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众爱好者,如果没有时间跑,再完美的训练计划也是空谈。既然如此,那就要保证基础跑量,维持心肺;其次适当长距离,提升有氧耐力,让自己具备完赛的能力。比赛临近,遇到心仪的赛事,可以报名,也可以以自己的能力,健康完赛。今天看到一个学员,老是拿三分多配速去跑间歇,坚持不了几组,身心俱疲,然后就放了!越跑越慢,越跑越泄气,最后一地鸡毛,除了积攒疲劳,收获的能量值极低。还是那句话:完成>完美!先把配速降低,能力范围之内,保证基础跑量;而不是为了追求心目中的完美速度,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
马拉松赛事,诸如绍兴、横店已经开始报名,预计10月底,会逐渐恢复。如果已经报名马拉松赛事的朋友,从现在开始进行备战,犹未为晚。
1、对于恢复型的跑者,不要操之过急,一步一个脚印,点滴突破。先从短距离,有氧开始,通过慢跑积攒能量,让心肺功能,腿部肌肉,慢慢适应比赛的强度。如果以个人PB的状态苛求自己,盲目硬撑,不是累,就是伤,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2、对于坚持型的跑者,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估,找出个人短板,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量要适中,适度强度即可。对于大众爱好者,其一,跑姿的经济性不够;其二,核心力量不够;其三,速度劣势明显;其四,后半程掉速严重,难以为继。优化跑姿,只能从慢跑抓起,时刻提醒自己;核心力量一周两次雷打不动,每次40分钟,专练平板支撑、箭步蹲、深蹲之类。对于速度短板,一周来一次,间歇、冲刺、爬坡,刺激心肺和肌肉;至于后半周掉速严重,可以尝试长距离拉练,适当地拉到35,尝试过极点的那种滋味,以此形成肌肉记忆。
对于大众爱好者,尽量以健康完赛为重点,突破自我次之。PB需跑量、强度和节奏。没有充足的训练,就想达到惊人的高度,都是痴心妄想。不管你如何请教别人,或者穿多么先进的运动装备,或者吃多少能量胶,都是无用的。马拉松注重积累,尤其有氧训练的积累,让身体素质变得更强才是重点。马拉松不比百米冲刺,百米冲完就没了!而马拉松持续奔跑的过程,需建立在强大的心肺功能以及力量训练的基础之上,不容有任何懈怠,否则后半程终究要还债。对于学员,我的建议是:1、没有时间跑强度,那就先保证基础跑量,让月跑量达到200公里,让自己具备健康完赛的能力。2、适当长距离拉练,最好体验一下30公里以后,过极点的滋味,如果平常一片空白,到了比赛基本上形同梦游。现在专业跑者,一周来一次35+,我们可以把强度减小,以轻松慢跑,渐渐深入极点。3、腿部力量训练一定要跟上,到了比赛腿酸、沉重,不耐扛,后半程十有八九要崩。
比赛季临近,课表开始往专项方向靠,这个阶段是涨能力最快、最明显的一段时间,所以大家平时在执行课表的时候,注意下面的点:
1、每周的课表首先确保两次强度课:一次速度训练和一次周末的长距离慢跑拉练。
2、强度课先慢后快,尽量不要放,前面稳一稳,后面尽量坚持住。
3、不要瞎跑,尤其强度课与强度课之间的轻松跑,怎么舒服怎么来,跑慢点,跑少点甚至可以休息,原则是不要影响第二天的状态。
4、最坏的训练是强度课顶不住,习惯性放,平时有氧课跑快了、跑多了,这样训练的投入,回报往往是很差的。
5、每周的2堂重点课,可以2、4跑、也可以3、5或5、7跑,如果时间上有冲突大家自己灵活调整,注意不要连续跑重点课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