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酒是多少多长(三两酒大概是多少)

偶然觉察到:年近半百,酒量越来越大,呕吐越来越少。二十岁左右,三两白酒下肚,就醉得一塌糊涂。知天命之时,只要生理、心理状态好,有佳酿,酒友投缘,喝半斤问题不大。最夸张的一次,与新朋老友三人人均一瓶,虽然东倒西歪,但总算安全到家。转天醒来,一阵后怕。酒量越来越大,让我忧喜交加。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朋友相聚,酒能使人打开话题,活跃气氛,刺激思维。酒能使怯懦者勇敢,淡漠者热诚,寡言者饶舌,志同道合者难分难舍,酒越喝越厚,牌越打越薄,这说的是情。别人开怀畅饮,你在旁边看着,成了难以融入的局外人,多少有些尴尬。酒量大了,就能陪朋友多消磨些时间,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这是可喜之处。

呕吐越来越少,当然是好事,但也有可忧之处。有一种理论认为:流鼻涕、眼泪、血液,出汗、排泄、呕吐,都是在排毒。呕吐可以说是一种自我防护机制,避免外来有毒物质对身体造成伤害。曾见过一张漫画:两男子面对热气腾腾的浴池,一人说:我要是没有痛感多好,就可以痛痛快快泡澡;另一人则说:那你就烫熟了。痛感就是警报器,没有则很危险。

以前读外国名作家故事,记忆深刻的就是所谓进步作家的变化,如狄更斯、托尔斯泰、马克·吐温、杰克·伦敦、德莱赛等,教科书对他们的评论,大同小异,这些名家都是前半生批判社会,辛辣尖锐,后期锋芒减弱,消极、颓废、妥协。似乎他们也是“酒量越来越大”,对社会的不公现象容忍度越来越高。大概可以用那副名联说明,只是上下联颠倒:“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前期),“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后期)。

闲翻《白居易集》,非常喜欢那首《耳顺吟寄敦诗梦得》,认为与我现在的年龄、心态颇有相合之处。诗曰:“三十四十五欲牵,七十八十百病缠;五十六十却不恶,恬淡清净心安然。已过爱贪声利后,犹在病羸昏耄前。未无筋力寻山水,尚有心情听管弦。闲开新酒尝数盏,醉忆旧诗吟一篇。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按照醉吟先生的说法,五十六十才是人生的黄金时段。我也没有别的高大上想法,只希望半斤的酒量在这黄金时代能一直维持,痛饮二十年。项莲生早就说过:“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宋方岳《别子才司令》),一切尽在佳酿中。雅士有雅士的乐趣,如琴棋书画,俗人有俗人的快活,可纵酒狂歌,我本俗人,这样也挺好。

事与愿违,也就三五年的光景,又被打回了原形。酒过三两,车轱辘话开始,抢着发言,主动唱歌,到家肯定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无可奈何,只能接受回归或倒退,并自我安慰:小酌怡情,大醉伤身,光能喝酒,即使海量,最多就是个酒囊饭袋,算什么本事?过量饮酒,直接伤肝伤胃伤自己;酒后胡言乱语,间接还伤朋友。把喝酒的时间用来读书刷屏看电视,平平安安地过主流生活,我好你好大家好。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看过一个名为《最近这一个月的现实充分说明了》的帖子,列举了十一条,其中第六条与我关系密切:许多饭馆是可以不上的,许多烟酒是可以不沾的。(高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