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味觉的鸟是什么(没有味觉的鸟是什么鸟)


编者按:从深海到高山、从沙漠到雨林,地球的每一处都有植物的印记。岁月流变、气候变迁、地质运动、生境更迭,植物历久弥新、在不断演化中保持着多样化的世界。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开设“花花万物”,在这里,我们关注植物的生存、竞争、繁衍、死亡,展示自然界的奇特多姿,解读生物的万千气象,探索神奇的生命秘境,致敬这无声无息又蓬勃多姿的世界。


当我们走进鸟儿的世界,乐享它们悦耳动听的鸣叫时,也许会担心野生鸟儿能吃饱吗?它们吃些什么呢?其实野生鸟类除了吃“荤”还吃“素”。哪些植物又为鸟儿们提供了“素食餐”呢?这里我们一起认识食源植物吧!


所谓“食源植物”,就是能给动物们提供花蜜、果实、种子等“口粮”的植物。银杏、刺槐、香椿、国槐、杜梨、柿树、板栗、紫叶李、枣树、桑树、丝棉木、蒙椴均属于此。四季轮转,食源植物不断生息繁衍,它们是野生鸟儿的饕餮盛宴。春有甜花蜜粉、夏有多汁浆果、秋有累累果实、冬有坚果遍地。


紫叶李(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花蜜树”——米团花

春天百花开,花儿给鸟儿们带来了食物。访花鸟类比较多,但不一定都是“专业”的食花蜜者,植物给鸟类提供的花蜜,更多的是对传粉鸟儿的奖赏,当然鸟类并不是为了给植物传粉而访花的。


鸟儿用来吸取花蜜的角质喙很光滑,只能将位于花内或花外组织中的蜜腺吸食到嘴里,因此以花蜜为主食的鸟儿更倾向于长的喙,比如太阳鸟科。而短喙的鸟儿比如椋鸟科、鹎科更多的是机会主义者,并不以花蜜为主食,取食花管较短、位置较浅的花蜜。


蜂鸟中长喙和短喙之争(图片来自网络)


长喙和短喙分别对应不同长度的花管,各得其所。而鸟媒植物管状的花冠把花蜜深深藏起,让鸟儿的羽毛先接触花粉,从而达到植物传粉的目的。同时,为了杜绝不劳而获,植物的长花筒提供花蜜蔗糖成份比较高,多数短喙的鸟种消化系统缺少分解蔗糖的酶,营养不易被吸收,就是人们常说的“吃了白吃”。


植物的花蜜绝大多数是无色的,近年来发现,自然界中至少有近70种植物的花蜜非常罕见,呈现出奇特的黄、橙、红、棕、绿、蓝、黑等颜色。高黎贡山是观鸟圣地,山上的米团花为花蜜鸟提供了大量的鸟食花蜜。

米团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米团花(Leucosceptrum canum)为唇形科中少见的大型木本植物。经研究,米团花花蜜是棕褐色,米团花也是唇形科中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有色花蜜植物。能吸引40余种鸟类对其取食。


米团花访花鸟及DPBQ的化学结构(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研究对米团花的传粉鸟之一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japonicus)进行了鸟行为实验研究,同时与花蜜、蜜糖、(-)-DPBQ和(+)-DPBQ的鸟行为反应相比较,最终证实了DPBQ主要是通过其颜色来吸引传粉鸟类。发现了一类新颖的植物花蜜色素物质,首次揭示了有色花蜜植物难以捉摸的化学与生态功能。


不同浓度的DPBQ溶液与米团花花蜜(e) 颜色比较(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原来米团花通过改变花蜜的颜色来传递适口度信息,仅有有效传粉的短喙鸟种才能识别啊!

“招鸟树”——香樟

香樟(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唐代诗人沈亚之所著《文祝延二阕》中“樟之盖兮麓下,云垂幄兮为帷。”让人们感受到香樟树的茂盛。宋代舒岳祥所写的《樟树》“樛枝平地虬龙走,高干半空风雨寒。春来片片流红叶,谁与题诗放下滩。”形象描述了香樟。常绿乔木香樟,身形高大挺拔,树冠四季繁茂,果实饱满丰硕。5至6月开出绿白的小花,7至8月结果,香樟果实球形,直径7-8毫米,深秋时节成熟的香樟果实已经由绿色变成紫黑色的浆果。

乌鸫(图片来自网络)


香樟果实累累吸引了灰喜鹊、斑鸠、乌鸫、乌灰鸫、紫啸鸫、灰椋鸟、丝光椋鸟、黄腹山雀、大山雀、红头长尾山雀等十余种鸟都是香樟树果实的常客和消费者。于是香樟树被人们喜称为“招鸟树”,是鸟儿们欢聚一堂的场所。像香樟这样挂果类植物对于越冬鸟类非常重要,不管味道怎么样,至少可以让它们吃饱,安全越冬。


