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国内“老三样”的成就是何等之丰伟,乃至“老三样”名号一出,众人无不或肃然起敬,或畅怀往昔。如今斗转星移,国内车坛三十样都不止,大众用小车平台让捷达和桑塔纳还魂,而富康则在进一步淡出视野。不谈只剩下个名字的新捷达和新桑塔纳,哪怕是老旧的捷达,也有不少车主用来进行MK2化改装;然而另一边厢的富康在改装领域的受欢迎度则显得冷清,我所指的当然不包括各种“汽配城Style”的所谓改装了。但毕竟少并不代表没有,而京城之内更十分难得地有一家专门从事PSA集团车系改装服务的店家VTS168,不少老富康都在那里焕发新光彩。之前我们已经报道过出自该店之手的富康赛车化改造案例,而这一次更是相信可以让各位读者感叹——原来富康也可以这样!
在外观方面,大家就不要期待些什么夸张华丽的空力套件了,轮拱处进行加宽处理、换上开孔的碳纤维引擎盖也许就是能从外面看到的改装项目了,中网被拆除,最大限度降低对进气的阻碍,受伤率极高的前保险杠索性没有喷漆。虽然在美观方面并不能得到多少分数,但这绝对是实战派的风范。
图:引擎盖上的散热口能迅速带走引擎舱内的热量。
图:没有喷漆的前保险杠准备好随时牺牲,另外相信大家也可以见到原本雾灯位置已改用为刹车送风的进气口了,赛车上的必备项目之一。
图:后挡风玻璃和两侧的小窗被塑料板取而代之,目的当然是为了轻量化。
图:用螺丝固定,并且进行防水处理。
谈到法系车改装,最头疼的当属动力部分,由于改装的热度并不高,所以一些较为深入的改装产品难于在市面上找到。但专注于法系车改装的VTS 168显然已经找到对这副编号为TU5JP4的1.6升16气门引擎的改装套路。打开引擎盖,引擎舱内的布局与我们上次拍摄的另一台富康高度相似,进气口设于左大灯附近,空气过滤由BMC把关,经过加大口径的节气门之后涌入貌似气瓶的自制进气歧管当中。引擎体则是高转NA话改造,提升压缩比是首要动作,高角度凸轮轴,锻造活塞连杆等力助这副1.6升引擎压榨出185匹左右的境地。当然这些还需要一套注重顺畅性的排气系统以及得宜的ECU调教才能成事。为了应对赛道上的高强度运作,VTS 168还为引擎加装了油冷系统。
图:因为加装了油冷系统,机油滤清器则用上转接器放置于右大灯后方。
图:BestPower油冷。
图:BMC高流量空气滤芯。
图:加大节气门体,拉索式控制能够提供最实时的油门响应。
图:自制的加大容积进气歧管。
图:油槽沿用原厂制品,而喷油嘴则换上高流量产品。
图:注重排气顺畅性的4出1排气歧管属于高转型设计,对引擎的低转扭力有所削弱。
图:金属引擎脚令引擎牢牢固定在引擎舱之内,减少引擎体因曲轴旋转的反作用力而摆动的现象,令动力传送更加直接,而缺点则是更多的引擎震动将会传递至车厢。
图:引擎废气排出排气歧管之后便一马平川直奔车尾,全段直出的排气系统已经将催化器废除。
遥想富康当年便是靠着优秀的底盘调教来与其他“两样”竞争,当然到了后来为了削减成本,富康的底盘调教,比如有名的随动转向系统已被阉割。自问尚算年轻的笔者有幸曾经试驾过一部早期进口化较高的的富康,以较高车速过弯时虽然车体倾侧十分明显,但循迹性却维持得异常地好。但现在毕竟年纪摆在那了,富康的底盘如何精进也已属当年勇,就算不说零件老化的问题,富康的设计初衷也并非针对下赛道,所以在底盘方面进行深度改造是有必要。这台富康的动力部分是由VTS 168负责,而底盘部分则是由车主——年过50依然热衷赛车的叶先生亲自设计打造。
图:首先前轮羊角部分就已经先声夺人,叶先生抛弃了原厂羊角,换上了自行设计的铝合金制品。如此一换好处多多,首先更轻的铝合金材料能够降低非簧载质量,继而诸如刹车卡钳、避震器等这些安装位置都可根据所选用的产品进行匹配,顺便解决了专用改装件稀少的问题。另外可以看到转向机拉杆,下摇臂等地方悉数用上了金属球头,令动态响应更加迅速。
