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影响下,国内车市产销暴跌,一夜入冬。
乘联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狭义乘用车产量仅为96.9万辆,同比下滑41.1%;零售销量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
销量前十企业中,除了比亚迪实现正增长外,其他车企产销均下滑严重,其中,一汽-大众和东风日产批发销量出现腰斩,成为受灾最严重的两家车企。
另外,车厂停工停产,物流运输受阻,消费者购车、提车也在这次车市寒冬中受到不小的影响。
这种低迷的状态还要持续多久?在新能源汽车和豪华车的强势拉动下好不容易重回上升通道的中国车市,今年又要跳水了?
车市暴跌,多家车企销量腰斩
乘联会5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104.2万辆,同比下降35.5%,环比下降34.0%,同比增速与环比增速均为当月历史最低值。
比销量下滑更严重的是产量。4月国内乘用车生产96.9万辆,同比下降41.1%,环比下降46.8%,几乎腰斩。
在一波几折的4月份,绝大部分车企都非常不好过。
最早交出4月成绩单的造车新势力,普遍受到冲击。其中,理想、蔚来、小鹏的交付量环比分别下跌62.2%、49.2%、41.6%。特斯拉中国4月在华批发量更是比3月减少97.7%,仅为1512辆,出口量为零,还不够满足内销。
国内最大的国有车企集团上汽,4月批发销量16.66万辆,同比下滑40.30%。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的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上汽大众跌幅最大,高达72.29%,整个4月只卖出了3万辆新车。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的销量均暴跌50%以上,上汽通用五菱的跌幅也有43.57%。
以广州为根据地的广汽集团,旗下企业也不好过。广汽本田4月销量同比下滑66.35%,广汽乘用车同比下滑21.84%,广汽丰田作为抗风险能力最强的企业,也出现7.27%的跌幅。
雄踞武汉的东风汽车集团旗下两大“利润奶牛”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4月销量也分别下滑79.74%和54.23%。
数据显示,4月国内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TOP 10厂商中,除了比亚迪逆市强势上涨134.3%外,其余厂家销量均全部大跌。其中,一汽-大众和东风日产下滑最严重,跌幅分别高达61%和54.7%,华晨宝马、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均下滑40%以上,吉利汽车、奇瑞汽车、上汽通用五菱跌幅则超过20%。
在中国汽车发展史上,除了2020年2月、3月因疫情停摆外,整个行业从未这么低迷过。
今年车市恐难实现增长目标
4月车市之所以一夜入冬,归根到底还是跟疫情有关。
从3月份开始,上海一众整车工厂和零部件制造商因为严峻的疫情而纷纷停工、停产。比如,特斯拉光3月份就两度临时停产,4月份更是连续停产近三周时间,上汽集团在上海周边的生产基地也陷入停摆状态。
影响更大的还是众多零部件供应商停工停产。上海云集了博世、ZF、麦格纳、大陆集团、法雷奥、德纳、博格华纳、佛吉亚、博泽、马勒等零部件巨头的研发生产基地,这些工厂一停摆,国内大部分车企的零部件供应多少都受到冲击。
除了上海,东北疫情也对整个行业冲击不小,一汽集团旗下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奥迪等5家整车工厂都因疫情停产。以一汽丰田为例,其长春工厂停摆48天之久,一汽丰田也因此被挤出销量TOP 10榜单。
目前,这些整车工厂和零部件工厂都已有序复工,但仍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生产水平。
不仅如此,每年3月、4月都是新车集中发布期,但受疫情影响,这些新车要么被迫延期发布,要么在线上发布,营销效果大打折扣。
每两年一度的中国最大汽车盛宴——北京车展本应于今年4月开幕,也因疫情而搁浅,目前举办时间仍未可知,对汽车厂商整个2022年度的工作计划产生极大的影响。
受此影响,车市的低迷还有可能延续到5月、6月,甚至因为不可预测的疫情而影响全年的市场。
今年年初,几大机构专家曾预测今年车市可能增长5%,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年度增长目标应该很难实现,汽车行业今年可能停止增长,重新转为存量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4月乘用车产量比销量少7.3万辆,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当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却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环比上升2.8个百分点,高达66.4%,这是为什么呢?
汽车行业专家徐彬分析指出,这是受多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排第一的是经济下滑和疫情影响,直接带来购车需求下降,第二个是芯片供应紧张带来的对产品配置减配的忧虑,以及车价提高带来的超出购买期望的消费心理。
徐彬还提醒,未来有可能会存在车企要求经销商通过降价销售来优化库存结构,消费者不要被价格所蒙蔽双眼,需要理性看待下一波的降价销售,因为即使新车降价了,消费者所买到的产品也有可能是为了提高产量而减配过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