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市值是什么意思(千亿市值是什么意思)

文章来源:财经锐眼

A股变了!


1月7日,2021年第四个交易日,A股出现了极为奇怪的一幕。全市场总共4100多家上市公司,在3360家公司下跌,只有807家公司上涨的情况下,A股三大股指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竟然全线大涨!


(三大股指截图)


这反应了目前A股市场的一个本质变化:价值发现。什么是价值发现?仔细来看,除金融行业公司外,千亿以上市值的公司平均涨幅达2.19%,百亿到千亿市值的下跌0.34%,百亿以下的下跌3.50%。


简单来说就是,目前的A股更喜欢涨市值大的,而市值小的则逐渐被抛弃。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从价值的角度来看,显然千亿市值的价值要大于百亿市值的,百亿市值的要大于10亿市值的,这就是价值!


再回想一下A股市场的惯常戏码,明明是业绩烂的公司股价却飞涨,明明报告业绩显示非常靓丽股价却持续下跌。往往事后证明,烂公司股价涨是游资短线炒作所为,业绩好的公司最后被曝出各种雷证明它实际就是家烂公司。


而现在市场正在逐渐改变这种行为,或者说是在纠正这种行为。短线游资炒作本身长不了,看起来很好的公司也逐步被市场和投资者看清、看透!


说到这,锐眼哥再引出今天想要跟大家聊一聊公司,南极电商(002127.SZ)。这家公司大家都比较熟悉,被称为“吊牌大王”,运营模式非常轻资产,也不需要太多的研发,但利润率极高,且市场占有率也极高,但这样一家看起来非常好的公司的股价近期却伤透了投资者的心。


300亿电商巨头,三天暴跌近三成


别的不多说,先来看看南极电商近一年的股价走势,想想它的中小股东们如何高兴得起来!


一句话概括,从哪涨起来回哪去。


(南极电商近一年股价走势截图,前复权)


南极电商在2020年上半年也算得上是一只大牛股了,受益于疫情爆发后宅经济和直播带货经济的爆发,公司成了星期六之后又一直播带货概念股。因此,其股价自2020年2月3日开盘后,从最低9元/股一路上涨到2020年7月上旬的24.41元/股,最大涨幅171.22%,远高于同期沪深300指数33%的涨幅!


趁着概念炒作,辉煌之际,南极电商的市值一度冲到584.50亿,对应动态市盈率超过113倍。


然而,自7月上旬股价和市值均创新高后,南极电商并没有跟随沪深300指数的步伐,先是横向盘整一段时间后再度上涨,而是从此时开始连连下跌。在经过长达半年的连续下跌之后,“吊牌之王”的股价依旧没有止跌的意思。进入2021年后,前两个交易日就连续跌停,第三个交易日继续大跌超6%,第四个交易日再跌超2%,四个交易日累计跌近30%!


截至目前,南极电商的市值已经从巅峰时的584.50亿跌至250亿以下,短短半年时间,“吊牌之王”就遭遇了股价腰斩、市值缩水超过300亿的悲惨命运,何也?


原因其实也简单,根本原因在于股价炒高之后,大股东和高管的连续减持,控股股东的频繁质押,以及关于公司财务造假的质疑再起。


高管大幅变动、大股东减持套现


进入2020年下半年后,南极电商频繁发生管理层变动。先是7月3日副总经理林泽村因为个人创业需要辞去公司一切职务,随后在9月29日又更换聘任沈佳茗担任公司新的财务负责人,到10月9日公司副总经理兼董秘曹益堂又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一切职务。


在公司管理层遭遇大幅变动之后,2020年10月21日,公司董事、第七大股东刘睿又因个人偿还贷款需要抛出一份拟减持公司962.8万股的减持计划,占公司总股本的0.39%。


(南极电商减持公告截图)


这还不算完。2020年10月31日公司又公告注销线下零售项目子公司,到12月25日又发一份公告说,实控人张玉祥因个人资金需要将510万股公司股份质押给中金财富证券,占公司总股本的0.83%。


(南极电商实控人张玉祥质押公告截图)


看完这些,是不是感觉去年下半年“吊牌之王”南极电商发生的事情太多了,而且都是重大事件,像管理层变动、实控人质押股权、大股东减持都是对公司股价产生利空的因素。


这么一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进入2020年下半年后南极电商的股价会持续下跌了!