图:摆臂与羊角之间的连接杆被设计成可伸缩,配合避震器的滚珠式塔顶,可以对前轮的倾角、主销后倾和主销内倾作出调整。
图:避震塔顶方面已经特意将位置移后以加大主销后倾,对车辆的直进性有所帮助。
图:D2绞牙避震。
图:这套避震采用外挂式油筒设计,副油筒位于引擎舱内,同时避震器的阻尼调节位于副油筒上,方便调整。
图:制动系统选用的AP Racing的四活塞产品,轮圈采用15寸的Rays RE30。这套被磨走品牌型号的轮胎估计是临时顶用的货色,仅仅留下一个“Made in China”让人猜想。后来据了解,这款其实是拉力用的柏油路面练习胎,届时真正下赛道的话会换上热熔轮胎。
图:请恕笔者对轮胎的认识并不广泛,实在无法从花纹得知这是什么轮胎。
后悬挂方面更加精彩,首先叶先生决定将扭力梁从中间切断,然后再用两块金属将其重新连接,目的是降低扭力梁的扭转刚性,让后悬挂左右变得更为相对独立,类似于独立悬挂中防倾杆的作用。而避震方面则更是改成了推杆形式,避震器位于车厢内,然后再用一支连杆连接悬挂。推杆式避震常见于顶级赛车,主要目的还是大大降低非簧载质量,令悬挂反应更加迅速,同时也减少了避震器因碰撞而损坏的机会。
图:切断后重新连接的扭力梁,切割式需十分注意必须在正中间点进行。
图:从底盘处看不见避震器,被一根连杆取代了其位置。
图:避震器躲在了车厢之内。
图:后避震同样是外挂油筒设计。
图:改变避震器受力方向的三角形铰点,此处的设计需要到精确的计算。不过这里笔者有个小小的疑惑,就是用于让推杆穿入车底的孔似乎有点过小,因为这根推杆并不是单纯地做轴向运动,它与悬挂的连接点理论上是以扭力梁作为圆心作弧形运动的,虽然幅度较小,但会否引致推杆与这个小孔发生摩擦则需要进行测试。
图:除了保留中控台之外,车内所以内饰均告拆除。
图:仪表台顶部的这款小电路板是车主自行制作的档位显示器,并且带有换档提示灯。这对于出身清华大学电子专业的车主来说相信难度不大。
图:四枚Shadow监控仪表分别显示水温、油温、油压和排气温度。
图:音响和空调面板已经移除,换上的是一块碳纤维板、引擎启动按钮和油泵开关。
图:作为一台赛车,装上一套防滚架是必然的,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套防滚架的前部分并没有贯穿防火墙连接于引擎舱内,这是一个不足之处,其安全性稍有降低。
图:Recaro的PRO RACER系列赛车座椅,价格不菲,搭配的是Sparco六点式安全带。
图:车内紧急断电开关。
图:密集!车内无关重要的位置进行了打孔处理,目的当然是轻量化。
图:位于尾箱位置的副油箱,确保车辆燃油供应稳定。
图:副油箱的油泵和滤清器位于车底。
图:蓄电池同样安放在车尾,Optima黄顶电池重量较轻,价格是一般蓄电池的两倍左右,选用它的理由想必也是有助于降低车重。
就算是老车或者是低价汽车,只要用心,依然可以玩得精彩,这是我看到这台富康之后的最大感受。有时候也正正因为便宜的汽车,往往反而可以放开手脚去改,试问给你一台高级车,你敢去把它的悬挂锯掉吗?也许正如基层是很好的实践平台一样,用一台普通的车子去自由发挥,也是积累改装技术与经验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也能带来很多自己动手发掘的乐趣,甚至连车主也能够参与到其中,为自己的车子注入一点属于自己的元素。到这里,我也开始想象着当家里的铃木北斗星步入晚年时,不如让它焕发第二春,比如说换上铃木M16A引擎并改造成中置后驱,你看行不?
图:车主叶先生(左)与VTS 168负责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