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每月不能自控狂买十几万(全职妈妈每月不能自控狂买十几万-医生-这是病,得治!)

“再买就剁手”

这是很多人在双十一之前立下的Flag

结果发现

一遇到打折促销就变成“千手观音”

近日

一位全职妈妈

每月狂买十几万的消息引发关注

她直言“控制不住自己”

医生表示

这是一种心理学上的购物成瘾障碍

全职妈妈每月不能自控狂买十几万

41岁的孙女士是个全职妈妈,自从女儿出生后,就从职场回归家庭。去年9月,女儿如愿进入一所优质初中,并选择了寄宿。孙女士每月的花销从1万多上升至15-20万。

据悉,孙女士买的最多的就三样:化妆品、衣服、日用品。今年6月,她在几天里,先后买了100多袋大米,每袋有20斤。这远远超过了小家庭的需求。为了不让家人发现,她特地把米存放在名下的3处房子中。

孙女士:“我也意识到自己状态不对,这样买下去不是办法。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孙女士说,自己每天都很烦,很空虚,一烦就想买东西,不买东西就更烦。买了当时会舒服一些,但过一会,又会后悔为什么又买东西,内心更烦躁。”

经医生诊断,孙女士被确定患了“购物成瘾障碍、焦虑症”,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网购“剁手不停”不是购物成瘾障碍

那普通人双十一

买买买“剁手不停”

直播间里抢着秒杀

是购物成瘾障碍吗?

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侯言彬说,不是。只有在购物行为存在强烈渴望,购物后短暂的愉悦和兴奋,购买之后自责,又难以控制,引起个人痛苦、负债或家庭问题时才被视为购物成瘾障碍。

大多数人双十一疯狂购物,主要是出于对价格的认同,并认为自己确实需要这一物品才购买的。本质上,是为了使用购买的,而不是通过购买来满足心理需求。

为了减少类似的“冲动消费”,可以在下单前,先冷静想想,家里是否还有足够多的存货?是否确实很需要?下次确定不能按这个价格买到?究竟是为了缓解一时的压力购买,还是为了长久的愉悦而买?或者可以暂时放到购物车里,不去付款,过几天后自然会删除。因为,必需品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过度“买买买”可能是种病

侯言彬说,从业以来,像孙女士这样共病焦虑症的购物成瘾障碍案例,他在门诊碰到的不太多。躁狂发作期间的过度挥霍较为常见,患者情绪高涨,从而出现过度消费的挥霍行为。

他有个患者,没有遵医嘱服药,躁狂发作期一天内用了150多万,疯狂购物,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透支了信用卡。当天,一口气买了套单身公寓,把家电全部换成新的,买了一辆车,又赶去买了首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理科教授王旭梅介绍,躁狂症主要的表现就是情绪高涨,言语行为增多,意志活动增加。绝大部分的躁狂症患者会表现出购物欲旺盛的特征,“这类患者会特别兴奋,他们会觉得自己特别厉害,出身贵族,有的是钱,什么都买得起。”

王旭梅分析,从内在来说,这类患者缺乏关爱,“物质贫乏或者心理上缺失的东西太多,他就会这样来满足自己比较虚弱的自尊心,让自己感觉非常强大,实际上他内心的深处是很自卑的”。

王旭梅表示,焦虑也会导致不自觉地“买买买”。王旭梅介绍:“焦虑就是有一种不安全感,担心、害怕,认为自己没有存在感或者不被重视,自己不值得被别人爱,或者是需要的东西太多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才变得焦虑。”

“现在很多人都是缺爱的,就是可能物质条件也都挺好,但是就觉得很孤独,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关注,我没有被看到,我没有被倾听,我没有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受到关爱,所以这是一种心理上的缺陷和漏洞。”对于关心和爱护的求而不得,成为焦虑的核心问题。而一旦内在感到缺失,人们往往会通过外在的形式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买买买”成为最简便易得地满足自己的方式,在浏览、挑选、与人讨价还价的过程中,焦虑被一点点稀释。但这并不是长期缓解焦虑的有效方式,结果往往周而复始。

王旭梅建议:“人们还是需要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了解自己是怎么产生这样的需求的,这个过程需要长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来源:东方网综合天目新闻、宁波晚报、央视网

编辑:ivy、董俊成

审稿:卞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