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双十一晋中名图直降价多少钱()

榆次,作为山西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太原的南大门,素有并南重镇之称。据史料证实,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栖息留生,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曾在这里发展、演变。战国时期,史书就有了对榆次老城的记载。现存的榆次老城是隋开二年(公元582年),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这座“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之”的老城一直较完整地保留到20世纪40年代。20世纪50年代在新兴的城市化建设中,榆次老城逐渐消失了。21世纪初,榆次市政府加强对古遗址文化的保护和修复,再加上榆次人民募捐筹集,鼎力支持,榆次老城修复工程如期竣工,原来旧址上一座完整的、充满古香古色的古城又恢复了原貌,慕名游观的人络绎不绝,当然也包括我这个一向喜欢古城文化的人。

清明假期,闲来无事,来到太原也快3年了,却还没去过太原的南大门,对于我这个特别喜欢古城文化的人来说,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趁着清明假期就索性约朋友一起游逛了一次。

榆次老城门牌楼

今日繁华重现历史旧貌

那是一个清晨,我们很早便乘坐公交车从太原来到榆次老城,刚进入老城入口的那条街,远远地就看见一座高大雄伟的木结构门楼牌坊矗立在眼前,门楼中央的牌匾上写着“榆次老城”四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高大古朴的门楼建筑和旁边二层仿古楼阁建筑构成了榆次老城城门外景。

在老城门口的广场上有一铜塑的马拉轿车,旁边站一牵马驾辕之人,形象逼真,根据人物的装束和轿子的外观很明显可以看出这是明清之际富贵人家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好多游客纷纷跑来与取景照相,也不忘到此一游。我琢磨着这里往日的繁华与之有很大关系,这也深深地印证着晋商“腿长”的经营哲学。随后我们来到售票窗口,买到票后,看到票面上介绍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东西花园、遗址花园、褚趺书院、桑芸故居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听售票人员说走马观花的看也要一两个小时。

古风古色

于是我们沿着东大街向西漫步而行,刚踏进东大街的门楼,眼前豁然开阔,一座座古建楼阁有吸引力的矗立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街市上游人如织,商贩成群,有带着小孩闲逛的、有专程从远处慕名来旅游的、有专门来这里摄影采风的、也有在这里经商做买卖的,街边的小吃、杂货、古玩等应有尽有,街面的商铺大多数是古装摄影、古玩、住宿、饭馆之类的,南来北往,东走西去的游人、商贩给这座古城增添了不少人气和活力,到处一派喧哗热闹的景象,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当时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我踏着青石板铺就的街巷,一边走,一边举起镜头记录着这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伟大文化遗产和跨时代的文明,穿越于历史的时空隧道之中,在这里我领略到的是千年古城的风姿与魅力,着实让人心怀不羁。

“三晋第一署”楹联妙语正中时代心声

走着,走着,我们就来到位于东大街街北面南坐北的榆次县衙,据了解,它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县级衙署,有“三晋第一署”之称。一睹为快的心情使我快速跨进县衙大门,里面的房舍均依旧布局,每一栋房舍的门庭都写有匾额、楹联,大部分都是为官清正廉洁的古训,今天读来仍给人以极深刻的启迪,其中的“剧暑悲痛度,清秋喜却回”的匾额说是大清圣祖康熙皇帝亲题。有副楹联这样写道:“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须克己守廉正”,意思是说当官者须“戒贪”,不仅要戒贪钱财,也要戒贪图名图利。自古名与利不可分,要淡泊名利,不要追逐名利,贪图名利就会“忘记政本”,而下联则是对上联的完好答复,要“养廉唯俭”、“克己守廉政”,一语中的。在这里,我还看到了清代名吏赵慎珍的名联:“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意思是指,为官不在讲得多么好,而在以身作则,因为做官的做的每一件事都关乎国计民生,这是疏忽不得的大事,表达了清正廉洁的高尚境界。在县衙大院凝思了半天,我才慢步走出。

明清建筑的瑰宝

从县衙出来,就可看到县衙大门左边有鼓一面,这是古代诉讼制度——击鼓升堂的渊源。据说是民众如果紧急情况下来不及写诉状申告,就可跑到县衙门口击鼓鸣冤,县官听到击鼓声就会速速圣堂问案,无需写诉状,也不必交费用,到大堂如实告来由官府定夺(注:击鼓原本是为宣告县太爷下班所用,到明清时期才作为紧急情况下百姓鸣冤使用)。走出大门,回头一望,县衙大门上竟有楹联这样写道:“居官当思尽其天职,为政尤贵合乎民心”,它阐明了当官要尽职尽责,办事必须合乎民心的崇高目标。在县衙大门的正前方十米处有一石牌楼,额题四字:“民具尔瞻”,据查证,语出《诗经·小雅·节南山》,意为“治下的庶人全需你看视,”也可作“治下的庶人都看着你”讲,即为官者要知道自己是大庭广众中的一员,是受大众监督的,因此做官要做到“好学近智,力行近仁,知耻近勇;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意思是说,好学习就是在接近智慧,努力做事就是在接近仁德,懂得羞耻就是在接近勇敢;做官要开明,处事要公正,守身要清廉。为官者应当培育这样的修养,真正懂得“敬以持己,恕以接物;勤能补拙,俭能养廉”的道理。可见清正廉洁,光明正大不仅仅是古人当官的天职本分,也应当是现代官员的内心警言,这是平头百姓的殷切期望啊。

