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电商干什么的(保险公司电商是做什么的)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广州报道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才能使保险机构风险可控,才能有足够空间和时间通过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增长。”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公开表示。

5月26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北京银保监局获悉,为助力企业减轻压力、渡过难关,北京银保监局会同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北京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支持参保企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若干措施》(京应急发﹝2022﹞14号),出台6项措施支持参保北京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帮助企业保持稳定发展。

同时,记者注意到,近一个月来,河北省、浙江省宁波市、重庆市等多地银保监局均出台相关文件,引导和鼓励保险机构稳步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性信保业务,丰富普惠保险产品和业务,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和保障服务。

实际上,保险业正从投资端与负债端同时发力,以精准务实举措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一方面,保险业通过推出货运物流保通保畅、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加大普惠型保险产品供给等措施,积极构筑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保障体系;另一方面,保险资金亦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重要项目融资需求。

维护产业链稳定

今年以来,监管层多次强调保险业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5月19日,在中国银保监会举行的“银行业保险业应变克难,助力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保集团(601319.SH)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王廷科表示,中国人保集团开发中小微企业专属产品,提供涵盖财产损失、公众责任、雇主责任、出口信用、贷款保证等多个领域的保障,形成具有人保特色的中小微企业服务模式。支持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展贷款保证险等产品,截至4月底,为18.8万家中小微实体企业、个体工商户,获得贷款或融资金额62亿元。

北京银保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北京市辖内保险公司累计承担风险保障661.73万亿元,同比增长85.63%,累计赔付支出247.33亿元,同比增长21.23%,为人民群众积累寿险和长期健康险准备金8579.18亿元,同比增长15.65%,充分发挥保险风险分担和经济补偿作用。

北京银保监局财险处副处长王学梅表示:“对北京地区部分行业领域的7万家参保安责险企业免费延长保险期限1个月,涉及减免保费509万元,提供7215亿元风险保障,其中小微企业6.58万家;对于城市快递、物流、批发市场等市级生活必需品保供企业,给予10%的次年保费费率下浮优惠,减轻企业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物流是连接上下游企业的重要渠道,同时也能够带动抗疫物资的生产和流通,强化物流行业风险保障对于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5月4日,银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指出,全力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运输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5月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关于保险业全力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倡议书》要求,各会员单位应针对货车司机、快递员等特殊岗位工作人群特点,开发意外伤害保险等产品;特别是针对医疗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物资、邮政快递等民生物资和农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物资运输的全过程、多场景,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

王廷科表示,针对部分地区因疫情导致货运物流不通不畅等情况,中国人保集团面向货车司机、快递员等推出“安业保”,在保障客户日常意外伤害同时,兼顾物流工作人员罹患法定传染病导致的收入中断风险,每单保额近40万元;顺延营运车车险保障期限,在广东地区为2447台停驶营运车辆办理了车险保障期顺延,在吉林地区为1902台车辆提供停驶服务;推出车险保费分期贷款保证保险,缓解货车司机资金压力。

本报记者从太平财险方面获悉,截至4月末,太平财险累计在山东省、广东省、湖北省等10个省份开展保障百姓“菜篮子”的生猪、蔬菜、家禽、水产等相关保险业务,提供风险保障12.3亿元。

同时,太平财险方面对记者表示,公司积极扩宽“货运无忧”“道危无忧”“公路货运承运人责任险”等面向交通物流行业的产品保险责任,推广小货车驾乘意外险“轻卡无忧”。截至4月末,累计为1.3万名货车司机提供风险保障52亿元。

加大保险品种供给

除了强化物流业风险保障等举措外,保险业还通过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举措,确保疫情期间保险服务不断档、标准不降低,充分发挥保险保障稳定器作用。

近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险创新试点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和5个知识产权保险创新产品正式发布。据悉,部分保险产品为全国首创,旨在运用保险机制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其中,为提升知识产权保险产品全链条供给水平,《改革方案》强化创造环节保险产品创新,支持保险机构以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及广大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等为重点,推广专利申请费用补偿保险、商标申请费用补偿保险、专利代理人职业责任保险等产品。

《改革方案》还明确,到2022年底,浙江全省知识产权保险政策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有效建立,各级配套激励政策有效落地;全省知识产权保险供给水平显著提升,保险产品覆盖知识产权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主要门类,服务专利技术研发、国际贸易、电商网络交易等重点领域更加突出,投保企业力争突破2000家,保障额度同比增长20%以上。

王廷科在介绍中国人保情况时也提及,中国人保创新发展跨境电商保险、海外仓保险等产品,截至4月底,累计保障交易订单量超过2700万单,累计承担风险金额超过200亿元。开发进口冷链食品新冠污染货损险及附加无害化处理费用和物流费用保险,有效化解食品冷链行业关注的风险隐患,为300余家客户提供45亿元新冠货损风险保障。

本报记者获悉,北京银保监局正在推动开展使用保险交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试点,降低旅行社经营成本。

北京银保监局表示,目前,北京市使用保险替代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试点方案已获文旅部正式批复同意,下一步,将联合市文旅局推动试点尽快落地实施。

资金投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

此外,在保险资金扶持实体经济方面,监管部门持续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发挥险资跨周期资产配置优势,聚焦服务科技创新、“双碳”目标等重大国家战略,全方位、多方面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底,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3.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6%。在高质量发展时代,险资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机构资产配置效率的重要手段,将加速提质转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本报记者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协会(以下简称“保险资管协会”)获悉,“险资入赣”“险资入桂”等,进一步助力现代化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

例如,保险资管协会通过与江西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共建的“江西企业投融资报送平台”,在全省收集实体企业基础设施类融资项目107个,资金规模1108.9亿元。经过项目遴选,通过“资管汇APP”面向保险机构、保险资管机构发布实体项目46个,涵盖交通、能源、市政、环保、5G建设、不动产、文旅等领域,涉及资金规模472.5亿元。在第一批发布的实体项目中,还包括县级产业园、文化旅游、市政交通设施、能源清洁、智慧县城等县级基础设施类融资需求147.5亿元。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与广西银保监局联合保险资管协会举办了“险资入桂 共建金融开放门户”线上对接月活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战勇指出,险资入桂政策环境日趋完善,带动广西险资运用规模大幅增长,险资运用余额由2020年初的530亿元增长至2021年末的2362亿元。2021年,广西通过债券、债权计划、投资性不动产等多种形式新引入险资835.4亿元,同比增长48.7%。同时,险资投资广西的方式更加丰富,包括债券、债权投资计划、协议存款、大额存单、股票、不动产、股权投资计划等。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产品,累计投资交通、能源、水利、棚户区改造等基础设施领域3.31万亿元人民币,为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大项目提供了融资支持。

(编辑:郑利鹏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