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为什么缩量(缩表对银行股的影响)


昨天和前天市场运行最大的问题是成交没有出现放大,无论是指数还是板块,都呈现出了成交有点逐步收窄的迹象,伴随的虽然是沪指突破了3458点,而最终大家好像并没有感到兴奋,因为个股多少有点冲高回落,在账户没有出现盈利的时候,自然就没有高涨的情绪了。


一般来说大金融不表现了,或者表现很差的时候,市场的怀疑心态就会加重,这个时候难免会有一种担忧情绪,比如有人已经在问了,大金融开始缩量,是不是行情要结束了?


从盘面观察这波上涨的主导工行、建行以及招行等,这些银行股的确缩量明显,尤其是工行昨天的成交放大程度也就是前两天大量时候的三分之一,建行走得比工行还要弱,这就多少说明增量资金有点放缓参与银行股的迹象,如果银行股走弱,似乎行情就面临结束了。


起初的时候我就是这么想的,但是昨晚想了想,这个逻辑还是有问题,我突然感到,这波大金融的上涨跟过去2016年到2018年完全不同,以及跟7月份券商的上涨也有所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结构性上涨特征,什么意思呢?说得通俗点,即便是周期股也改变了此前集体上涨然后集体下跌,而是呈现出板块内部明显的分化,即便是银行股,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表现都有差异,比如有些银行股未来趋势会继续向上,有些则就开始不涨或者横盘了,还有一种情况是整个板块的涨速呈现慢涨的态势,未来你会发现银行、券商还是保险,不会连续拉出阳线上涨,而是逐渐的一点点的进二退一的模式,这应该是主要基调。


就是目前你看到的大金融为代表的银行缩量,其实并不意味着行情就立即结束了,可能过上几天就又突然会拉起来继续上涨,对板块来说是趋势行情,对市场也是强化牛市的催化剂,我认为这种走法挺好,大盘权重股只要慢慢走,不要按照6月和7月份那时候集中快速上涨,市场就会一直这么健康着向上,慢慢的体现在账户上的盈利就体现出来了。


相对于今天的行情,我估计昨天的横盘态势大概率在今天还会延续,或者出现一定的下跌,短期内指数你不要觉得过了3458点就完了,在这里还会有个胶着的过程,主要体现出的是上蹿下跳,等指数完全稳定了可能就真的要突破上去了。


-------------


相对于操作来说,手上拿的宽基指数型ETF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动,也别随便的乱做短线,我上次卖出了四分之一仓位的上证50,结果卖完以后人家就飞了,然后适量了参与了一点科创板50,到目前为止还在坑里呢,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出,操作中要学会耐得住寂寞,谁越坚守谁就大概率获得高回报,从去年到今年的整个坚守中,我已经体现会到了收获的喜悦。


本文代表春意萌生个人观点,不对任何人构成操作建议,文中提到的个股或者基金仅仅是案例分析并非推荐,或者说作为讨论所用,不是对任何人的操作上的提示或者指导,由此产生的一切盈亏与本人无关,需要提醒的是对文中所涉及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保证,股市有风险、入市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