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弩上什么油(弓弩上什么油漆)

编者按:提及中国古代的冷兵器,除了南北朝时期的马槊,隋唐时期的“唐刀”,再就是宋代的神臂弓(弩)了。因为其失传了,所以对于这款武器,不少人有着很多想象,认为神臂弩如果没有失传,南方明军就不会面对倭寇吃力。或者鸦片战争,清军装备神臂弓,就可以跟英军一战了。那么,神臂弓到底是一种什么武器呢?真的“大宋神器”吗?

▲古今兵器大揭秘复原的神臂弓

神臂弓,虽然叫弓,其实是弩。《宋史·兵志》记载:“熙宁元年,始命入内副都知张若水、西上阁门使李评料,简弓弩而增修之。若水进所造神臂弓,实李宏所献,盖弩类也。”这里面提到的李宏还有说法是李定,这个后面再说。关于整个神臂弓的大小构造,《宋史》是这样说的: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这只是交代了材料和尺寸,具体细节没说。但是我们可以看出神臂弓体积不大。然后最大射程可以达到400米到500米左右(古代两跨为一步,宋代一步约1.2-1.5米),威力上则是能射入榆木,扎进半个箭杆。

类似的记载还有《梦溪笔谈》:“熙宁中,李定献偏架弩,似弓而施榦镫。以镫距地而张之,射三百步,能洞重扎,谓之“神臂弓”,最为利器。”因此关于进献者,有说李宏也有说李定。沈括作为《梦溪笔谈》的作者,亲历熙宁变法,是同时代的人,所以他的说法更靠谱。沈括提到李定本党项羌酋,自投归朝廷,官至防团而死,诸子皆以骁勇雄于西边。作为和李定同时代的人,对李定的出身,还有家庭都有一定了解,所以沈括对于神臂弓的记录和了解肯定是最直观和真确的。所以我们可以确认,神臂弓是北宋中后期出现的,来自西北。在操作时,用脚踩着弩上的镫来开弩。

在《宋史》里还提到一些神臂弓装备时间;“六年,从郭忠绍之请,步军弩手第一等者,令兼习神臂弓。”即熙宁六年的时候,宋军开始从优秀的步兵弩手里挑人练神臂弓,从这里看到神臂弓还没普及。到了元丰三年,神臂弓才开始普及。“(元丰)三年五月,诏在京、府界诸路禁军格斗法,自今并依元丰条法教习。七月,诏选弩手兼习神臂弓……是月,又诏复神臂弓射法为百二十步。”这里不止提到了神臂弓普及时间,还提到了训练射程。有不少网文声称神臂弓可以三四百步外杀敌,兵射穿重甲。

但宋军的训练要求标明,其实用射程就一百二十步(144米到180米之间)。而且这一百二十步要求的命中率要求如下:四年五月,臣僚上言:“神臂弓垛远百二十步,给箭十只,取五中为合格,军中少得该赏,恐惰于习射。送殿前、马步军司勘会,将中贴箭数并改为上垛,其一中贴此两上垛。”显然十中五就合格,而且能做到的人不多,所以神臂弓显然没狙击枪那么夸张。至于神臂弓的实战,还有这样的记载:“逢敌欲战,必成列为阵,甲军弓弩手并坐,视敌兵距阵约百五十步,令神臂弓兵起立,先用箭约射之,箭之所至可穿敌阵,即前军俱发。”这段来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提到大约一百五十步时开始射击。

在神臂弓弓的拉力上,《宋史》中政和三年的相关记录则为;“曩时神臂弓锤二石三斗,今锤一石四斗。”宋朝一斗是96宋斤,一宋斤合今天610克。即早期的神臂弓约合148公斤,而后期的神臂弓拉力为82公斤。所以,这才会出现《容斋三笔》卷十六《神臂弓》的记载: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二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秥。这显然是因为拉力低了,所以射程少了大约120米,这种改变可能是为了提高射速,同时没有必要射得那么远。谈到这,就不得不说纪晓岚的错误记录。其实现在很多对于神臂弓的误解,都是因为他的误导。

