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份属什么(1973年12月份属什么生肖)

县委机关的爱情33、美丽邂逅

(内容提要:小邹离开聚源8大队县委点,但仍然在聚源公社乡下当工作队。这里居然和城里面,县医药公司的,一位美丽姑娘相遇。只是因为机关工作收入太低,这次相遇没有可能产生爱情。)

小邹参加的县委下派工作队学习组,仍然是准备派往聚源公社的。这个组由县委点上黄部长负责,黄抽空向小邹谈了调整他的原因。他说罗副政委认为你学历不高,初中还没有毕业。但是不知为什么,知识分子的味道那么浓?

都江堰的春天,碧波浪涌宝瓶口图片

一天有空时间就看书、看报,有什么也不向罗副政委——县委领导汇报。说明你根本就不亲近领导,明显和领导有思想的距离。派你到5生产队劳动,就想纠正你的思想,看能不能培养你?但是你好像距离领导更远。

罗副政委认为最不能容忍的是,你背着领导分饲料地?根本就是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汇报。黄部长还说他是县委点上的副队长,关于分饲料地的事?小邹也没有向他说过。说明小邹思想上,真的有点什么问题?把5队的50亩饲料地,上面的江西苕、苕子提前分给社员!苕子、江西苕,有人偷就分下去?如果粮食有人偷,那是不是要把田地都分下去?听说5队的社员现在很拥护你,但是脱离领导的拥护是很危险的,会滑到群众的尾巴上去。

听黄部长对自己的谈话,小邹心里也有说不出来的话语。主要是彭家碾伙食团打饭克扣粮食太凶!县委点上的同志们,大多数都吃不饱饭;谁还有心思去鞍前马后,跟在领导的后面呢?离开就离开,这样心里还要坦然一些,最起码不会再担心自己的吃饭问题。至于5生产队分饲料,小邹自己也没有拿走一棵……。田头分、或是收割了再分,反正都是社员的。关于没有汇报?这事说不清楚,干脆不说……。

县委这次派到各公社、大队的工作队,时间上要干7个月。从1973年12月份,到1974年的6月份。黄部长说然后你就回机关上,还是做县委办公室打字员,这一关就算过去了。即使组织部要调你,到别的单位去,你也要经受得起。黄还说自己参加工作,本来在县公安局里面;后来东调西调,当了个宣传部副部长。看起来罗作为县委领导之一,本来是想培养使用你?现在用不上了。

……。

当代心理学认被家长过多责备的孩子,长大后心理有障碍不能亲近领导。孩子们小时候,家长扮演领导的角色。小时候家长不能亲近,那么长大了领导也不能亲近。如果领导距离近了,或者得到某种表扬,这种人感受上反而不舒服。很可能小邹即是这样的人?当时他的感受是离开县委点、离开罗副政委,心灵上反而舒服一些。

县委招待所学习,属聚源公社工作队的,共有70~80人。前面说了聚源公社18个大队,100另几个生产队。让小邹眼睛一亮的是,这群人中有位漂亮的姑娘,她姓陈来自县医药公司。

工作队下乡到聚源公社后,小邹分在13大队,陈姑娘分在9大队。这两个大队都在走马河上和平桥的那边,公社开会的时候,两个都要从和平桥上经过。陈姑娘他们9大队工作组共4人,2男、2女都驻在大队小学,一天3顿自己做饭。

这里过去叫迎祥寺,传说是唐朝贵妃杨玉环的家庙。杨贵妃祖籍山西蒲城,出生地四川蜀州,具体在聚源导江铺即5大队、9大队这一带。这里是古导江县所在地,也属于唐代蜀州的范围。9大队小学迎祥寺过去是杨家的家庙!附近还留下玉环小时候,掉下去过的落妃池;她离开家乡时人们送别的,送妃桥等遗迹。

据史书记载:导江县、青城县建设于北周天和4年,经历了隋、唐、前蜀、宋、元5代共600多年。宋代设永康军于灌口镇,下辖导江(聚源)、青城(徐渡)二县;县治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都江市的河东、河西。南宋诗人陆游曾写诗道:赤日黄尘行路难,青城县里得偷闲。……凭谁唤住谭夫子,更与徘徊水石间。元灭宋四川人口,从近1000万人锐减为几十万。(史载:1122年宋代年间,仅南宋即有人口9347万;元初1274年,中国南北一共,才有887万人。)元立国90多年终元一代,全川人口没超过40万(一说60万、80万人)。故元世祖至元13年,将永康军和导江、青城县合并,在灌口镇设灌州后改灌县。

