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焉用牛刀的意思是什么(杀鸡焉用牛刀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论语》里面有个故事: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以礼乐治国,教化人心。学生子游到武城当县令,让当地百姓接受礼乐熏陶。孔子路过武城知道后对学生说“割鸡焉用牛刀”,用礼乐大道治理小地方实在是小题大做。“杀鸡焉用牛刀”就被广泛流传,告诫我们不要大材小用。

但是,圣人说的话就不会错吗?小县城的老百姓不配用礼乐施以教化,只有各国都城的人可以?这本身与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相矛盾。

兔子急了会咬人,狗急会跳墙,鸡着急了也会啄你几口,一击不成,难免鸡飞狗跳。由此看来,或许杀鸡也是可以用牛刀的。要的就是一击必中,要的就是不出意外,要的就是这个确定性。

《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句名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兵力在对方十倍以上可以围困并全歼敌人,五倍以上可以直接进攻,两倍以上需要设计分割敌方再集中兵力各个击破。两倍于敌未免已经有“牛刀”之嫌,还要再分而歼之,要的就是把自身伤亡降到最低,要的就是确定性。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案例不少,由此看来“杀鸡用牛刀”是有必要的。

战国末期,秦王政属意王翦率军灭楚,但是王翦要兵60万远超预期,秦王觉得未免小题大做,改派李信率20万伐楚。后来伐楚失利才答应王翦率60万增援。可见,越是百战名将,越是喜欢小题大做,越是喜欢杀鸡用牛刀。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败往往起源于我们不在意的细节。越是大的工程,大的任务,越要在细节上小题大做,大材小用,越是要用牛刀杀鸡。

当然,那个故事的最后,孔子也认错,承认学生杀鸡用牛刀是对的。不得不说,好的老师,自己犯了错,不会因为自己是老师而羞于认错。好的学生,也不会因为老师说他错就不敢跟老师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