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直是什么意思(甲骨文的汉字直的意思)

提到“德”字,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它指人的品质、品性。记得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德”字,老师也认为“德”确实难写,就从笔画着手直接给它肢解了,说“德”就是“二人十四一心”。当时老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记住它,至于“德”字各个部分怎么与“二人十四一心”有关老师却没有详细讲解。

那“德”字是否与“二人十四一心”有关呢?搞明白这问题,我们还是要从根儿上寻找答案。

“德”字甲骨文写作:

甲骨文“德”字

金文“德”字亦有与甲骨文同形者,但多数“德”字均增加了“心”字。其字形如下:

金文“德”字

至篆书“德”字发生的最大变化在于“心”上面的部分,“目”形不太明显了,而且竖画上的点演变成了横线。其形如下:

篆书“德”字

那么,仔细看甲骨文金文的“德”字,我们会发现它有两部分或者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分别是什么呢?甲骨文的“德”由“彳”和“直”构成,金文由“彳”“直”和“心”构成。“彳”为行走之意,在这里引申为行动,一个人的德行当然要表现在行动上。那么,“直”字什么意思呢?“直”字甲骨文作:

甲骨文“直”字

金文“直”字

我们可以看出,“直”字最初就是指的“一只眼睛”。到了金文该字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会意性更强了,“直”字的形体中间是一只眼睛;眼睛上方是一个形如标杆的工具,其上的点表示“直着向这个方向看”;眼睛的下方看似直角的尺子,以尺子加以辅助使之更直。至篆文虽说字形更加整齐,象形形略差,但仍能看出原来的形状。篆文“直”如下:

篆文“直”字

《说文解字》曰:“直,正见也,从L,从十,从目。”其原始义也正是“用眼睛朝正前方或者正着看”之意。

说了“直”字,我们再回到“德”字上。“德”字甲骨文字形左彳右直,其义即表示“行走要直”或者观察什么东西要直。甲骨文最初无“心”,那么这个无“心”的“德”最初可能不是表示好坏善恶的“德”,而只是表示人的行动或者观察事物的行为。也就是说最初的“德”字还不具备“直”“行”再加“心”符的“德”字的深刻含义。

及至金文“德”字有了“心”,“心”就是心脏。众所周知,我们的祖先认为心才是人的思维器官,所以涉及到思维活动的汉字,多以心符表示。“德”字发展到金文其义已经就有表示行为正、目光正和心术正之意了。那么,这里的“直”字也就表示“行动要正直”,“眼光(也就是看问题)要正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别走邪道”。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对“德”的要求最看重“行动要正直”、“目光要正直”、“心要正直”,这也是做人的重要品德所在。孔子曾在《论语》中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其意就是:做人要直率,有什么就说什么,这就是人之本性;如果丢弃了这个本性就是“罔”,搞“弯弯绕”,似乎可以避免祸害,其实只是侥幸而已。

*本文为字本论根据教学经验和汉字研究所原创,感谢您对字本论原创的支持!欢迎您批评讨论!感兴趣的话请您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