小邹所在的13大队工作组,共3人都是男同志。那两个住大队办公室,去附近一农户家吃饭。这里有大队的拖拉机站,烟酒糖等副食供应点。还有位农民出身的剃头匠师傅,每天都到这里为社员们服务,同时自己挣点手工钱。

那两个工作同志,他们从城关出来乘公交、下乡走路,小邹骑自己的凤凰加重自行车。由于有1972、1973几次下乡的经验,小邹向大队党支部书记要求住社员家。对方安排到8生产队社员家,这样他的一天三顿饭才稍为保障!当年人民公社三级所有,公社、大队两级都是空的。只有生产队是实体,当然社员们的生活,这时也只是温饱而已。

现在1973年12月,小邹他的《参考消息》;也从乡邮政所转来,13大队8生产队。乡邮递员送信件报刊,路过的时候会给带来,放在路边一社员家。小邹每天到时候去拿,不远只间隔约100米。回忆住农村社员家,即使男同志也有些危险性。因为农村人有做媒介绍对象的习惯,如果给你介绍个农村姑娘,只要一松口就休想丢开。

小邹住13大队8生产队,这家女主人,就给小邹介绍过对象。说那个女子家有房屋住,她保证一年分红100元!幸亏这时小邹心中有梅娘,不死不活地拖着,他没有答应也没有松口。

都江堰市仰天窝水闸图片

自然界中水分子是氧原子和氢原子合成的,它们合成的温度仅几百度即可。但是如果要想把它们分开,还原成氧原子和氢原子?则要几十万或100万度!有科学家撰写文章,说在目前的条件下;产生出几十万或100万度的热度,已经完全能够办到。只是还没有找到,能够承受如此温度的材料和容器?

氧原子能够帮助燃烧,氢原子本身就是燃料。自人类发现此秘密以来,中国和世界不断有骗子,自称能够把水分解为氧和氢的原子。仅中国就发生上世纪80~90年代,王洪成水变油事件。1997年10月23日,王洪成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2019年又发生庞青年水氧汽车的骗局,笔者电脑打字时,此事仍然在滚动之中。当然不久也就水落石出,可以预见的将来,水都不可能变成燃料……油。

青年男女朋友关系,就好比构成水分子的氧原子和氢原子,结合很容易分开实在难。象小邹和梅娘一样,虽然两个并没有实质上的关系,但是思想上要离开梅娘也不容易。很可能由此导致小邹,一生都不那么痛快。

1973年很快过去,春节的时候13大队党支部,安排供应点给工作同志些物资。每人香烟一条、白酒1斤、红糖1斤,钱肯定要给付。对小邹而言,比起什么也没有的清水衙门——县委机关,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1974年来到的时候,工作队下乡补助;由每天两角变为1角,粮食仍然每天2两。这时候的人们评法反儒、批林批孔批周公。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报刊上有文章这样写道。儒法两家在历史上的作为,怎样评价是书生们的事,拿来全社会讨论?那就不伦不类了。

至于批林?林彪1971年“9.13”事件,发动反革命政变,折戟沉沙应该批判。批孔?孔子两千多年了,批他干啥?批周公?三千多年前的人,根本没有必要。1974年的现实是,一通胡言乱语的所谓批判后。人们要限制干部们的资产阶级法权,把每天0.20元的下乡补助,变成每天0.10元。

县委机关干部冬天,每人有烤火费10元。如果在机关大致能一个办公室,几个人烧一只焦炭炉子过冬。下乡后这10元钱单位充公8元,下乡的每人只发2元的烤火费。其理由上加强集体,限制个体,避免化公为私。粮食补助仍然每天2两,加上每天9两的定量,前面说了温饱而已。农村社员家庭接待县上下派工作队,一般每人每天生产队补助半斤粮食。

这时候小邹的感受是,自己好像站在最危险的岗位上,社会稍有动荡人们就把目标对准干部。1973~1974年的冬天,他脚上、手上、脸上少有的生了冻疮……。小邹仍然用自己的劳动,来承受生产队的半斤粮食补助。

聚源公社13大队,1970年渠系改造后,新挖的沟边堆积许多泥土。生产队安排社员们用挑粪的桶,把泥土挑到低洼的地方填平补齐。小邹在13大队8生产队,差不多半年只要社员出工,小邹就一起干挑土活。那两个住大队办公室,吃饭转了好几户人家,听他们说有几顿甚至没有吃上饭。

