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大佬们都在干什么(大佬们三十岁都在干嘛)

他在大学时期就开始创业,开发的创意软件被互联网大佬们纷纷效仿。33岁那年,他把公司卖给马云成功套现664亿,实现人生巅峰。

人们日常使用的外卖软件就是他的创意,他就是“饿了么”的创始人,新晋85后富商张旭豪。但你能想到吗?

让他发家致富的起因,竟然是太懒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讲述原创商业创始人故事,传播商业智慧。本期子牙童趣创始人观察给您讲述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的故事。

生长于商人之家,怀揣创业梦想

1985年,张旭豪出生于上海。他的家境一点儿也不贫寒,是个妥妥的富家公子哥,祖上三代都在经商。

民国时期上海的“纽扣大王”是他的祖父,“轴承大王”是他伯父,他的父亲也是商人。张旭豪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耳濡目染,从小就有些经商的思维。

优越的家境自然能带来更好的教育资源。张旭豪从小就被送去各种兴趣班,培养他的创造力及综合素质。

正是在这种良好的教育下,张旭豪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2004年高考,张旭豪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同济大学。

四年之后,他又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一路走来顺风顺水,但也是在父母的规划下按部就班的生活。

只不过,张旭豪是个很有想法,也很爱折腾的人。他总想干出点事儿证明自己。在同济大学时期,他就开始做各种兼职。

不同的是,他兼职就是想锻炼自己,而不是被生活所迫。后来又赶上我国股市的两年疯牛行情,张旭豪觉得这是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便果断把生活费拿出来炒股了。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疯牛行情下想亏钱好像都难,张旭豪也跟着行情小赚了一笔。后来因为想备战考研,张旭豪就把股票清仓了。

就在他清仓几个月之后,股市也开启了漫长的下跌之路。这种大涨大落的行情,让张旭豪认识到股票市场的风险,也更加明白投机不是长久之计,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创业。

2008年,23岁的张旭豪还在读研究生。有一次,他在学校看到很多同学都是一个人打五六个人的饭,就萌生了一个想法。

既然不爱下楼买饭的同学越来越多,那何不做个帮人跑腿买饭的生意呢?于是,他就干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偷懒”而来的叫卖软件

大学生创业往往都是理想中的丰满,现实中无比的骨干。张旭豪觉得校园里有很多同学都“懒得”下楼买饭,那自己可以组织一个小团队,专门帮同学跑腿买饭。

他叫上自己的室友,跑遍了学校周边的餐馆,把平时学生口碑较好的几家餐馆全部整理成册。

然后,张旭豪去跟餐厅老板协商,以帮忙招揽生意为条件获得店家授权,并在订单积累到一定数量后,从商家那里获得少许优惠。

这种找上门的生意哪个商家会不同意呢?就这样,张旭豪在整理好的菜单册子上附上自己的电话,开始在学校的各大宿舍间派发。

对于学生们来说,只用打个电话就能把饭送到宿舍门口。这种好事儿简直比考试不挂科都开心。很快,张旭豪的订单越来越多,他们的团队也开始扩招人手送餐。

那段时间,张旭豪既要完成功课,还要在饭点儿赶忙送餐,晚上还得加班对账。自己从来没有按时吃过饭,但是仍然觉得手忙脚乱得顾不过来。

为了能提高效率,他找到了交大软件工程系的同学叶峰,帮忙开发了一款自助叫单的软件,同时,也把对账的需求加入进去。

在叶峰的协助下,“饿了么”的雏形诞生,张旭豪团队开始了线上接单,线下帮商家配送的商业模式。

饿了么平台一经推出就在交大学生之间迅速传开。那时,不仅是上海交通大学,甚至连附近的学生也开始打听这款软件。

慢慢的,张旭豪发现这款软件发展的巨大潜力。于是,他开始决定成立公司进一步扩大市场。

由于饿了么是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没有任何可参考的案例。公司成立之初的困难,都是张旭豪带着团队一点点克服的。

为了满足众多用户的不同喜好,饿了么需要引入更多的餐饮商家,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商家都看得上这种新模式。

有些餐饮老板觉得自己生意都忙不过来了,就不想从网上找订单。为了拉拢商家进驻,张旭豪团队改变了跟商家的合作模式,从订单抽成变成了支付一次性进驻费。

就这样,饿了么的发展虽然慢,但是仍然能维持盈利运营。不过,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发展的慢可不是一件好事。饿了么也在接下来遇到很大的困境。

遇到困境,选择卖掉公司

从大学时期开始创业的团队,不可避免会遇到成员毕业后的人生方向选择问题。张旭豪的团队就是如此。有些成员毕业后就离开了,只有张旭豪、叶峰等人坚持着饿了么的项目。

经过几次调整后,饿了么也踏上了新的征程。当时,聚划算、美团点评、大众点评等公司还在疯狂烧钱争夺团购市场,形成“千团大战”的局面。

饿了么走出校园后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跟这些行业大佬正面交锋。各方大佬为了抢占社团市场烧钱搞补贴,整个行业起码花了几十亿资金。饿了么在没钱没背景的情况下,怎么玩儿的过资本?

为了能尽快解决资金问题,张旭豪想到了参加创业大赛以提高知名度。果然,这个办法让张旭豪遇到了他的第一个投资人朱啸虎。

朱啸虎是上海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的主管合伙人,主要负责的是互联网、新媒体等行业的早期投资机会。他看中了张旭豪的项目,给了饿了么几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

在资本的加持下,饿了么迅速扩张。他们的业务范围也从上海本地扩展到全国十几座城市的高校市场和写字楼。2013年,饿了么再次融资3000万美元。

与此同时,刚从团购市场厮杀中存活了下来的美团点评也回过神儿了。美团创始人王兴发现,饿了么已经小有成绩,未来可能会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就想收购它。

但是,张旭豪怎愿屈居人之下,就拒绝被收购。

那时,美团点评服务的商户及覆盖的城市都远超饿了么。收购不成,王兴又岂会善罢甘休?2013年11月,美团直接推出外卖业务。

先于饿了么一步,抢占其空白市场。这一操作直接将了张旭豪一军。

美团旗下员工5000多人,都是从“千团大战”中历练出来的。相比之下,饿了么还是刚开始大展拳脚的时期。这样悬殊的实力,给了张旭豪不小的压力。

为了跟美团竞争,张旭豪开始不断融资,扩充人数。先后从红杉资本、中信基金拿到3.5亿美元和6.3亿美元融资。

但是,美团同样有烧不完的钱。即便张旭豪后续也收购了百度外卖,但仍然收效甚微。

无奈之下,张旭豪以665亿把公司卖给了阿里。此后,饿了么得到阿里系资源的赋能,业务得到迅速提升。如今也成为外卖行业与美团并肩的两大巨头之一。

33岁套现665亿之后的张旭豪,转身投入体育行业。只是未来他会发展得怎么样,就只待时间来告诉我们答案了!

您看了张旭豪的创业事迹有何感想呢?您想了解哪位商业创始人的创富故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为我点赞评论并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商业创始人的创富故事,传播商业智慧,让更多的人获得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