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选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吗(法国何时大选)


极右翼与纳粹国家主义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这取决于法国民众对待后疫情时代的生活态度,如果法国人厌倦了政府和移民,那么他们很有可能选择法国人身份认同的价值观,也就是法国人优先的社会价值观。

如果法国人选择法国人优先,那么法国的华人和黑人及穆斯林就会遭到排除,法国会走向极端保守主义。法国不是一个移民国家,他不能像美国那样展开多元化思想和信仰碰撞从而保持开放创新和自我进化。

法国从文艺复兴到思想启蒙,资产阶级革命,每一步都是以革命者鲜血来祭奠时代进步,法国人习惯将国王的头颅砍下来以结束一段不太如意的时光。

勒庞是深受其父亲政治观点影响,她父亲是一个很彻底的极右翼主义捍卫者,但是勒庞却柔和的多。她在2017年与马克龙竞争总统选举的时候拍摄一个纪录片,在纪录片里她否认纳粹屠杀,鼓吹法国人身份认同,并承诺当选总统要让法国退出欧元区。这些极右翼观点震撼了法国理性选民,理性的法国人看到英国脱欧后的落寞而在脱欧问题上保持保守。马克龙以团结法国和欧盟,增强欧盟对外独立性等积极信号给予法国选民改革欧盟的信心,他赢得了2017年大选。


如今,马克龙和勒庞支持率不相上下,专业民调机构分析说他们支持率在容许误差范围之内,这意味着法国总统选举进入最大不确定阶段。

俄乌冲突,三年疫情,美国重返欧洲等外部因素对法国经济复苏构成直接影响,法国能够继续执行马克龙提出的环保经济和创新产业的规划,法国选民心中要做一个衡量。马克龙改革成败关乎法国人的保险和退休金,这是每个法国人利益攸关的大事。

看待法国正在进行大选,我们更多的是关注法国勒庞当选后对中国政策,中国与法国之间有许多重大项目在进行,法国是中欧自由贸易协定坚定推动者和中欧关系中立立场者,这有利于中国企业和华人在法国保持可持续投资与发展规划。

通过央视热剧《人世间》看法国

前段时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在人间》重头戏是周蓉在法国十二年的生活,虽然受疫情影响这段重头戏被删减成了由陈道明老师画外音介绍。但是,我翻阅《在人间》的原著,从原著中我看到周蓉在法国生活和工作的全景式呈现。

周蓉是一个受过中国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她为了自己叛逆的女儿而放弃在黑龙江知名大学副教授教职而只身前往法国,她历经艰辛在一个修道院找到穷困潦倒的前夫冯化成和女儿周玥。

前夫冯化成无力实现女儿留学法国的梦想,他只能放下自己作为父亲的骄傲而无奈离开。倔强的周玥却选择留在法国完成自己留学梦想,她要为自己证明。




周蓉开始打工挣钱养活周玥和满足周玥留学梦想,她先后在法国一家经营中国瓷器的店里做推销员,后来她又做了导游,在工作之余,周蓉靠着自己语言天赋学会了法语,她的法语水平达到法国大学研究法语教授水平,并且她还通过法国名著学习到法国俚语,周蓉成为一个比法国人更法国的中国人。

周蓉在法国十二年时间里,她接触到法国政治,那是她北大同学法国人古思婷的家事,古思婷的姐姐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她是法国知名大学毕业的精英,她在大学期间接受到无政府主义学说而将其作为自己的信仰,于是按照法国社会运动惯例她成立一个小圈子。

小圈子内的无政府主义者通过社会活动积攒下一定支持者,这些支持者开始走上街头宣扬自己的思想和举行游行示威活动。当时欧洲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意识形态管控在欧洲各国都是非常严格的,于是古思婷姐姐及其小圈子被政府取缔了。

法国舆论也随之一变开始批判她们这些社会精英是法国祸害,理想的崩塌和信仰的挫败以及民众的误解一起沉重打击了古思婷的姐姐。古思婷的姐姐开始吸毒沉沦自己,家族也对这个孩子失去全部期望。

周蓉听了古思婷的介绍,她很爽快的答应去帮助她的姐姐走出心理阴影,因为周蓉也是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的人。周蓉和前夫冯化成到贵州山区做知识青年,他们在那里一起进行政治活动,他们一起经历了政治挫折甚至失去与女儿数年一起生活的机会。周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古思婷姐姐打开一个窗户,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古思婷的姐姐走出心理阴影开始乐观面对人生,她戒掉毒瘾开始正常工作生活,她找到人生伴侣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为了感谢周蓉,古思婷父亲给了周蓉一个其家族联系册,这份联系册上每一个人都已经被关照过可以将周蓉视作可信赖的朋友。但是,周蓉却一次也没有用过这份法国朋友的好意。

中国人对于法国的人和事的了解,更多是通过世界名著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约翰·克里斯多夫》《红与黑》等。我们看到各个时代,那些沉思自己人生和世界前途的法国深邃思想,法国浓郁的人文精神让人向往。

综合而言,勒庞和马克龙的角逐,无论谁能最终胜出,我想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那就是我们不会跟法国谈主义而是更加专注彼此的生意关切。我们用百年苦难换来足够的多元世界观的体验,我们深刻认识英吉利和法兰西以及美利坚。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