再降下去,就会出现以前救市时利率“打折”的情况。


3月开始,众多一二线城市的“四限”纷纷放松了。


郑州把棚改这个硬生生制造需求的“大杀器”都拿出来了。


连上海都动了起来——


如果你是在临港新片区“重点支持单位”中工作的人才,购房条件将从在新片区工作满一年缩短到最短3个月。


作为一线城市中的“领头羊”,如果上海在释放楼市购买力这件事情上都如此努力,其他城市只会更加激进。


我随便看了一下,该上的猛药上得七七八八了,接下来还要再猛,只能寄望于一线城市紧跟上海,“因区施策”,逐步放松限购限贷了。


现在看来,这脚油门,怕是会来得比想象更快。



所以,新一轮救市之下,楼市到底要多久才能真正复苏呢?


如果参考前面两次楼市周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当月同比增速跌入负值之后,大概会持续8-9个月,而增速从负值回正,大概需要4-6个月。



截止2月,这个数据已经连续八个月出现负增长了。


如果即将公布的3月数据没有好转,那么,4月会是销售面积谷底反弹的关键月份,而就算按照历史经验乐观估计,销售面积回正也得等到四季度前后了。


所以,问题来了。


还有多少房企,能再等上小半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