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风扇多少瓦(汽车风扇一般多少瓦)

近两年的汽车配置关联词变成了「智能」,细分有大屏、语音控制、辅助驾驶等等;不能否认这些配置大幅提升了驾驶体验,正确使用L2-3级辅助驾驶配置也能降低交通事故率。其次还有些能看得到的配置,比如科技感很强的矩阵式LED大灯、空气动力学套件等,然而这些配置都不应该成为“隐形减配”的理由。

所谓隐形减配主要是缩减普通汽车消费者没有了解过,只有在用车过程中才能逐渐感觉到有用的配置,常见配置有以下几项。

电动折叠后视镜自动防眩目后视镜座椅通风加热等

本篇重点分析座椅配置,因为皮革和真皮材料为座椅材料首选项,只有部分价格低廉的入门级车使用织物材料(布料)座椅。


皮革材料广泛应用于20万以内的国产汽车和50万以内的合资汽车上,这种材料的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优点是耐磨性和韧性都比真皮材料更理想,优秀的PU皮革可以做到上百万次折叠不损坏。而且这种皮革容易造型,很多造型比较奇特的运行风格的汽车座椅都要用皮革材料,重点是不乏运动型的高端汽车也会使用;也就是说皮革材料不等于低端,但是只有皮革材料、没有附加功能的汽车座椅就挺差了。

原因在于皮革的透气性相当差,长时间乘坐会感觉“糊皮”,臀部和背部与座椅接触的位置总是会出汗;而到了冬天又会感觉很凉,有些身体较为虚荣的司机乘坐时很有可能因为凉气进“菊花”而拉肚子。


汽车座椅使用的真皮材料多为黄牛皮,水牛皮和马皮都比较粗糙,粗大的毛孔看起来也不舒服;羊皮材质柔软触感良好,但是羊皮很不耐磨,所以最多会用来做服装的材料。黄牛皮的车辆座椅也有“冬凉夏热”的缺点,只是触感要比普通皮革好一些,透气性略好但还是有“糊皮”的缺点。

所以真皮和皮革材质的汽车座椅只是看起来好看,如果没有座椅加热和座椅通风的配置,可以说体验还不如织物座椅。


座椅加热成本分析

近期有些量产车会给车辆安装很多智能配置,看起来很“酷炫”,然而座椅竟然连加热功能都没有。

座椅加热的成本其实不高,原理是非常简单的;座椅内部会布局电热丝,也就是电阻稍大有些的导线。导体电阻越大则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能(温度)就会越高,可以理解为“电子碰撞”产生了热能。座椅使用电加热只需要成本不高的导线、控制器和开关,开启后只要几分钟就能感觉到挺暖和,而峰值功率其实才几十瓦,耗电量是不高的;智能汽车基本都有远程控制启动车辆和部分配置的功能,那么在冬季驾车前远程启动座椅加热,再开车自然会感觉体验好很多。


“座椅通风”的成本是会高一些的,座椅覆盖的皮革或真皮都需要打孔,这对于材料本身的标准要求就更高;其次在内部的填充物里还需要设计风扇和风道,风道连接的是空调蒸发箱,风扇会在坐垫和靠背位置设计多个,制造成本确实会高不少。

但综合目前装备该项配置的部分国产汽车和合资汽车分析,燃油车在≥15万的范围内就都该有这项配置,因其车辆的制造成本投入本就很低,在智能汽车的阶段中还普遍停留在“功能车”的标准线上,那么舒适配置就不应该这么简配了。插电混动、增程电动和纯电动汽车超过20万也都有使用的能力,基于部分车企缺乏研发生产能力、无法理想控制制造成本的投入,最起码30万起步的车辆也应该有这项配置了。


结语:汽车的配置多种多样,但基础配置不应该减少;不论汽车智能化的程度有多高,短期内它还是需要坐着开的,所以座椅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如电动折叠后视镜也很重要,成本并非多高,这项配置在窄路会车的时候就知道多有用了;至于后视镜防眩目也应该普及自动切换,其功能是反射后方车辆的远光灯时不会感觉刺眼,手动后视镜需要掰开关切换,自动后视镜自然会方便一些。而且外后视镜也可以用这种镜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安全配置也许比L2辅助驾驶更重要。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