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人 是什么人阅读题答案(渐冻人是个什么病阅读答案)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在网上看遍人间冷暖,见过太多“世面”,变得麻木和迟钝,很难再有什么事能激起我内心的波澜。

但是,最近看《见字如面》第三季,一个叫罗罔极的影评人,写给电视机屏幕前姑娘的一封“征友信”,却深深地打动了我。

22岁的他,是一名“渐冻症”患者。

“虽然我体型古怪,但我的所想所需与常人并无太大区别,我想找到一位灵魂深处有碰撞和共鸣的姑娘。”

罗罔极信中这样写道。

罗罔极的生命是个奇迹。

从出生起,上帝的指头随意一指,他就成了只有双手能动的渐冻症患者。

渐冻症是世界五大绝症之一,患者肌肉像被冻住一样萎缩无力,意志却很清醒,甚至更加敏锐。

拿罗罔极自己的话来说“我的躯体仿佛一只大毛虫,蜷曲在带盖的烟灰缸里,任意蠕动,但也看不见出口。”

信中说:“我出生时,医生判定我能活到三岁。我四岁时,医生判定我能活到八岁。而今,我已二十二岁,医生则对我说,只要坚持用药,病情就可以遏制,拥有与常人相当的寿命。”

罗罔极小时候照片,医生曾诊断他“活不过3岁”

超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这句话在罗罔极身上得到了极好的印证。

从小患病的罗罔极,身边仅有一间卧室、一张床、一台电脑。因为身体不便,他从来没上过一天学,也没有接受过私塾教育,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存在的价值。

他用小霸王游戏机自学拼音和识字,然后开始读书、写作和投稿。坚持了三年,终于在自媒体崭露头角,成了毒舌电影、独立鱼电影等知名自媒体的签约作者。

罗罔极自学识字,20岁后,他成为了职业影评人

这之后,他的工作渐入佳境:靠写作赚钱给父母买新房、每年坐八趟飞机谈合作、被姜文、周韵特意邀请到北京聚餐谈事……

罗罔极的身体虽然被“冻”住了,但他心里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这团火焰让他的人生过得热烈而滚烫。

杨绛说:人生的价值大致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

上帝无情地夺走了罗罔极的肉体,但他选择了拥抱自己的灵魂。他不需要别人的关怀和怜悯,只相信自己顽强不屈地自助精神。

西方谚语说:自助者,天助之。上帝未曾抛弃每个努力生长的灵魂,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最可悲的,从来不是身体上的残疾,而是缺乏生活的目标和希望。

“但凡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使你更强大。”

这期《见字如面》又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尼采的这句话: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并且,只要生命存在,就有无限可能。

在常人眼里,罗罔极的经历够悲惨了,可他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认为。

“事实如我所料,只要一个人不过多关注自己的不幸,就更可能获得幸福与成功。”

人生这台戏的编剧、导演、主演都是自己,而且机会只有一次,幸与不幸,其实都是自己写给自己的剧本。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可怨天尤人的呢?

“有些人的命运,早已被天神定格,但关键是当你明明知道这一点,你还要不要去追求,要不要与命运展开较量和搏斗。十八岁那年,我取名罔极,就是要革天神的命,就是要凭着自己,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听到这里,我的心受到一股喷涌而来的震撼。

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作者尼克胡哲患了罕见的“海豹肢症”,这种病天生没有四肢,他说:“如果生命没有得到奇迹,就成为一个奇迹。请想象世界是一锅热汤,而你是一只棒棍,搅动起来吧。”

罗罔极选择用写作来搅动这个世界,他告诉自己,现在需要做的并不急于寻找存在的意义,而是要寻找自己的兴趣,让自己快乐起来。

终于,黑暗掩饰不了蜡烛的光芒,在文字审美上造诣颇深的罗罔极,迎来了开挂的人生,他说,“仿佛烟灰缸的盖子被掀开,毛毛虫终于见到耀眼的光明”。

看到光明的罗罔极,和所有这个年龄阶段的男生一样渴望爱情。他来到《见字如面》寻找爱情,因为他怕人生没经历过爱情。

西方神话说,人类一生下来就被劈成两半,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里,一定有个人是你的另一半,只有当你们找到对方的时候,人才能称为完整的人,宇宙才能称之为完整的宇宙。

罗罔极相信这点,搅动起世界的他,接下来想找的,就是“完整”。

知乎上有个提问:残疾人该不该拥有爱情?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一个女孩说自己小时候患过小儿麻痹症,走路有点跛。男朋友是个健全人,他喜欢善良阳光的她,觉得她就是他的小太阳,还喜欢在朋友圈炫耀他们的幸福。

女孩终于明白,爱情要靠自己争取,无论健全还是残疾,心态才最重要。

罗罔极在《见字如面》里说:“一个心智健全的少年,怎么可能不对世界充满好奇,要去寻求自由与充实?一个生理正常的男子,怎可能不渴望异性,要去寻求爱情的抚慰?”