2020年12月26日,公司发布董事刘睿减持过半的公告,减持主要集中在12月21日、22日、23日、24日这几天,合计减持520.70万股,减持均价14.56元/股,套现7580万左右,再加上后续的一半,此次减持套现将超过1亿多。


回顾最近半年发生在“吊牌之王”南极电商身上的事情,怎么感觉公司管理层都那么缺钱呢?副总经理林泽村要创业辞职了,董秘曹益堂因为个人原因辞职了,第七大股东因为需要偿还贷款要减持,就连实控人张玉祥都因为资金需求把股份质押了。


一个个管理层都表现的这么“穷”,但公司貌似很有钱的样子啊。南极电商股价经过半年时间的持续下跌后,2021年1月6日公司终于发布了一份回购方案,回购金额不低于5亿、不超过7亿,回购价格不超过15元。


实际上,根据公司发布的2020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公司账上还有19.89亿的现金以及6亿银行理财产品。


对于南极电商来说,这半年所发生的事情,引出了一些问题,南极电商还有它自己报告的那么好吗?一边减持一边回购真的有用吗?


业绩增速放缓,现金流恶化


说完了南极电商股价的表现和它近半年折腾的一些事情,再来说说“吊牌大王”的故事。


1998年,创始人张玉祥创立了南极人品牌,首创保暖内衣。成立之后靠巨额广告费迅速打造出了“南极人”的品牌效应,以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成立仅4个月就创出1亿营收,到2004年实现营收10亿。


随后国内纺织服装行业逐渐进入激烈竞争时代,从2008年到2015年,为避开线下实体的红海竞争,转型为线上电商服务企业,剥离产、销两个重要环节,只留下“南极人”品牌采取品牌授权模式,通俗说就是“贴牌”。


2015年借壳新民科技上市,并通过收购时间互联进入互联网营销领域。上市至今,南极电商营收从3.89亿增长到39.07亿,年复合增速高达75%!


(数据来源:锐眼哥整理)


上市之后,南极电商之所以有高达75%的年复合营收增速,原因在于,2018年花9.56亿收购互联网营销公司时间互联,但产生了高达7.79亿的商誉,占当年总资产的20.38%、净资产的25.54%。因此,自2019年开始公司营收增速逐步放缓,到2020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出现首次出现负增长。


随着营收陷入负增长,公司现金流也开始明显恶化。2019年公司实现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还高达12.55亿,但2020年上半年突然转负,为-2600万。


(数据来源:锐眼哥整理)


按理说,作为电商品牌贴牌商,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爆发后随着宅经济、线上经济的爆发不应该出现营收负增长的情况,更不应该出现经营现金流为负的情况。原因在于,2020年上半年,南极电商虽然营收增速转负了,但应收账款却大幅增长,从2019年的8.63亿增长到2020年上半年的11.39亿,增长了31.98%!


原因除了疫情之外,主要是公司旗下融资租赁子公司上海小袋对外放款增加以及放款无法及时收回。


不过,对于一家极度轻资产的公司来说,短期的经营现金流无法正常收回,对其影响应该也不大,因为对于南极电商来说实在太不缺钱了,应该说“穷的只剩钱了”。


截至2020年上半年,南极电商账上现金21.27亿、交易性金融资产3.7亿、应收账款11.39亿、商誉8.9亿,占公司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38.10%、6.63%、20.40%、15.94%,现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占总资产的44.73%,一半都是现金或容易变现的金融资产!


挥之不去的“财务造假”疑云


关于南极电商财务造假的质疑,不算太多,但也不少。主要有,2019年兴业证券某分析师的路演PPT中曾暗指南极电商财务造假,后国内某知名媒体又公开质疑南极电商货币资金存疑、有财务造假的嫌疑。


兴业证券分析师的PTT中指出,XX电商存在六大疑点:


(资料来自网络)


这六大疑点让人基本可以断定,所指就是南极电商。要知道,在2018年以前,南极电商的净利率始终高达50%以上,暴利程度堪比茅台。而所谓非常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指的就是南极电商的“贴牌”模式,财务数据质量差也能从南极电商的财务数据中得到证实,作为一家极度轻资产的“贴牌”商,每年的应收账款占比却始终在15%以上,其他几项也就不一一再说了。


而某知名媒体质疑的出发点主要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的角度,该媒体指出,南极电商旗下两家成立于2017年11月的新疆子公司,注册资本均为1000万,实缴资本为0,但在2018年和2019年两家刚成立的子公司竟然就分别交出了1.2亿和1.86亿净利润的好成绩!


(南极电商2018年财报截图)


锐眼哥看见关于南极电商的最新报道指出,针对此次南极电商毫无征兆的下跌,市场人士认为,或与财务造假的质疑有关。记者采访时,公司回应称经营正常。


南极电商到底有没有造假?需要公司出来给市场一个正面的回答,而不是一句“经营正常”就完了。


如果公司真的一切正常,为何管理层要表现的那么缺钱?为何近半年公司有那么多重要的管理层发生变动?为何第七大股东要在此时急于套现?


这些疑问,需要公司给市场、给股东一个回应!但公司如果真的存在造假,那么反过来也说明目前A股的市场行为是正确的,发现价值的能力越来越强了,这才是一个成熟市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