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多哈伊核谈判结束,此次美国—欧盟—伊朗间接谈判无果而终,不出意料,也无须为此遗憾或惋惜。
失败的表现有两点:第一,双方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美伊两国事后均相互指责,推卸责任。美国称伊朗没有做好达成协议的准备,伊朗称没有在争议问题上妥协的想法。第二,下次谈判何时开启未达成一致。谈判结束后,没有消息公布下一次谈判何时开启,是否还在多哈,是否还是三方间接谈判。
成功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毫无疑问,伊核谈判重启了,尽管形式上并非P5+1+1,也就是英法德中俄+伊朗+美国。重启中止3个月的伊核谈判是维持地区稳定、继续维护核不扩散的最有效方式。第二,各方都有意愿达成协议,并想要继续推动谈判。欧盟代表莫拉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安都对多哈的谈判给出积极的评价,拜登政府也愿意继续谈判。大家都希望维持住谈判,避免崩盘。
分析:多哈回合的伊核谈判来得快、去得也快。6月IAEA通过对伊朗问题的决议后,伊朗加速发展核能力的强硬反制给国际社会,尤其是美欧巨大的压力。美国和欧洲想要施压伊朗在核问题或者非核问题(导弹问题、地区安全)上妥协,不是想逼迫伊朗“拥核”或者在地区内发动攻击性行为。因此多哈谈判是双方释放想要给斗争降温的意图的舞台。这一点决定了多哈谈判不是以达成协议为目的,是一次缓和性质的谈判,是一次双方底牌、立场和意志的交锋,仅此而已。
当然,拜登即将访问沙特并参加海合会与埃及、伊拉克、约旦三国的9国峰会,伊核危机和伊核协议是双方需要通气和取得共识的主要议题,保护海湾阿拉伯国家抵御伊朗的压力是拜登此次出访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拜登的提案是否能让各国满意和安心尚未可知,拜登此时若是突然达成伊核协议,那可就是赤裸裸的“打脸”了。
前景:多哈谈判的意义在于重启。多哈谈判之后在哪里谈,谁参加谈都还需要大量穿梭外交的串联和协商。伊核谈判的外部变量和干扰性因素太多,此次想要达成协议的难度比2015年时大很多,前路漫漫。最怕的就是各种矛盾、干扰和算计生生把重启伊核协议这事拖“黄”了,等来一个更为强硬的共和党美国政府。那中东可能会更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