三大招牌古城文化美名扬

听说榆次老城有三大招牌,分别是中国艺术博物馆、华北最大影视城、晋商文化起始点。对于中国艺术博物馆之说,2003年9月29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在榆次老城挂牌开馆,以100万平方米的老城为依托平台,与老城景区“馆园合一”,充分展示出中国文化多彩厚重的底蕴。这充分说明了榆次是古老山西的一个缩影,曾有古老的建筑和文化,曾有惊人的繁华和盛世,又曾被破坏得只剩下断壁残垣,如今又以崭新的形态、古老的面貌示人,让民间文化得到重生并且大放光彩。对于华北最大的影视城来说,倒是在街上游逛时看到过许多的古装照相馆和电影电视拍摄基地,在展示的图片上瞧了瞧,有《铁梨花》、《乔家大院》、《走西口》、《龙票》、《白银谷》、《狼毒花》、《李大钊》等数十部影视片都曾在这里取景,且这里是早有所闻的中国金夫人集团影视基地,在没来这之前确真不知它就在榆次。对于晋商文化起始点来说,最有力的证明便是,老城中心市楼上“天下第一楼”的匾额,它显现着晋商第一街所历经的辉煌。逛完了东西大街,我们就去了南北大街,在这条街上聚集着众多老字号商铺,这些遗留着明清古典风格且中西合璧建筑的老商铺,至今仍人流如织,热闹依旧。众多的老字号不仅保留了榆次曾经辉煌的商业历史,同时更让今人看到了榆次商贸长盛不衰的繁华。像得新成(杂货店)、德盛园(饭庄——以制作经营由傅山先生配方的“头脑”而出名)、北谦亨(烟店)、中兴和(账庄)、聚兴顺(茶庄)、协和信(票号)、恒兴德(百货)、吉生庆(钱庄)和广云集(颜料庄)等等几十家,举不胜举。

特色名小吃“鱼羊包”追述老城故事

来榆次之前,就查了查,听说这里的鱼羊包很出名。怀着一颗好奇心我们走进了位于榆次老城北大街的鱼羊包子店,我们四个人要了两屉鱼羊包,在小碟里倒了点老陈醋正准备沾醋品尝时,服务员却说:先不要沾醋原汁原味尝一尝并告诉我们鱼羊包的吃法:“轻轻提、慢慢移、先吸汤、吃馅皮”。我依此法品尝,味道确实不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过去尝过很多包子,像天津的狗不理、什么灌汤包、小笼包还有素以营养为重的沙县包子,但今天和鱼羊包比起来还真是有很大区别,也许这就是鱼羊包的特色之处吧,真实名副其实。在这家鱼羊包子店的墙上我看到了著名影星黄晓明、张铁林、郭富城等和外国客人品尝鱼羊包的照片,在小小的榆次老县城,鱼羊包受到了中外顾客的亲睐和赞誉。

关于鱼羊包为什么诞生在榆次老城还流传有这么一个故事:“榆次老城坐落在潇河和涧河所形成的冲积平地,取向周正,由北部县城和南部郭城两部分组成,也叫母子城,县城为母城,郭城为子城。在结构上,母城与子城相连构成榆次城形似鲤鱼一样的鲤鱼城,头南尾北,母城为鱼腹,子城为鱼头,南、北大街为鱼脊,东、西城门为鱼侧鳍,位于南关中央的清虚阁为背鳍。民间传说,在清虚阁地下中央有井一眼,暗通大海,鲤鱼卧其上,得长养之气。鱼羊包创始人王同云于2003年在榆次老城创业,时逢中国历法杨柳木癸未年,天时占尽羊的吉运。王同云先生在“祥记公司”大院创业,是中国近代杰出晋商,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先生的发迹地、孔祥熙先生秉承晋商历史传袭因子终至巨富,祥乃羊也,而“鱼羊包”的诞生地也正好是祥记公司大院,由此榆次老城是鱼,祥记公司是羊,“鱼羊包”就这样诞生了,并非偶然之得,分明是冥冥之中上天赐予的世间美食。

当我们游逛到下午时分,已是饥肠辘辘,为能再次品尝到榆次美食,在县衙附近专门找了一家当地饭馆,又是粉条烧豆腐、韭菜炒灌肠还有当地特色拖叶子等好几个菜,再来一两瓶啤酒,吃完一结账不到100块,在物价疯涨的年代,在旅游景区,这样美味的饭菜和价钱让我的心里得到了不少慰藉。

老城院落

吃完饭后,时间尚早,我们又来到南北大街转了转,这次不看别的,我只欣赏古建阁楼上的牌匾墨宝,同时还发现好多古建屋檐脊檐上都长满了野草,再配上风吹日晒雨淋后的怀旧色楼阁建筑,与这座老城的历史相得益彰。一个个牌匾上的字迹、一丛丛野草、一个个窗棂、一个个门楼都会让我静看半天,沉思许久,远去的时光已留不住,能留下的就是我们对古城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不得不说榆次老城是一座历史与时代的杰作,也更是中国古城文化的一个缩影。在这里的杂货店我发现一种竹板书,记载着榆次老城的传说趣闻,有“榆石亭”记载2500多年“美丽的石头会说话”的传说,“思凤楼”讲述1700多年前“吉祥的凤凰来集会”的故事。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唐王李世民收复过榆次,宋太宗灭北汉迁州于此,元大将木华黎攻占过此,明朝知县李鹏抗击瓦刺,明末清初李自成攻打榆次直取京都等诸多历史事件,古老城隍庙中供奉的城隍爷则是最受百姓敬仰的北宋宰相寇准。

总之,榆次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历史实在久远,故事实在太多。老城中的一楼、一阁、一砖、一瓦、一口枯井、一棵老树,折射出的都是千年老城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悠远的历史故事。希望我们后人也能够重视历史文化,重视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明,并能够去保护、重塑和文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