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因素)

今年以来,不少银行的大额存单、定期存款产品利率纷纷下调,平均下调10个基点。部分股份行甚至“大跳水”,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从之前的3.5%跌至2.8%。但面对存款增长乏力现象,中小银行的竞争仍旧激烈。

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

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

比如,工商银行2年期、3年期2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利率分别为2.6%、3.25%,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分别为2.5%、3.15%,均下调0.1个百分点。

“咱们现在三年期的大额存单利率下降了0.15个百分点。”某股份行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股份行中,各家下调的幅度不均。比如,招商银行20万元起存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跌至2.9%,之前为3.55%。浦发银行3年期定存年利率由3.5%跌至2.8%。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分析称,主要是受市场定存产品市场供求趋紧,部分银行下调大额存单利率(价格)。这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银行息差、利差收窄情况。

日前发布的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也提出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央行表示,由于存款市场竞争激烈,实际执行中,很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接近自律上限。这在一定程度阻碍了市场利率有效传导,存款利率难以跟随市场利率变化。

从实际情况看,工农中建交邮储等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已于4月下旬下调了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作出下调。根据最新调研数据,4月25日-5月1日,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37%,较前一周下降10个基点。

从产品来看,大部分受影响的产品为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等产品,虽然结构性产品并未受此次利率调整影响,但从实际情况而言也出现了量价齐跌的情况。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4月银行结构性存款报告》显示,4月份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收益率双双下降。“结构性存款规模在2021年一直呈小幅下降趋势,其中,国有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规模压降幅度较大,2022年初揽储高峰时期结构性存款规模有所反弹,近两个月小幅回落。结构性存款揽储成本要明显高于普通定存及大额存单,从控成本角度来看,未来规模仍有一定压降空间。”研究人员表示。

此外,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银行负债成本下行,预计将带动LPR下行。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表示,4月降准并没有引导LPR报价下行,叠加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效后,预计5月份LPR可能下行。

中小银行竞争激烈

存款利率调整的背后,是银行正在采取多种途径全面降低存款成本,从而更好的在贷款端向实体经济让利。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站在当前时点,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引导银行存款利率下行,为银行降低负债端成本及净息差压力,并进一步向贷款端传导。

在存款以基准利率为定价基准的情况下,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可直接降低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负债成本,进而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

但从银行披露的年报来看,也能发现中小银行在揽储上的压力。比如,兰州银行2022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出现大幅下滑,为-8.192亿元。其中,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由2021年同期的169亿元大幅下滑至67.78亿元。

民营银行中,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与其余业务增速拉开差距。比如截至2021年底,湖南三湘银行各项贷款总额374.88亿元,各项存款总额440.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82%、1.23%。梅州客商银行截至去年末各项贷款同比增幅34.68%,各项存款同比增幅3.11%。

不过,也有一些民营银行的存款快速增长。比如,根据中关村银行年报,截至2021年末,该行客户存款总额337.76亿元,同比增长43.03%,其负债总额为474.93亿元,同比增长54.84%,资产规模达522.02亿元,同比增长49.17%。

为了吸引客户,中小银行展开激烈角逐,通过资产奖励等方式“花式揽储”。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存款竞争依然激烈,需要平衡好存款数量和价格的关系,持续优化存款付息率,避免过度吸收过高成本的存款,加剧息差压力。应当着力于夯实客户基础,做客户主办银行,大力发展结算性存款业务。

“当前,银行计息负债成本仍然面临一般存款分流及存款定期化的挑战。商业银行应多措并举,做好存款量价平衡管理,合理安排负债结构,稳定负债成本,以稳定息差水平,避免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廖志明表示。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