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险利益测算按什么比例(分红险计算)

为什么你要知道红利履行比率?如果你准备或已经购买香港的分红险,无论是重疾型的,还是储蓄型的,这个指标都将直接影响你的保单价值。它看似很普通,却足以让你看透一个保险公司的实力与良心。

分红险就是在提供保证保额的基础上,给客户提供额外的红利, 但这个红利是非保证的,精算师会根据公司现有的盈利和偿付能力情况,结合对未来投资收益的修正,每年进行动态调节。换言之,保险公司在销售时给你展示的红利水平,与你实际获得的红利水平可能不同。那保险公司会多给你红利吗?理论上是可能的,但现实中很少发生。原因很简单,因为竞争压力,各家保险公司为提升自家产品吸引力,在产品定价时都采用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假设,以支持较高的红利水平,但实际投资收益往往达不到假设水平,那就只能下调红利,削减保单价值。在保单头几年,为了管理客户预期,减少退保,保险公司还是会讲点武德的,基本会维持销售时演示的红利水平。有些分红产品在设计时,会刻意将首次红利发放的时间设定在缴费期满之后。如此一来,时间一长,客户对产品的记忆逐渐消退,保险公司更容易讲故事,割韭菜。既然未来的分红水平难以得到保证,那大家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吃亏上当呢?本文介绍的红利履行比率,就能帮到你。什么是红利履行比率?在过去一个自然年中,因保险事件发生(比如死亡、退保、疾病等)而终止的保单,从保单签发日起,计算"实际累计发放的红利 / 销售演示书中的累计红利",公式中的红利通常以对应的现金价值(就是退保时的红利价值)作为衡量标准。如果低于100%,就说明你的保单红利被下调了。此外,由于公式中的分子、分母采用的都是累计值,所以如果距离你购买保单的时间越久,同时该指标的数值持续、大幅低于100%,这就说明保险公司在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下调你的保单红利。近年来,有些保险公司为了粉饰较低的红利履行比率,开始玩数字游戏,收客户的智商税。例如,再创造一个指标,就是在履行比率的分子分母上都加上保证利益的现金价值,这样就会使数值更接近100%,让客户产生保单利益并为受到太大损失的错觉。从数学的角度解释,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就相当于有一个数值小于1的分数(例如1/2),我们在分子、分母同时加上同一个大数(例如加上8,1/2就变成了9/10),这样结果就会比原来更接近100%。可这根本没有改变保险公司扣减客户分红的事实,只是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下次您遇到销售或客服给您这样解释,请啐他一口浓痰。哪里可以查到红利履行比率?由于香港保监局要求各家保险公司必须定期披露红利履行比率,所以在各家保险公司的官网上都可以查询到。根据笔者经验,一般把查询链接藏得很深的公司,红利履行比率都比较低,毕竟面子还是要的。公司在披露该指标时,通常会按产品、红利类型(一般有现金分红、终了分红和归原分红)和保单签发年份三个维度划分,也有的公司会分得更细一些,比如在产品层面又按货币和缴费方式(趸交或期缴)细分。

在查询红利履行比率时,您只要记住自己持有的产品名称、保单签发年份、保单所属货币,然后对照查表即可。披露信息中,经常会显示"不适用"的字样,通常有三种原因:1.该产品在对应年份已经停售了;2.根据产品设计,在前几个保单年度并无分红给付;3.在统计年份中并未受理对应产品的任何理赔申请。其它注意事项该指标只反映公司过去的红利水平,理论上并不能代表未来的红利水平。然而,如果红利履行比例持续低于100%,说明公司产生了累计利差损,精算师通常会设计红利平滑机制,用时间消化这些累计利差损,所以即便履行比率未来会回升,也将是一个缓慢且长期的过程。即便是同一家保险公司,也有机会出现不同分红产品的红利履行比率差异较大。这是因为保险公司通常会将类似产品归为一个账户,统一配资管理,所谓"类似"通常从以下几个维度判断:产品类别(如储蓄型还是重疾型)、保障期限(如短期还是终身)、客户回报率、保证利益占总保单价值的比例。不同分红账户选用的资产配置也会不同,这很容易导致账户间的收益会有所差距。例如,保障成分比较高的分红产品,对应的投资组合中债券比重会较高,收益也更为稳定。相反,红利比重较高的分红产品,保险公司为了博取较高的收益,会调高投资组合中的股票占比,当股市低迷时,这类账户的投资收益率会出现明显的回落,导致分红履行比率的下行。敲黑板,划重点红利履行比率反映保险公司兑现保单红利的情况。可在保险公司官网上查询。数值低于100%,说明红利已被调降。如果持续低于100%, 代表保险公司已多次调降红利,需引起警惕。横向对比时,应选取类似的分红产品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