樟树果实(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香樟树种子成熟度与气象因子有关,香樟树种子的成熟过程大约持续7个月,整个发育过程中种子的鲜重、干重与发育时间呈正相关。种子千粒质量增长在花后150d达到最大,种子成熟度与平均气温中度相关。种子成熟度增长量、千粒质量增长量与累计日照时数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光照对香樟树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老种子的萌发率高于当年新采集的种子,而去掉种皮的种子不论新老种子均高于未去掉种皮的种子的萌发率。


将樟树的根、干、枝、叶中蒸馏提取一种天然产物,主要成分是右旋性酮,制成樟脑,放衣柜里防虫止蛀。人们还利用香樟叶子的清香来熏制食品,四川就有樟茶鸭子,以柏树枝、香樟叶及茶叶为熏料。樟树的青籽可以用来提炼食用的樟油,这种油具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和辛辣味。


“辣子树”——乌桕


乌桕树上常会聚集叫“洋辣子”的一种“杀伤力”很强的毒虫,从乌桕树下走过时,会担心洋辣子掉落在身上,偶尔会有鸟儿啄食它们“开荤解馋”。乌桕能被称为“辣子树”除了它满身“洋辣子”毒虫外,乌桕树自身的汁液有毒,如果溅到皮肤上,会感到被“洋辣子”毒虫蛰了一样的痛感,所以乌桕被人们俗称称“辣子树”。乌桕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研究证实,乌桕根皮水提物在60度、80度、100度的不同温度下,对大肠杆菌和志贺氏杆菌具有抑制作用。


乌桕果实(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乌桕成熟的果实很像爆米花,乌桕的蒴果梨状球形在未成熟时是绿色的,成熟后就变为棕黑色,裂成3片,露出3粒球形种子。种子覆盖有白色的蜡质假种皮,它的种加词sebiferum就是“蜡质果实”。古人利用乌桕种子上的蜡质,制作肥皂和蜡烛,去除了蜡质的种子榨油,乌桕种子油有毒,不能食用,但可以用来点灯,《本草拾遗》里提到这种油“燃灯极明”。现在乌桕种子还可以榨油用于飞机、汽车的高级润滑油。


暗绿绣眼鸟(图片来自网络)


暗绿绣眼鸟和灰树鹊比较喜欢吃乌桕的种子,但是鸟儿为什么不会因吃种子而中毒呢?原来鸟儿会选择种子毒性含量相对较低的阶段进食,同时,鸟类代谢旺盛,食物在肠道中停留时间短,毒性不能充分起作用,更有鸟儿进食前,会剔除有毒难吃的部分。鸟儿独特对抗毒素的生理机制,有的鸟儿还会通过吃点土来解毒。

灰树鹊(图片来自网络)


动物的味觉实质是避免机体摄入有毒有害物质的一种防护机制,有的植物果实在种子未成熟时会含有较多的生物碱,因而口感很差,这是植物需要保证自己的种子在成熟前,不受外界的影响和破坏。植物种子成熟后,需要被特定的动物类群取食吃下,借助动物的力量传播种子,这时植物会释放出气味信息素,一些鸟儿能精准感受到植物释放的信息素,实时选择食源植物的花蜜、果实、种子的进食期,趋利避害,保证在野外能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

柿子树(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例如:柿子果实发红后,有一段时间依然会挂在枝头“无人问津”,但过段时间就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鸟儿们如约而至将柿子果实啄食殆尽。在同一棵柿子树上欢歌鸣叫,嬉戏打闹。


鸟类食柿场景(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不同的鸟类对于果实的偏好是不一样的,太平鸟喜欢吃海棠的浆果、金翅雀喜欢吃柏树果实、大斑啄木鸟喜欢吃栎树果实、柳莺类鸟儿喜欢吃唐棣果实。鸟类在野外的食源植物非常丰富,野山楂、野蔷薇、寒莓、桑椹、女贞、酸枣等,它们为野生“食素”鸟类提供了食物,鸟儿也会将果实中不被消化的种子,通过粪便排泄的方式,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让植物不断繁衍。鸟类和植物共同生活,互利互惠,协同进化,互促发展,促进并维护了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陈国华,绍伟,何晓雯,邹坤.乌桕根皮水提取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J】 医药学论文,2009年3月

2. 凡辉.樟树生殖生物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3. 黎胜红,骆世洪.米团花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态功能【J】Organic Letters 2012年8月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