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灭活疫苗是什么(病毒灭活疫苗是什么意思)

有朋友跟华子说,他有一件事想不太明白,为什么病毒那么难对付,研制一种病毒疫苗真的需要很长时间么?疫苗中的“灭活”与“减毒”,有啥区别,都灭活了还能抗病毒么?华子解释说,疫苗中的“灭活”与“减毒”不是这么理解,想明白疫苗的研制过程,那要从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战争开始说起。

一、病毒为什么难以对付

人类是无数生命细胞的联合体,而病毒需要入侵生命细胞才能延续自身的基因。所以从生命细胞形成的那一刻开始,细胞生命与病毒之间就存在着无休止的争斗,至今已经持续了亿万年。

人类虽然高居地球食物链的顶端,现代医学科技突飞猛进,但对付肉眼不可见的病毒,仍然没有很好办法。人类至今为止,仍然没有可以直接杀灭生物体内病毒的药物。人类的药物,只能在有限的程度内限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最终能清除病毒的,只有人体的免疫系统。

二、免疫系统识别病毒是关键

人体依靠免疫系统来对付病毒,人体的各种免疫细胞与抗体,就是与病毒作战的“军队”。想让这些“军队”与病毒作战,最重要的事就是识别出病毒。

识别病毒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正常的“日常巡查”,免疫细胞游走在人体各组织内,当发现与人体组织不同的外来物质,就会发动攻击。病毒的外壳、细菌的细胞膜、寄生虫的虫体等所含蛋白都与人体蛋白不同,所以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受到攻击。

这种对其他所有外来物质的免疫反应,称为非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反应可以解决毒力不强的弱小病毒,而对毒力强的病毒就可能无法完全抵挡,从而引发疾病。

一种是针对性强的“精准打击”,人体的巨噬细胞吞入病毒之后,会把病毒的特征“报告”给免疫调节细胞,然后调节细胞会把信息传递给B细胞,分泌出针对该种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在整个人体范围内对该种病毒进行查杀。

这种对一种病原体针对性极强的免疫反应,称为特异性免疫。当人体获得对某种病毒的特异性免疫之后,基本在人体内就宣布了该病毒的灭亡。人类面对病毒性感染疾病,几乎都是依靠特异性免疫取得最终胜利。

三、制作病毒疫苗的思路

由免疫系统的工作机理可以看出,只要可以让免疫系统“认识”病毒,产生特异性免疫,就可以清除它。但免疫系统只有接触到病毒之后,才会“认识”它。所以制作病毒疫苗的思路就是,让人体的免疫系统能接触到病毒,同时还要保护人体不受病毒的伤害。在这个思路下,有两种制作疫苗的途径,一种是利用灭活的死病毒,一种是减毒的活病毒。

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很好理解,就是在获得病毒之后,用高温或是化学试剂使其失去活性,只保留外部特征,之后再接种给人体。免疫系统会识别死病毒的特征,以后再遇到相同的活病毒时,就会激活特异性免疫,对病毒进行清除。

2、减毒疫苗:减毒疫苗要复杂一些,需要在获得病毒之后,人工进行培育让其变异,然后筛选其中毒性较小的毒株,要求接触人体后无反应或是只有轻微的反应,制成疫苗。所以这种减毒疫苗,实际上是“活病毒”,只是毒力较小,只引起免疫反应而不会致病。

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灭活疫苗特点为安全无毒,但是诱导出的免疫力不高,持续时间也不长,往往需要多次接种才能获得免疫力,而且有免疫失败的可能。而减毒疫苗一次接种即可,诱导出的免疫力高,持续时间久,但其本身为活病毒,存在变异可能,仍有一定的致病风险。

这就好比训练两个猎人去打毒蛇,给第一个猎人一条死蛇,然后告诉他,长这个样的是蛇,以后看见了要打死。给第二个猎人一条拔了毒牙的活蛇,让他通过与这条没有毒牙的蛇战斗积累经验,再去打蛇。两者比较,当然第二个猎人的识别能力和战斗经验会更好。但是用对付死蛇的经验去打活蛇可能会失败;而活蛇有攻击力,毒牙还有再生的可能,会使猎人发生危险。

四、为什么疫苗短期内不能成功

我们对病毒疫苗的要求是安全和有效,而验证的过程,需要通过动物试验、一期临床、二期临床、三期临床等研究试验。每个环节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我们要对每个接种者的健康负责,不能把一种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的疫苗,大范围地用在健康人群中,所以这些环节都不能省略。

在疫苗以及药物的科研上,有很多失败的案例。很多药物经过几年的研究,结果最终在临床试验中发现了毒性或是无效,甚至会对人体产生比疾病本身更严重的危害。以现有经验来看,人类研制一个疫苗通常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虽然面对紧急情况,各种政策都会“开绿灯”,但是想在短时间内研制出可以安全使用的疫苗仍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面对一种突发的病毒性传染疾病,不能把希望放在可能很久之后才会研制成功的疫苗上。在疫苗研制成功之前,唯一能消除病毒威胁的手段,就是戴口罩、勤洗手,做好个人防保,与他人保持距离,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避免感染病毒。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新冠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