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医保局让药圈沸腾,大家都在为医保谈判胜利者欢呼。
我就不再唠叨入选品种情况了,而是想提醒大家,仔细研究下谈判失败品种,从中或许能看出医保选择偏好,为代理商药品选择或企业研发立项提供参考。
通过医保局初审新上市药品共160个,只有68个谈判成功,92个失败。
我仔细分析失败者的特点,主力军当然是进口原研药,这些品种最终未能入围,大概率是因为原研企业全球价格策略,中国市场不能太低,结果也是预料之中。
但让我意外的是,另外一大部分是新上市的新剂型品种,医保目录内已有相同成份的其它剂型。
比如说阿立哌唑口服液,医保目录已收录口服常释剂型和口崩片;
奥氮平口溶膜、咪达唑仑口颊粘膜溶液、格拉司琼透皮贴剂、泊沙康唑肠溶片、注射液等都未能入选,已有目录中也有同成份药品;
吸入用盐酸氨溴索溶液未能入选,让我一点意外,毕竟这个剂型和注射剂、口服剂型有很大区别,有临床优势;
粉液双室袋剂型集体沦陷,头孢地嗪/葡萄糖,头孢地嗪/氯化钠、头孢呋辛/氯化钠、头孢美唑/氯化钠等都未入围;
就连盐酸右美托咪定氯化钠注射液、盐酸艾司洛尔氯化钠注射液也落选。
另外一批品种是复方制剂。
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干混悬、氨基酸(15)腹膜透析液、10%脂肪乳(OO)/5.5%氨基酸(15)/葡萄糖(20%)注射液等多个新复方制剂未入围。
大概率的情况是:医保在谈价格时,参照已有同成份药品的价格,没给新剂型、新复方提供给足够的溢价空间,出价太低,企业只能放弃。
这样的结果,给药品立项研发人员一个明显信号:改剂型、新复方成份品种进医保,有难度。
不过,考虑医保砍价及控费的力度,不进医保,也未必是坏事。
以下是落寞者名单:
(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上市的新通用名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