《阅微草堂笔记》的《克敌弓》记载如下:宋代有神臂弓,实巨弩也,立于地而踏其机,可三百步外贯铁甲,亦曰克敌弓。原来的最大射程三百步左右,威力能够击穿铁甲,到了他这里就成了三百步外射穿铁甲。这么以讹传讹,神臂弓自然性能堪比AK47了。总之,神臂弓属于体积小拉力大的一种弩,有效射程在一百二十步到一百五十步,最大射程在两百四十步到三百步之间。其实关于弩的拉力,不是越大越好,因为威力大了,射速也慢,而且士兵容易疲劳。正如宋朝名将华岳说的,弩的拉力应该在两石到三石之间,不需要太强,这样劳累的士卒也能拉开。太强的话,射速慢,士兵也容易疲劳。其实当时人还不明白的是,弩的拉力强,弩臂的重量就大,太重的弩臂能量转换效率也就低,盲目加大弩的拉力,并不能相应幅度的增强弩箭的威力。

其实,当时宋朝还有拉力比神臂弓更大的弩,超过三石甚至达到四石,但是综合性能上没有神臂弓好用。而一般的大弩因为体积大,站队也分散。神臂弓因为体积小威力大,站队也能密集,这样能获得更好的火力密度,因此才广受欢迎。而在南宋抗金战争中,南宋的各种弓弩也给金军留下深刻印象。金兀术也就是完颜宗弼,也说过最妙者不过神臂弩。其真正的意思是夸奖这种武器达到了威力、射速、持续作战能力,还有火力的最好平衡。到了南宋,韩世忠重新把神臂弓进行改良,称为克敌弓,射程达到三百六十步。但是因为拉力太大,所以需要马黄弩进行搭配使用。宋王应麟的《玉海·兵制十六·弓矢》记载:“杨存中 以克敌弓虽劲而士病蹶张之难,乃增损旧制,造马黄弩,制度精密,彼一矢未竟而此三发矣。”

而神臂弓虽然性价比非常好,但是还有一些缺点。那么,神臂弓有哪些缺点呢?首先是工艺复杂,成本很高。《宋史》记载:元符元年,诏江、湖、淮、浙六路合造神臂弓三千、箭三十万。这里提到的六路,基本在北宋的南方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西江苏淮南还有浙江等地。这些地方盛产木材还有耕牛,人口和财力都在北宋各路排名前列。但是这些地方一年也不过造了三千张。蕲州城保卫战,当地的宋军短时间就造了木弩千张。对比之下,神臂弓的生产性确实很差。

▲北宋南方

第二是对气候有要求、。虽然神臂弩体积小威力大,但是怕潮,华岳的《翠微北征录》对神臂弓和马黄弩进行过评价。跷镫弩:牙里一尺八寸五分,葫芦头四寸,木檐长五尺八寸。一名马黄,一名克敌,一名破敌,一名一滴油。张宪伏之于中林,而捉真珠即;时俊用之于射狐关,而败四太子。神臂弩:桩牙里一尺八寸,葫芦头四寸,镫二尺,桩长二尺三寸,角檐长四尺五寸。 这原文中,神臂弩说的不多,但是马黄弩给予高度评价。从尺寸记录来看,两种弩中马黄弩要比神臂弩的檐(弩臂)长了一尺三寸。马黄弩用的是木檐,而神臂弓则是角檐。

华岳还在书中写到:夏暑之月,梅雨蒸润,筋角易脱,则用木弩。即因为春夏两季南方空气湿润,筋角制成的复合弩容易受潮,以至于所用的牛筋和牛角脱落。所以,这也是为何在蕲州城保卫战里,宋军的弩大多为木弩。但是这一点在当时气候干燥的华北和西北并不明显,尤其是金军南下喜欢选择秋冬季节,所以这一点其实问题也不大。

总的来说,神臂弓在冷兵器时代是一种杀伤力很大且构造巧妙的兵器,但是一种兵器无法完全左右战争。我们不能无限贬低也不能无限拔高。另外神臂弓的失传也是一种必然,因为它只是一种优秀的弩,再优秀也是弩,而且是生产性和普及性都不太好的弩,所以当管状火器出现后,其衰落与失传就是必然的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双尾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