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什么保险即将停售(2017什么保险即将停售了)

多少回忆印在心头;

多少个产品更替

多少酸苦甜愁;

精算设计、审批、发售再到停售,

每一款产品终其一生

都在等待那位愿意与其一生相守的

直到保单泛黄,盖棺之日


大家好,我是数据君,一名被保险耽误至今的经纪人,一名注册财务师。

回首之前在国寿的几年来,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两次停售,一个是2017年3月份国寿防癌险因定价跟实际发生率有较大偏差而停售(保单堆积如山至少需要10天才能打印出来),另一个是2017年9月所有即交即领型年金的停售!

从此几乎没有代理人再去销售国寿的防癌险,行业内所有的年金最快5年领取。而自从转身为经纪人,公司APP经常后台推送X家产品停售了,X家又上新产品了,习以为常。

1:年金,在明亚曾经是弃儿

传统公司开门红有多热闹,明亚就有多清流。理想主义者,很难想象一个公司的80%业绩居然全部都是保障型保险,而年金屈指可数,与传统公司完全相背离!

对保障型保险的偏执构成早年明亚特立独行的风格,XX重疾条款,什么非标体哪些产品可能会有什么核保结果甚至都能脱口而出。直到现在很多同业对明亚的印象还是最初的那个:只会卖健康险的!

不可否认,前些年,2.5%定价的年金确实没啥投资价值,传统公司靠一波又一波的误导性的产说会不断地收割客户贩卖保单,而明亚没有产品会,所以年金销售的困难性上了一层台阶。

但是2013年放开到3.5%定价,且年金可以上浮到4.025%后,一些新兴公司的产品相较以往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与年金销量呈替代性关系的银行储蓄,无论是定存还是银行理财都在不断走下坡路!

放在银行收益太低,银行理财打破刚兑收益也在下滑,余额宝巅峰不在,炒股一直横盘3000点左右,P2P爆雷。唯有买房,但严重泡沫挤绑架了经济透支了未来消费,未来也是很难预测!身边所有富人几乎都用光了购房的额度,但已经很少再有人去炒房了,顶多考虑下海外房产!

收益与安全无法抉择的焦虑外,存不下来钱是人们又一个痛点。消费主义盛行,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投资自己大多数存不下来钱,成家有娃的一会儿要交各种补习费,一会儿要换学区房,一会儿各种包包手表。有钱就要花,存不下来或者结余很少的钱!

2:盘点那些顶级的年金

在我看来,富人买年金的最大意义就是传承,用年金就是生前赠与,用增额终身寿就是身后传承,本质上都是财富所有权的交接!而中产买年金最大的意义就是储蓄与养老,能存下来钱的最笨方法就是保险定投,大部分人买年金只是为了存钱,所以对收益率与退出机制(现金价值)非常在意,而考虑养老的真的不多,但我看来才是中产的最大痛点,尤其是在未来延迟退休和社保基金亏空的压力下!

我真正开始关注市场上所有保司的年金也就是从去年开始的,2019年7月,一款可以说是划时代意义的养老年金人保寿的惠民福寿停售,可以说是固定领取之王,更有意义的是产品有两个版本,其中一个是非保证领取,一旦进入领取阶段身故是没有身故金的,比如指定60岁开始领取,61岁不幸身故没有仁和身故补偿,但就是领取非常高!

产品太低调,而且在经代渠道也没投入多少精力,做单还是传统纸质单,虽然是领取之王,但是销售并不怎么样,识货的一些客户经常还在跟我说:后悔当初没有下手,真的是无人能敌,比目前领取最高的自在人生还要高9.5%左右,可惜没有后悔药!

紧接着就是去年8月底路人皆知的下调人身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到3.5%,逐步下架市场上在售的4.025%年金产品。

信泰率先相应,于10月底下架如意享养老年金,这是一款当时现价最高的产品,堪称现价之王,虽然是养老年金,但99%的客户把它当成了一份储蓄来买!毕竟现价高随时可以减保取现,非常灵活,符合了人们对储蓄型保险的设计要求,爆款产品,在整个行业掀起巨震,几乎所有自媒体都在写,都在鼓吹,甚至在停售的最后几天潮水般的订单将系统挤崩。

十一黄金周过后,一场行业监管正在酝酿,黄金周刚结束,14家保司的总精算师被监管领导约见,这14家是4.025%年金法定责任准备金率不足120%的公司,约见就是要求必须在年底全部下架,这是要求不是意见!

后面才开始了最为集中的一批停售,其中比较突出的几款产品比如弘康人寿的相伴一生,如果把它当作快返型,可以说是行业内唯一一款IRR可以突破4.025%的快返产品,堪称快返之王,还有比如君康的颐养金生,是如意享的现价的弱化版,君康的颐养一生,可能是唯一一款男女领取一样的养老金,当时最适合女性的养老年金。还有星颐(星享福),行业内可能是唯一一款可以缴至领取可以加保的养老年金,这也是我给自己买的年金!

