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0月16日,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出任首相,将日本政府引向更加激进的战争冒险。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美国正式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全面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基于战争的需要,美国很快就成了“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经济逐渐摆脱了大萧条,数百万失业大军迅速消失,而且出现了空前的战时繁荣,美国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迅速实行战时全民总动员。二战结束前,包括志愿兵在内,美军共有1514万人,其中陆军1042万人,海军3883520人,海军陆战队599683人,海岸警备队241902人。空军也在战时得到了迅猛的增长,到1945年8月,陆军航空队拥有7.2万架飞机,230万人。到1945年底,海军的各种舰船也从1941年底的4500艘增加到9.1万艘。
1941~1945年间,美国联邦政府总计直接支付战争费用2815亿美元,占这一时期美国政府总预算的88.6%。这笔战争费用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全部战费的8倍,资金来源44%靠增加税收,56%靠发行联邦公债。
伴随着战争进程,美国国民经济迅速转入战时生产轨道,成千上万的民用工厂一夜之间转而全力以赴生产军用物资。1939年,美国军需生产只占生产总量的2%,到1944年已跃升至40%。1941年底美国参战时,当年的军火生产总值为84亿美元,到次年便增长至302亿美元,等于德、意、日三国军火生产之和,到1944年美国军火产值已达640多亿美元,约等于德、意、日及美国主要盟国军火产值的总量。
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39年的910亿美元激增至1945年的2136亿美元,工业生产不断地制造出令人瞩目的奇迹,农产品从过去的长期积压迅速转变为供不应求,美国农业的纯收入增长了3倍多,从1940年的23亿美元增至1945年的94.58亿美元,战争期间整个美国的人均收入几乎增长了一倍。美国主流媒体不无得意地宣称:美国骤然富起来了。开战以来,整个世界都已精疲力竭,而美国却焕发活力、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同时,联邦政府还设立了由总统直辖的科学研究与发展局,对原来独立分散的联邦政府实验室、工业实验室、高等院校和非营利研究机构进行集中统一的协调和管理,将全国科研力量充分动员起来,推动美国科学家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等方面取得众多突破,引领美国科技跃居世界首位。
战争期间,出于遏制德军空袭的需要,美英科学家首先发明了雷达系统和防空自动控制火炮系统。到1945年7月,美军已装备了30亿美元的雷达设备和7100万美元的远距离无线电导航系统,有效地提升了作战能力。1941~1945年间,美国生产了各种飞机约40万架,跃升为世界航空大国。1945年底,美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取得了科技史上划时代的成就,将人类带入以机器操纵机器的全新时代,使生产效率获得大幅而又全面的提高。此外,美国科学家还研制了威力更大的炸药、燃烧弹、滴滴涕、盘尼西林、合成橡胶和原子弹等,其中于1945年7月16日首次爆炸成功的原子弹对尽早结束战争发挥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