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为什么要多元化(格力为什么要多元化发展)

据家电网在天眼查查询得知,7月6日,珠海格力电子元器件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董明珠,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批发;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该公司由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这是格力正式表示开启多元化后的又一步尝试,那么现在格力的多元化成果如何了呢?是否已经不再依赖单一的空调业务?

多元化成果一:格力手机

在决定布局手机时,格力的信心是很足的:空调市场已经牢牢占据龙头、与雷军许下亿元赌约……当时的格力可以说是意气风发。董明珠也对格力手机寄予厚望,她在公开场合不断发言支持自家的手机:“格力手机不比苹果差”、 “格力做手机肯定会超过小米”、“我要做手机,分分钟,太容易了”、“华为手机做到全球第一,格力第二”……

但是,据家电网查询公开资料了解,格力手机最新的旗舰手机大松G7,自2021年11月16日开卖至今,大松G7在格力官网的整体销量合计不足1万台,抖音平台“格力旗舰店”显示销量也只有51台。

在销量不佳情况下,格力手机也曾多次传出被内部员工购买、当作奖品的传闻。有多名格力电器员工向媒体表示,格力手机确实有在格力内部流通。有的部门将其作为工作机,前年格力手机还曾作为员工年终奖。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松G7发布前,数码圈知名人物、科技评测媒体ZEALER创始人王自如空降格力。这一信号被外界认为是格力手机有希望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步。但是最终王自如并未负责手机业务,而是负责线上营销方面的工作。

有专家认为,格力手机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既有环境的原因,也有格力自身存在的问题。首先,手机属于迭代非常快的电子产品,已进入技术与品牌双垄断的行业格局,如果没有颠覆性的技术革新与商业模式,很难撼动现有的市场格局。其次,格力想以技术迭代较慢的白电思维,和智能家电生态圈去冲击原有市场格局,培育格力自己品牌的手机,尽管曾推出多款产品,但显然难度极大。至今格力在手机市场上依然处于非主流地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多元化成果二:格力新能源

如果说手机是过去格力多元化的重点,那么格力现在多元化的重点就是新能源。

6月23日,天眼查显示,格力成立格力机电工程(忻州)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充电桩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蓄电池租赁等。该公司由格力电器间接全资控股。这是今年格力在新能源布局上的又一大动作。

格力在新能源上的布局,还要从董明珠的“造车梦”讲起。

2016年,彼时董明珠执掌的格力电器发起了一项对银隆新能源的收购预案:以130亿元发行股份收购银隆新能源100%股权,进而从家电制造跨界进军新能源汽车制造。然而,酝酿一年多的计划遭遇多数股东阻击而失败。

不甘心就此作罢的董明珠选择以个人身份追投银隆新能源。2016年12月,董明珠宣布个人出资10亿元,并拉拢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及中集集团等业界大佬和企业,共同向银隆新能源增资30亿元,获得该公司22.388%股权。此后董明珠又连续两次增资,使个人持股比例上升至17.46%。

同期的银隆新能源却风波不断。从2018年开始,银隆新能源相继被爆出拖欠供应商货款达12亿元、多个园区项目被迫停工停产、南京银隆产业园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等负面消息,期间董明珠与公司创始人魏银仓“反目”,控告魏银仓、前高管孙国华涉嫌侵占公司利益,自己则被指控“利用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职务谋取私利”“损害上市公司格力电器及股东利益”等。当年11月,银隆新能源更是以公开信的方式“自曝家丑”,指责魏银仓等人非法侵占公司利益金额超过10亿元。目前,孙国华已被刑拘,魏银仓出走美国。

这个烫手山芋最终在2021年由格力电器通过参与司法拍卖拍得30.47%的股权,加上董明珠原本持有的股权,银隆新能源彻底成为格力电器的控股子公司,并改名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钛)。

当下,格力决定以格力钛为起点,全面打造自己的新能源产业链。董明珠也在2021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通过对格力钛的组织架构、销售体系进行整顿,未来几年将成为格力电器的增长点。

除钛电池外,据媒体透露,格力还在光伏、充电桩、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方面进行布局,希冀能打造一个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多元化之路 道阻且长

相比起其他家电企业,格力的多元化之路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充满艰辛。从2012年开始布局智能装备,2013年发力小家电品牌,2015年切入手机,2021年进军新能源,10年来,格力在这些领域都没有取得什么令人瞩目的成效。与此同时,格力对自身空调业务的依赖也越来越强:2019至2021年,空调业务占格力总营收比重分别为69.98%、70.08%、70.11%。

家电网主编李韬认为,企业多元化一直是商界的一个大命题。有许多企业在自己的主营业务面临天花板时,都会尝试多元化。这对一家企业的发展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堪比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而观察那些成功多元化的企业,大多都是有着灵活的思维。格力前身是一家国有企业,其行事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固化十分明显,这对多元化中需要包容多种文化并存,允许不同的文化冲击碰撞的环境大相径庭。同时,多元化经营还要求企业管理层要成为掌握多领域知识的多面手,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带领企业走出一条多元化经营的成功之路。

如今,格力现在面临的压力已经难以容许其在多元化中再次失败。据财报数据,格力电器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8.94亿元,较2020年的192.39亿元下降高达90.15%。公司对这一数据下滑的解释为系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客户贷款及垫款净增加额增加所致。如果再不建立新的增长点,作为上市公司的格力很难继续维持股东和投资者眼中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