整个去年4季度,几乎所有的经纪公司都陶醉在最后4.025%年金热销当中,大单频频,甚至改变了很多人多年来的从业方式,很多之前都不碰年金的销售经理也被带入进来。拼业绩、拼保费、拼荣誉,这可能是行业内最背离保障的一个季度。但是也让我们看到了抢购年金背后,人们对长期利率下行下锁定一份安全且长久的现金流的迫切!

3:库存,是为了再见

盛世之后,必将衰亡!进入2020年一季度,年金热度褪去,离过年也很快了。始料未及的疫情打断了所有节奏,国际权益市场的崩溃、国内市场利率LPR下调,央行放水再放水!

疫情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如果自己收入中断或者锐减,我们到底能坚持多久?储蓄才是最大的安全感,而年金保险恰好能提供不断且确定的现金流。

之前很多鼓吹4.025%年金全部停售的再次打脸,那些法定责任准备金率高于120%的年金依然在售,其中2月更是横空出世了可能是最强新星:大富翁年金保险。这是一款可以做定期储蓄也可以做养老年金的顶级产品,年金领取前的现金价值跟去年的现价之王的如意享不相上下,甚至被保人年龄够小的话,现价超过如意享,当然一旦进入领取阶段现价为0,这也是为了保证派发年金设计的,专款专用,论纯领取,它的领取IRR是目前最高的,比自在人生还要高。对比了下跟惠民福寿的差距,仅少一点点!

而自在人生这款产品,是我最为推荐也最喜爱的一款。去年4季度热炒的如意享和颐养金生,虽然佣金不错,但是我更愿意推荐自在人生(佣金很低而且没有续佣),它最适合中产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客户储蓄养老年金。而我毛遂自荐有幸成为明亚15年来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在官方APP上发表产品文章的外勤,文章中更是透露了我对这款产品的推崇!


说到传家享悦,可以说是相伴一生后锁定利率最高的快返年金了,这也只是针对识货的客户。但是佣金太低,没有续佣,做单方式落后且麻烦制约了这款产品的推广。其实快返年金设计百态,返本,前期返N期保费等等看似很不错,但传家享悦不变应万变倒是显得很稀疏平常,但能锁定终身3.76%的利率已经是我能找得到同类型产品中最高,产品还可以附加保底2.5%,当前结算5.0%的万能账户,0-40岁可投,经代渠道只能10年缴费!


目前其余几款库存的4.025%年金,比如福瑞一生、金彩一生等还没听说有停售的消息,但这些产品跟自在人生、大富翁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4:3.5%时代

如果到时候所有的4.025%年金都全部停售了,那我们还能卖什么买什么?看看成熟国家,在美元低息环境里面,香港主要在售的保险产品是保证收益率只有1%、预期收益率5%~7%的长期分红储蓄保险,美国主要在售的则是与股市指数进行挂钩的变额年金和万能IUL寿险。都是权益类资产为主,固收类资产为辅,目的是在低保证基础上想要博取权益类投资的高预期回报。

当市场走入低利率环境,保险公司开发产品的策略,自然而然地会由“高保证收益”产品转向“低保证、高预期收益”产品,减少固收类投资的占比,同时增加权益类投资的占比。

3.5%时代,个人认为将是3.5%定价的增额终身寿与2.5%-3.0%+分红两种形态的天下,3.5%能维持多久?很难预测,当利率继续下探,3.5%刚性兑付都存在风险时,重回2.5%时代很有可能,到时候分红年金、变额年金、投连年金等等一批创新型险种将彻底淹没固收类年金!

5:最好与最坏的时代

这是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见证4.025%年金的最后的绝唱,如果此类产品放到成熟保险市场,敢断言瞬间脱销。

利率下行是必然,但不代表投资回报一定会下降,只有利率不断下探,创新型的产品,比如变额年金、指数年金等才有开发的土壤,这是建立在一定的风险基础上的,而年金保险本身最大的意义就是一笔确定且安全的现金流,这种即不确定,超过保证部分的回报也不安全,没法提供年金最原始的初衷与意义。

环顾大陆几十年保险发展史,对客户的红利目前来看有两个:一个是99年之前高预定利率的产品,现在来看,几乎所有人都无不后悔买少了;另一个也许就是此轮4.025%年金的集中停售了,只不过需要过了很多年之后,再来评判。但是不管过了多少年,它既不会让我们发财,也不会让我们暴富,只会感慨每次收到这笔能抵抗通胀刚性对付的确定性现金流是多么的雀跃,这一刻,仿佛回到了童年!

下期见!

文中提到的几款产品

1:最适合中高净值及年长客户的商业养老年金——大富翁最强评测!

2:2020年最后的3款纯养老年金保险--自在人生&金彩一生&福瑞一生

3:在售的8款4.025%定价终身快返型年金中立评测(2020年一季度版)

郑重声明:

1:本头条号所有内容为个人行为,本人不代表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个产品的利益,如文中有提及某公司或某产品,纯属行文需要。投保须理性,请咨询专业人士!

2:加倍保主笔:数据君,RFP&PFT持证人,一位喜欢研究数据有独立人格的保险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