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光强用什么传感器(测光强的传感器)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单反相机上的测光传感器只谈分区不提像素。分区越多,提供给相机计算自动曝光的数据就越多。

* 单反相机的实时取景,微单相机,数码相机都使用CMOS来进行测光,也就没有专门的测光传感器了。

1996年,尼康F5胶片单反首次采用了RGB测光传感器,具有1005像素。以往的分区测光只考虑画面不同位置的明暗,相当于是非常模糊的黑白照片。而RGB测光传感器的加入不仅让“相机看到的画面”变得更精细,同时也将色温、色彩纳入到自动曝光的计算范围。

在随后很长时间里,RGB测光传感器都是尼康的独有配置。随着技术进步特别是进入到数码单反时代,RGB测光传感器开始辅助自动白平衡、自动区域AF与3D跟踪AF。

截止到2011年,尼康的RGB测光传感器有420像素、1005像素、2016像素共3个型号。


▲尼康识别系统(D7200)

* 这里ET是想取2016像素型号的说明,而D7000/D7100的页面都撤掉了

2011年10月,佳能“抢跑”尼康,为新一代旗舰单反EOS-1DX进行预热。这是佳能首款采用RGB测光传感器的相机,像素提升到了10万,并且搭配了1块DIGIC 4进行专门运算。虽然10万像素(大概是384×256级别)和主CMOS依然差距悬殊,但就测光时的图像识别来说,已经是莫大进步了,最直接结果就是1DX可以在光学取景下进行面部优先对焦。

* 佳能的高像素RGB测光传感器还是进行分区测光的,目前是252区。

▲EOS-1DX专用于测光的DIGIC4处理器

随后,尼康D4、D800/D800E也使用了9.1万像素的RGB测光传感器,同样都支持光学取景下的面部优先对焦。到这里,ET觉得有必要先解释下尼康3D对焦和佳能EOS iTR。因为年代不同,技术原理可以有些差异,所以咱们先把它的范围锁定在最近10年吧。

首先,3D对焦、EOS iTR都属于“对焦点自动选择”相关技术,而AF-C、伺服对焦属于对焦模式,两者不是一类概念。当我们连续对焦在一些运动物体时,比如活泼的孩子、飞鸟,需要让对焦点一直落在被摄对象上,最好还是面部。但如果完全依赖移动相机和手动调整,有时候肯定会手忙脚乱,一不小心,焦点可能就跑到背景或前景上了。

支持3D对焦、EOS iTR的相机可以通过高像素的RGB测光传感器对被摄对象的颜色、形状进行识别,然后让相机自动调整对焦点的位置 —— 不难理解,测光传感器的像素越高,理论上识别精度就越高。

▲EOS-1DXIII的40万像素RGB+IR测光传感器

当然,最后的追焦效果好不好,还要综合对焦点数量、密度,处理器性能,算法,镜头驱动能力等因素。尼康D3500这种入门入门级(不是打错)产品也支持3D对焦,但祖传11点对焦 + 420像素测光,效果完全不可用。佳能早年比较吝啬,比如5D3、6D2这个级别也没有EOS iTR,不过最近似乎突然想开了,所以你在新发布的850D上也能看到了这一特性。

截止到2020年2月,具有9万像素以上RGB测光传感器的产品有:

9.1万像素RGB:尼康D750、D800/D800E、D810/D810A、D4/D4S

10万像素RGB+IR:佳能EOS-1DX

15万像素RGB+IR:佳能7D2、5DS/5DS R、5D4

18万像素RGB:尼康D7500、D500、D780、D850、D5、D6

22万像素RGB+IR:佳能850D、90D

36万像素RGB+IR:佳能EOS-1DXII

40万像素RGB+IR:佳能EOS-1DXIII

ET承认这篇的确实有点“标题党”,我们肯定不能用简单的像素数来衡量主体识别与追焦效果。但至少从规格上的不断进步,以及向低档次产品的普及来说,佳能现在都走在了尼康前面 —— 佳能新一代入门单反(750美元)某项指标为22万,尼康新一代旗舰单反(4500美元)同一个指标是18万,大家听着感觉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