但那两人后来政治上进步,一个当过电影院的革委会主任兼职党支部书记。前面章节说了这人1974上刚到电影院,就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拒绝向县委客人提供电影票。黄部长通知他来宣传部谈话,实际上是批评这人。另一个干到县交通局长,应该说干得还不错。

聚源13大队方面的工作,小邹利用星期六、星期天晚上的时间,办夜校给社员们讲评法批儒。这方面他也看了些书,有些讲解的内容。这时候的聚源13大队,有所灌县三中的分校,星期1~5分校晚上也有教学活动。星期六和星期天,大队上可以用分校的场地。这时段的灌县三中,即前面章节提到的,聚源6大队的那所初中学校。

当年灌县共有6所中学,其中高完中两所,初级中学4所。高完中即灌中在城关,二中在徐渡马祖寺;另外5所初级中学:塔中在城关塔子坝,一中在中兴公社,三中在聚源公社6大队,四中在胥家公社。

13大队的所谓三中分校实际上,只有一幢红砖平房。分为两间教室、两间老师寝室、一间厨房,另有房屋前的操场。当时的理论学校办在农村,孩子们上学就近了、方便了。真正的情况是分校过于简陋,根本谈不上教学质量。改革开放后这幢红砖房屋被拆除,所谓分校自然也不存在了。

当时这分校教室里有电灯,征得学校同意小邹晚上,给社员们讲课可以开电灯。但是来去的时候,走乡间小道必须晃着手电筒,得承认自己有眼睛不行的毛病。

现在回忆他讲的评法批儒,肯定有当时的局限性。但是他毕竟在宣传部读了些书,讲起来也朗朗上口。由于心脑血管有毛病,他讲课必须归本宣科。即先准备好文字讲稿,然后照着讲下去。在13大队他用好些个,县委机关印制的笔记本。大队党支部书记也来听了,他也认为讲得好。

丰水期的都江堰宝瓶口、伏龙观图片

在小邹食宿的8生产队社员家,小邹在饭桌上写字准备,还有阅读自己带书的时候。这家主人、还有院落时的其他人,包括仍然在这里的知青,都要发笑说居然有这样的工作同志?

有一些农村姑娘小伙,喜欢和县上的工作同志小邹交往。只是夜校上课前后说说话而已,就有人攻击邹同志路线有问题?因为和他接触的都是成分高的人。小邹打听这些青年家庭成分,土地改革是贫下中农。“四清”运动划为“中中农”、“上中农”等,所以被认为是成分高。

但大队党支部书记认为,这些人和家庭都没有什么。因为这些家庭土地改革时,都是贫下中农。“四清”运动也不知怎么回事?工作组给别人划“中中农”、“上中农”?实际上应该以土地改革的成分为准,“四清”运动划的成分只能作参考。

攻击小邹的人说是,他们要保卫“四清”运动的成果。县上工作同志,和家庭成分高的人,过多来往就是不行。当年“四清”工作队重新给农村人划成分,为的是继续坚持依靠贫农下中农的路线。因为解放后人民生活有所提高,把其中仍然贫穷的挑出来,作为依靠对象继续革命。现在看这样做很是荒唐,但1964~1965年确实存在过;之后又在农村影响些日子,10年后仍然在口头起作用。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在实际上也没有什么。

13大队4生产队这里的一处院落,完全是明清时候的古典建筑。大门上方这时仍然悬挂着“大夫第”的牌匾!院落合计有上百间各式房屋,基本上都是小青瓦、木头、砖和土石墙建筑。所地群众说院落为清代遗留下来的,清代所谓大夫即有资格去朝庭、或省上任职的人。文官称大夫、武官称将军,应该是一位清代曾经当过文官的人,在13大队4生产队这里留下自己的院落。

时间到1973年时虽然牌匾尚在,但是院落已经破旧;而且住满了大夫的后代子孙们,几乎半个生产队的人。这时候人们保护古迹的意识不强,后来的不断开发中,这处古典建筑没有保存下来。

在这里小邹还参观了一位军人的家,他在西藏部队当连长;听说各种补助加起来,有100多元一个月。相当于小邹三倍的收入还多!部队同志劳苦功高,收入应该多!但这时候地方干部,象小邹这样的,收入也确实太低了。

这位连长给自己家修建的,几间小青瓦房屋的建筑。和四周农民的草房旧屋相比,连长的新房子好有气派。这让小邹自叹不如!他感叹的是难怪啊?自1962年以来,县级机关(包括县委机关,下同)的青年女同志,无一例外全部都嫁军官……。

