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与那句相呼应(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与那句相呼应)

对一部一部长篇小说来说,它的开头特别重要。《三国演义》的开头由一首词和一句名言构成。一首词就是指全书最前面、正文开始之前的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词。

这是明朝著名诗人杨慎写的一首词牌叫《临江仙》的词;

一句名言就是小说第一回开头的这句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其实在罗贯中原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并没有这首词和这句话。

而是毛纶、毛宗岗父子在清朝康熙年间,修订和评点《三国演义》的时候,加上去的。这一加,就让《三国演义》有了一个跟长篇小说的规模和气势特别相称的开头。这个开头,让《三国演义》具备了大结构、大气势、大内涵。

大结构

所谓“大结构”,就是指小说有一个能框住全书的、首尾紧密呼应的大构架。

在罗贯中原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小说一开篇,就单刀直入,直接讲汉桓帝驾崩,汉灵帝即位,宦官专权,天下大乱。接着再把汉末、三国到西晋,一共一百年的历史,一口气讲完。最后到第一百二十回结束全书。

全书的结尾是一首很长的七言诗,对整部小说的内容做了一个概括总结,这首诗的最后是这么四句:

纷纷世事无穷尽,

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

一统乾坤归晋朝。

作者这样来写,采取的是先分后总的结构。

这么安排,也没什么问题,但也让小说看起来一般般。

很显然,毛氏父子不满意这个结构,所以就对它做了一番调整:

首先,他们在全书最前面加上了杨慎那首词,又把全书结尾那首诗的最后一句“一统乾坤归晋朝”改成了“后人凭吊空牢骚”,加重了感情色彩。

而杨慎这首词,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感情色彩,这就让全书的首尾形成了紧密的呼应,具备了一种更明显的结构感。

毛氏父子写了一段批语,指出结尾这首诗的作用,说它“正与首卷词中之意相合,一部大书以词起,以诗收,绝妙章法”。

意思就是说:这么长一部小说,用一首词开始,用一首诗结束,从结构上来看,真是非常绝妙。

毛氏父子所做的第二个调整,就是在小说第一回的开头加进了那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千古名言。

小说的最后一回,在讲完西晋统一天下的情节之后,在那首长篇七言诗之前,毛氏父子也加了一句跟开头差不多的话:“此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也。”

第一回开头说的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里说的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字句是一样的,只不过把后面两句话的顺序颠倒了一下。

因为全书开篇的时候讲的是从统一到分裂,就是所谓的“合久必分”,而到全书结束,讲的则是从分裂到统一,就是所谓的“分久必合”。

在这里,毛氏父子也有一句批语,说这句话跟第一回开头那句话彼此照应:“真一部如一句”。

也就是说,这样一调整,就让一部长篇小说的结构变得特别紧凑,一本书就跟一句话一样紧凑。

这就是所谓的“大结构”。

大气势

所谓“大气势”,就是指这首词和这句话能总揽全局,视野宽,气魄大。

先看这首词,它以高度的概括力表达了对整个历史,也包括对三国历史的整体的看法和深沉的感慨。有一种俯瞰人类历史长河的气势,震撼人心,一下就把我们的心给抓住了。

再说这句话,它概括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那就是统一和分裂的时期是不断交替循环的。这就是中国史学史上著名的历史循环论。

小说中对此有具体的解释,它说:

东周末年,七国争雄,天下从统一走向分裂;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

到秦朝灭亡之后,天下又分裂了,进入楚汉分争的时期;

刘邦跟项羽争夺天下,最后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天下从此又归于统一;

但到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绿林赤眉起义,王莽又垮了台,刘秀建立起东汉王朝;

而到东汉末年的汉献帝时代,天下又陷入大乱之中,统一的东汉王朝又分裂成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毛氏父子把这么一个历史发展的大规律放在了整部小说的最前面。这就把小说要讲述的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这一百年的历史全都概括在一起了。

这就是所谓的“大气势”。

大内涵

所谓“大内涵”,是说这个开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内涵和深刻的理性思考。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题材,那就是咏史诗。

咏史诗,顾名思义,就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发表议论或者抒发感慨的诗。其常见主题就是感叹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个阶段都会转瞬即逝。而属于这一阶段的众多的人和事,也都留不下一丝丝痕迹。

而在历代大量的咏史诗中,歌咏三国时代的诗词,数量尤其多。

杨慎的这首《临江仙》也属于这些诗词中的一首,它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都很有代表性,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历史的长河,把那么多的英雄豪杰,那么多的是非成败,都席卷而去了,好像一切都不曾发生过,也没有什么意义,只能让后人拿来当作谈资,付之一笑罢了。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所生活的时代,评点者毛氏父子所生活的时代,都距三国时代非常遥远了。

我们作为小说的读者则离那一时代更加遥远。

当我们回望那一段历史的时候,也许会油然而生思古之情,也许会去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罗贯中可能比较冷静,他没有把这种情感、这种思考过多地流露出来。从而为这部历史小说注入了深厚的情感内涵和深刻的理性思考。

这就是所谓的“大内涵”。

总之,我认为毛氏父子对小说结构所作的精心修改让小说具备了大结构、大气势和大内涵。一首词,一句话,一首诗,这样一个结构真的是太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