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什么时候传入中国(报纸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史料记载,早在汉朝时期报纸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称之为“邸报”。由于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实行的是分封制,因此整个汉朝被分封为无数的藩国,众藩国都要服从中央的命令。那么中央是如何将旨意传给这些藩国的呢?原来每个藩国都会在京城设有一个联络机构,称为“邸”,它的工作就是每天给藩王传达朝政消息,包括抄录皇帝的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后来还逐渐演变成在宫门上张贴当日的邸报,供民众公开传抄,称为“宫门抄”或“辕门抄”。但有部分学者对邸报是否属于报纸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初期邸报的阅读者只有藩国的王爷或其他大臣,并不是公开发行的报纸,即使到了后期百姓可以公开阅读邸报,那也只是一种带有告示性质的布告,不属于报纸。

到了唐代,得益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开元杂报》。这里的“开元”指的是开元年间发行的,“杂报”则是邸报的别称,所以《开元杂报》还是属于邸报的一种,是由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此外,由于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立藩镇,为了方便中央下达命令,特意设置了名为“进奏院”的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协调藩镇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交涉的各项事宜。由进奏院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即被称为“进奏院状”,“进奏院状”是中国境内有确据可考的年代最早的传播媒介,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最早的报纸的雏形,因此中国是世界新闻史学术界公认的最先有报纸的国家。

到了宋代,邸报已经演变为由政府雕版印刷,定期面向全国发行,公开售卖的形式了。除了政府官员可以订阅,普通的知识分子也可以通过它查看国家大事。到了北宋中期,民间私下出现了一种“小报”,主要是由于邸报审核太慢以及受众不广等原因才应时而出的。朝廷对民间“小报”的态度是禁止的,认为会“肆毁时政,摇动众情,传惑天下”。直到南宋时期,小报才开始正式在社会上出现,主要刊载的是关于实时社会新闻以及朝廷政党用于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

现存最早的明朝邸报

到了明代,邸报与宋朝时期发行形式基本一致,刊登的内容主要包括各地官员的升贬与调动、皇帝与内阁决议要实施的政策、皇帝与内阁所处理的各地臣民所上奏的事情的解决方案等。明朝对于邸报的管理十分严格,没有得到允许,是不准抄录的。到了明朝晚期,民间诞生了“抄报行”。抄报行的工作是到衙门抄录邸报的内容,然后拿到市场上销售。除此之外,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抄报行有时还会刻意多抄录一些奇闻轶事。

京报

到了清朝,“邸报”更名为“京报”,其实“京报”在明末崇祯年间就已经出现了,只是到了清朝才正式改名。清朝的京报内容以各大臣们的奏折和皇帝谕旨为主,是清廷向地方传播朝政信息的工具。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出于方便传教的目的,在中国建立报馆。但当时的报纸多为宗教性质的。并无太多新闻性质。

近代第一份官报——《北洋官报》

中国第一份官方报纸是1902年在天津创刊的《北洋官报》。中国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是1858年在香港创办的《中外新报》。最早的译报是林则徐所办的《澳门新闻纸》,但只供内部传抄用的,不公开发行。1872年广州出版的《羊城采新实录》,是我国内地由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的《申报》,累计出版27000余期,直到1949年5月27日才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被誉为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推崇维新变法,在北京创办强学会,并出版报纸《中外纪闻》(又名《万国公报》)。

新华日报

民国时期,国民党于1928年创办的《中央日报》机关报,目前仍在发行中。抗日战争时期,各地为救亡图存,先后创办了《救国日报》、《救亡情报》、《救亡日报》等报刊。中国共产党于1925年6月4日创刊了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之后先后创立了《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建国前后又创立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等,合称为共产党的八大党报。

中国的报纸发展有将近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公认的最先有报纸的国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发展,未来报纸的发展又该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