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模式是什么(30模式是什么意思啊)

摘要:变“轻”是银行数字化转型实力的印证。

3月18日晚间,招商银行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中,“3.0模式”和“轻型银行”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有观点认为,金融业的专业性决定了银行不可能“轻”,招行可以风轻云淡地谈“轻”,主要是希望轻资产,重服务,而能实现这一点则充分说明招行在整个金融行业里的实力和地位。那么,我们就从本次的年报来一窥招行的变“轻”之旅。

战略支撑,重科技投入,以洪荒之力打造金融科技银行

招行行长田惠宇在年报中表示,“轻型银行”转型下半场以来,该行以洪荒之力打造金融科技银行。报告期内,招行的信息科技投入达132.91亿元,同比增长11.58%,占营业收入的4.37%。这是招行2021年为打造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的工作主线,为深入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发展和3.0经营模式升级而进行的投入。

数据显示,招行这些年的信息科技投入逐年递增,占比越来越大。2017年投入为48.10亿元,占营收的2.18%;2018年为65.02亿元,占营收的2.62%;2019年投入为93.61亿元,占营收的3.47%;2020年投入为119.12亿元,占总营收的4.10%。

招行在信息科技方面能有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得益于战略上的支持。

招行董事长缪建民表示,招行于2021年提出了“大财富管理、数字化运营和开放融合”的招商银行3.0模式,聚焦“财富管理、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三个能力建设,在战略转型窗口期作出了关键战略决策,实现招商银行在新时代的“马利克曲线”。

招行重金投入以提升数字化能力,旨在探索和完成3.0模式转型的目标。田惠宇表示,该行于三年前提出3.0模式,至今,该模式还“犹抱琵琶半遮面”,但其轮廓已日渐清晰,即“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数字化的运营模式+开放融合的组织模式”。他认为这是最接近理想中“轻型银行”的模样。

为接近“轻型银行”的模样,招行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力度,以打造金融科技银行。招行的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聚焦C端生态建设、B端生态建设、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孵化等六大方向。报告期内,金融科技创新项目新增立项559个,新增上线项目587个。截至报告期末,全行累计立项金融科技创新项目2,665个,累计上线项目1,961个。

“轻型银行”转型的前提依然是重投入,重服务。有观点认为,没有重就不会有轻。对一般银行而言,重是轻的基础,且必定是先重后轻。

渤海银行行长屈宏志认为,“银行之‘轻’,要义在于以客户为中心,强化服务价值导向,从资金中介转变为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内核在于以轻资本占用降低风险偏好,提高资产投入回报;机理在于将金融服务嵌入客户旅程,以数字生态赋能客户运营;基础在于金融科技引致的模式和流程重塑。”

那么招行重的是什么,轻的又是什么?

招行的“重”与“轻”

重金融科技人才,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引进力度。招行开设了FinTech精英训练营,通过开放式、体验式招聘形式吸引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类专业背景的学生加入。同时,建立金融科技人才内生培养体系,大力推进产品经理、运营经理、数据分析师、研发工程师等人员队伍建设,构建协同顺畅、梯队合理的人才结构,不断强化全行员工的金融科技意识,提升全行员工的数字化思维能力。截至报告期末,招行(集团口径)研发人员达10,043人,较上年末增长13.07%。

重银行智能化服务。报告期内,该行推出智能财富助理“AI小招”,打造7×24小时的财富陪伴服务。“AI小招”基于大数据技术,通过知识沉淀与机器训练,实现更懂客户和产品,为客户提供收益查询、涨跌分析、市场热点解读、产品推荐、资产配置建议等财富管理综合服务,为客户带来全新体验。报告期内,该行客户经理通过App连线功能与金卡、金葵花等客户建立线上经营关系,服务客户1,264万户,同比增长35.52%;成交金额5,611.90亿元,同比增长18.76%。

重数字化运营能力,提升内部运营及管理效率。比如,持续推动公司信贷作业线上化,在贷前尽职调查、贷中审批和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系统建设替代原有线下手工操作;在信息填写环节通过系统自动赋值减少员工手工录入操作;建设操作风险智能分析报告生成系统;构建智慧财务管理体系,优化智能预算系统,推进“3+1”中间业务智慧管理体系13和三层管理者视图建设14,搭建全视角客户综合经营评价体系及全层级机构经营监测体系,赋能全行精细化管理;积极推动机器审核替代人工审核,探索并推广“无纸单据、无人审核、无感报销”的“三无”财务报销模式。