前面章节说了此现象,1981年才得到终结。这年因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原因,县级机关干部都发80元奖金,相当于两个月的工资。1982年才第一位,没有嫁军人的县委机关青年女干部。

好在改革开放2000年前后,这时候的老邹又来原13大队看过,这一带的村民几乎都自建了,更好的别墅式的小楼!他们是用双手,在市场经济中打拼,积攒资金建成全新式住房。

第二年即1974年元月,冬天最冷的时候。小邹行走在乡间小路的时候。他手上、脚下、脸上,少有地生了冻疮!这时候他脚上穿的是胶鞋。本来世面有3元一双的胶底棉鞋,也并不是买不起。小邹不穿棉鞋的主要原因,也是因梅娘而起。

这时候梅娘穿一双,拴鞋带的棉鞋,她叫作鸡婆鞋。某次两个谈话,这女子说小邹身体好,可以不穿棉鞋——鸡婆鞋过冬。蠢得很的小邹真的没有买来穿!如果在县委机关打字,冬天有火烤,好像也没有什么。这是乡下啊!听梅娘的活没穿棉鞋。活该他受罪让手上、脚下、脸上,少有地生了冻疮!小邹身边有这样的女子?真正活该他倒霉。

……。

冬天灌县的田埂边,开满许多小白花!这花结的子,象很小的铃铛一样,所以灌县人也叫铃铛花。但她的真正名字叫迎春花!无论多么困难,这片大地上的人们;都像迎春花一样,向自然和社会;展示洁白的风采,坚持迎春的志向。这正象某首诗中说的一样;小花绽放时,寒风嗖更急;强忍霜雪苦,迎春志不灭。

再过些时候到3~4月间,这里将是麦苗青青菜花黄!特别是满田的油菜花,艳丽无比地向着朝阳开放。再后来经过几遍迎春花、油菜花轮流开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真正象一声春雷!小平同倡导的改革开放,开始逐步实现中国人,由温饱到小康,再逐步富起来的希望。

还是说1973年11月底12月初,和小邹同在聚源公社工作队,分配在9大队工作组的陈姑娘,是位美丽动人的女子。长相有象京剧演员刘长瑜(李铁梅扮演者)的容貌,高挑苗条的身材,嘻嘻哈哈的谈吐。通过几次接触小邹知道,她这年21岁,灌口镇蔬菜离堆大队的人,比小邹的实足年龄小两岁。1971年底陈姑娘19岁时,和梅娘等人一起招工到财贸队伍,分配县医药公司当仓库保管员。

后来小邹回县委机关打字,使用的改正液很容易挥发,需要用乙醚来勾兑。去县医药公司购买的时候,和陈姑娘打过些交道,她刚好在保管乙醚的岗位上。陈姑娘为人温和文静,和宁江厂某工人结婚后;生育了一对双胞胎,家庭生活总之很不错。

1973.11~1974.4这半年期间,陈姑娘他们9大队工作队,4个人在迎祥寺小学自己开伙食。小邹去他们那里吃过一顿时饭,费用是陈姑娘招待的。他们中有人很是能耐,把烧柴、菜油、肉食等都解决了。而其中的陈姑娘即美丽又温柔,样子举止谈吐都很是可人。

小邹食宿的13大队8生产队,到迎祥寺小学不到1公里。他们动员小邹,也去参加他们的小伙食团?理由是这样吃的干净卫生好一些。小邹打听过他们的实际收入,包括陈姑娘每月都比小邹,要多10来元钱。如此说来小邹自己,只能在农家搭伙,求得温饱而已。根本没条件也不可能,去参加别人的小伙食团。

丰水期的岷江内江图片

陈姑娘也愿意和小邹说话,她甚至知道梅娘和小邹的事。认为不应该和梅娘拖拍,对方远比小邹厉害得多!但小邹告诉她这事只是若即若离地拖着,最终很可能无疾而终。因为自1962年770部队入驻开始,这时候梅娘穿一双,拴鞋带的棉鞋,她叫作鸡婆鞋。

陈很相信自己人材美丽,认为必须找个好老公。就这样两个只是去公社的路上,偶尔相遇谈几次话。这两人在耍朋友的流言蜚语,已经在聚源工作队、公社、大队传开了。实际上陈姑娘后来嫁宁江厂的,经济收入比小邹多10元钱以上!粮食定量更是高10多斤。(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