残疾人也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和能力,罗罔极想找的姑娘,是“看清了世间的残酷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愿意探索未知有趣的人和事物”。

史铁生是罗罔极喜爱的作家之一,他与妻子陈希米的爱情就是罗罔极心目中理想的“灵魂伴侣”模样。

史铁生21岁坐上了轮椅,他说,“那毕竟是人生最美妙的季节,是春天。当春风吹醒了希望和理想,感情便也像解冻的溪水,潺潺而流了。二十几岁是逃不脱爱情的。”

史铁生遇到陈希米后坠入爱河。

陈希米这样描述他们的爱情:我们的看见,其实是灵魂的看见。身体只是执行灵魂的指令。灵魂相契的男人和女人,看见了彼此的全部,才能达成彼此的情种。

往后的日子,陈希米成了史铁生的眼睛和腿,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生活和起居,鼓励帮助他发表作品。

命运对史铁生最美的眷顾,就是把陈希米送到了他的身旁。

史铁生在《病隙笔记》中写:上帝为人性写下的最本质的两条密码,是残疾和爱情。残疾是现实,爱情是补救,地狱和天堂都在人间,即残疾和爱情,即原罪与拯救。

我们都渴望找到一个让自己感到完整的“灵魂伴侣”,不过,生活不只有琴棋书画诗酒花,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

任何轰轰烈烈的爱情终归要回归烟火和平凡,残疾人的爱情,要比普通人承受更多压力和困难。如果爱情能创造奇迹,那一定是理解和包容的另一个名字。

爱情有质量之别,世界上真正的“灵魂伴侣”其实不多,因为她们必定是抱着飞蛾扑火的姿态而去。

所以,如果真的遇到生命中的“灵魂伴侣”,你有勇气接受吗?

《见字如面》给想找到“灵魂伴侣”的人提供了舞台。

罗罔极说:“我碰见我的女神周韵,看到她与姜文相知的模样,几乎满足了我对爱情的一切想象。这就是为什么,我否决朋友的提议,不愿到处胡乱相亲,而非要打破综艺次元壁,在《见字如面》找女朋友的原因。”

关照当下现实正是这档节目的核心价值诉求。节目选取的那些信,不论是古代的,还是外国的,都旨在激发我们的共鸣和思考。

灵魂深处的共鸣来自深度的思考,而这都是这个步履匆忙的社会所急需的养分。

因为偶然看到罗罔极的“征友信”,让我对节目有了更多期待。第三季《见字如面》不仅注重跟当下现实融合,更强化了社会批评、人性批评以及对大众心态的批评。

钱理群写给“理想大学”的书信,提出对高等教育现状的忧虑,提醒世故永远不是成功的标尺,警惕“精致的利己主义”。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写给北大中文系学弟学妹的信件,发出“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呼呼,因为“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让理所应当、轻描淡写、如释重负地抛弃了“理想”并浑然不知的我们如当头棒喝。

复旦大学中文严锋教开具“不必读”书单,实则是对盲从跟风阅读的冷峻批判,希望能够重新激发起读者对于择书的那份独立思考,不会迷失在茫茫无边的书单泡沫之间。

100多年前狄更斯写给《泰晤士报》的信件描绘的伦敦市民围观死亡获得病态的兴奋,与今天网络时代

看客通过消费死亡病态地追逐流量关注并无二致,后者甚至有所“升级”,提示大众警醒。

检察官付雷写给3岁亡童的信将虐童问题推到前台,在网络上掀起波澜引发关注,也使得对中国人来说仍然鲜见的“撤销监护权”问题有望得到推进。

昔日奥数天才付云皓写给媒体的“吐槽信”,犀利剑指高度功利化的“成功指标”,他的质疑也获得了很多90后、00后年轻人的共鸣。在当今社会以升官、发财、得奖为成功标准的社会风气下,这封信让人有所启发。

从这些批评、呐喊声中,不仅带给我们无法遏制的感动和泪落满襟的感触,更让我们听到了时代前进的跫音。

就像节目导演说的:“节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众就看到了巨人。”观众奔着艺术家的精彩朗读而来,冲着信件的厚重内容而去。大多数人都能在这些信件里获得成长需要的养分。

人的健康成长要有充足的养分滋养,所以心中必定要有某种信仰。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用力活过的人。

有书君语: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点击链接,即可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