另外,招行通过进行科技架构转型,建立了适应大财富管理价值循环链的数字科技体系。一方面,招行推出一朵“招行云”和两个中台(数据中台及技术中台)的开放基础架构,打破系统竖井与数据孤岛释放数据价值。全行用数门槛进一步降低,使用大数据服务的人员约占本公司员工总数的40%。另一方面,持续加强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小程序平台、低代码平台等工具的建设和推广,降低业务人员对技术工具的使用门槛,赋能员工以数字化方式提升工作效能,员工获得感显著提升。

一系列的科技“重”投入给用户带来了“轻”体验,又给招行带来了高回报。高投入带来高产出,轻重之势就有了显性价值。

重投入带来丰富的线上投资者教育场景。招行与合作伙伴共同提升客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打造经营年轻客群的新阵地。报告期内,招商银行App财富交易客群16中35岁以下客户的占比为52.21%。

重投入提升服务效率,降低用户理财门槛。报告期内,该行推出一分钱起购的零钱理财服务“朝朝宝”,兼顾收益率和流动性需求,并构建“月月宝”“季季宝”“半年宝”在内的“多宝家族”产品体系,丰富零售客户可以选择的期限品种。

重投入带来亿级客户经营的能力。该行推出智能财富助理“AI小招”,打造7×24小时“专业但不失温度、智能个性有态度”的财富陪伴服务;同时网络经营服务中心突破客户经理管户半径,通过流量经营与更多客户建立了深度连接,升级空中财富管家“小招顾问”服务体验,让线上沟通互动更加立体高效,“小招顾问”报告期内提供线上咨询1,922.56万次,同比增长85.85%。

在通往“3.0模式”的路上

如果要问通往“3.0模式”核心的手段有哪些,答案是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平台化和生态化。他们是打通资产的供给通道,捕捉、匹配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关键。

2021年,田惠宇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对内会打通资产的供给通道,对外会更敏锐地捕捉客户的资产负债匹配需求。如果体系内的资产供应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招行就将化身平台,把其他好的资产引进来。这是招行“3.0”模式的核心。

该核心建立在“大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加数字化的运营模式,再加上轻文化的组织模式”的基础之上,这是招行“3.0”模式的三位一体。这其中,数字化运营模式成为支撑大财富管理和轻文化组织的关键点。用科技掌控轻重平衡之术,既要支撑全行的风险防控,也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还要维持业务的稳定发展,科技输出是重要的支点,这也是为什么招行愿意高投入地进行信息科技研发和探索的重要原因。

一些关键的业务数据成为衡量一家银行在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平台化和生态化等方面的科技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在招行,B端和C端业务的数字化成果,尤其是移动端的表现依然抢眼。

在C端,2021年,招商银行App发布的10.0版本推出理财产品多元化服务、智能财富助理“AI小招”、财富开放平台。信用卡掌上生活App在持续升级产品与服务,致力于为用户创造价值。数据显示,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的月活跃用户(MAU)达1.11亿户,28个场景的月活跃用户人数超过千万。

具体的数据表现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数1.70亿户,日活跃用户数峰值1,754.07万户,全年登录次数76.22亿人次,人均月登录次数11.42次,月活跃用户数6,541.69万户。2021年全年交易笔数19.14亿笔,同比增长6.16%,交易金额59.62万亿元,同比增长45.73%。

截至报告期末,掌上生活App累计用户数1.27亿户。报告期内,掌上生活App日活跃用户数峰值747.73万户,期末月活跃用户数4,593.44万户。

在B端,2021年,招行对外发布“企业数字化服务体系”,部署并联通对公七大线上对客服务渠道,打通数据及用户体系。推出“数字金融管家”和“数字经营助手”等场景服务方案。截至报告期末,招行批发电子渠道客户数217.81万户,批发电子渠道客户覆盖率94.00%,批发电子渠道的月活跃客户数156.29万户。

网上企业银行发布U-Bank11版本,在视觉、互动、推送、只能、开放等方面做出优化。截至报告期末,招行网上企业银行客户数212.24万户,其中,月活跃客户数127.33万户。报告期内,网上企业银行交易笔数2.83亿笔,同比增长13.87%;交易金额150.68万亿元,同比增长19.59%。

另外,招商银行企业App通过推进商务专区场景建设;连接招贷App,对接小微闪电贷;推出“多企业账户视图”功能和“个人+对公”综合服务方案;推出企业名片功能及企业收支报告,为批发客户收付款提供便捷化管理等方式为客户提供交互友好的一站式服务,收效良好。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企业App客户数123.48万户,其中,月活跃客户数60.02万户。报告期内,客户通过招商银行企业App发起的交易笔数3,154.29万笔,同比增长95.05%;交易金额7,777.87亿元,同比增长1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