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山海拔多少(四川泥巴山海拔多少)

漫漫寒冬,见惯了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是否格外想念夏日暖阳呢?在四川,有这样一个地方,即便凛冽隆冬,却依旧暖阳高照、鲜花盛开、瓜果飘香……这就是以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和雅安汉源县、石棉县为主的四川攀西地区。该地区能拥有冬暖夏凉的天然优势,全因为“中国暖谷——攀西大裂谷”这一独特地貌结构。

为呈现“中国暖谷——攀西大裂谷”地区丰富的阳光康养及人文旅游资源,特邀请攀西地区金牌导游、文化名人、旅游达人等,讲述他们心中家乡的“阳光”。“气氛组”成员背后,是对故乡浓浓的深情,是对远方客人热情的邀约。想感受攀西阳光的温度吗?想了解四川独有的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吗?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攀西阳光“气氛组”成员——郭朝林

郭朝林


雅安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汉源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流沙河》主编。参与编辑《背夫壮歌》《汉源史话》《百年回眸》等十余本书。从事教育工作10年,在乡镇、部门工作20余年,现供职于汉源县委党校。长期从事"民俗""茶马古道""红军长征历史"研究。

每年冬季,当东部的季风携带着氤氲水汽在四川盆地西缘洒下淅沥的雨水时,来自印度洋的干热季风却沿着大渡河和流沙河河谷一路北上,吹净上空的密云,最后在泥巴山南麓停歇下来。即便在立冬之后,明亮的阳光也常常整日一无遮掩地照耀着这片土地,蜿蜒崎岖都被点亮,满目金黄。

这里,便是郭朝林的家乡,一座被阳光眷顾的小城——汉源县。

“常有人问我,汉源是个怎样的地方?我脑海里有无数个画面在闪现:红红的花椒浸出了麻麻的汗;各式各样的水果也拼命的吸收养料;光着屁股的孩子在倒映着金色阳光的水中嬉戏......”在郭朝林看来,海拔3000米的泥巴山是气候分水岭,一边是雨城雅安,一边则是阳光攀西。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厌倦了在阴雨绵绵的道路上行驶,不妨转过方向盘,穿过泥巴山隧道,来到我的家乡,阳光就能立刻映入你的脸庞。”

嘴里都是阳光和风的味道

说起汉源,不得不提花椒。对于这个家乡的美味,郭朝林有着一个充满诗意的形容:“嘴里都是阳光和风的味道。”

汉源花椒历史悠久,自唐代起曾延续千年作为贡品进贡皇室,故又名“贡椒”。据历史记载和当地老百姓经验,最好的汉源花椒出自汉源县北部泥巴山地区的清溪镇。因此,岁贡皇室的贡椒也多出产自这一带,该地区发现的《免贡碑》则记录了当地官员为民请命,向皇帝请求停止征收贡品而得到皇帝批准的历史。

“这得益于这一带的海拔、土壤、阳光和风。山地海拔平均2500米左右,不高不低;土壤沙质,日照充足,风又吹干了空气中多余的水分。这都是最适合花椒生长的地理条件。” 据他介绍,在汉源,立秋前后,住在山脚下村镇里的男男女女背上背篓走出家门,一整天把自己的身影融入那片片火红之中。

据悉,这是延续千年未变的劳作方式。采摘下来的花椒一部分鲜储,剩下的则要尽快晒干。由于汉源日照充足,如果遇到天气晴好的日子,只需一天,刚刚采摘下来、摊晒在场院或者路边的通红油亮的花椒就会陆续毕毕剥剥地爆裂开来。

而在平常的日子里,椒农们对于花椒的吟咏则更贴近他们自己的生活,带着一种阳光和泥土的芬芳,正像一首花椒歌中所唱:“太阳出来辣焦焦,情妹妹出来晒花椒。花椒晒得大奓口,情妹妹晒得汗长流。”

无论是阳光的馈赠,还是椒农的耕耘,这个郭朝林口中“阳光的味道”如今已经走出汉源、成为攀西阳光中一个绕不开的代表性符号。

阳光下的花园城美丽绽放

汉源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高地寒冷,河谷炎热,雨量偏少且不均,气候垂直变化大,县城年平均气温17.9度,无霜期300天,日照时数1475.8小时。在郭朝林眼里, 作为攀西阳光的门户,汉源境内有很多值得看的风景,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汉源县就是一个大景区。

汉源城区位独特,位于西南最大人工湖汉源湖畔,县城在湖中的半岛上,三面临水,景色秀丽。汉源县城是建在山坡上的新城镇,好似一个“山城”。

汉源湖是由于瀑布沟水电站建设蓄水形成的水库,面积达84平方公里。湖水清澈,水质优良,湖区群山环绕,湖岸曲折蜿蜒,美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万亩梨花、大渡河大峡谷、九襄古镇、金钟山、花海果乡、轿顶山等风光也远近闻名。

这个季节正是观赏云海日出的最佳时间,你可以带上装备前往轿顶山,一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

春节后的初春,十万亩梨花在河谷山间竞相绽放,绵延数百里与村落间散落的农舍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如诗画卷。远远望去,一团团一簇簇的洁白花瓣在清风的吹拂和阳光的照耀下摇曳多姿,绚烂开放,形成一片花的海洋。

豪爽汉源人心怀阳光

汉源古称黎州,建制于公元前97年,至今二千多年的建制历史孕育了当地丰富的文化生态:县城所在地富林镇,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古牦牛道”记叙着“南方丝绸之路”的悠悠岁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万里长征曾在这里写下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富林文化”、“清溪文庙”、“九襄石牌坊”古朴深邃......

“我们的创作源泉,来自对汉源乡土的热爱,我们的创作灵感,更有现实与历史的碰撞。”长期从事汉源文史研究的郭朝林表示, 县境内的流沙河是大渡河一大支流。流沙河古时称汉水,汉水源于县内西北大相岭飞越山之仙人洞,故因汉水之源之意取县名为汉源,意为汉川水之源。

正是基于汉源的历史文化,2012年年底,在郭朝林的发起下,汉源县当地创办《流沙河》文学期刊。《流沙河》自2012年创刊以来,立足于汉源本土,以挖掘、传承、弘扬汉源历史文化为己任,现已刊发各类文学作品600余篇,刊发书法、美术、摄影、音乐作品390余件,不仅为当地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宽阔的展示平台,还成为当地中小学课外读物,让孩子们沐浴在汉源丰富的人文阳光下,茁壮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充足的阳光让这片土地有了别样的风情,也养育了别样的有着阳光性格的汉源人。

“只要是接触过汉源人的人都知道,咱们汉源人笑脸很阳光,说话很阳光,心中没有遮遮掩掩,也是阳光一片。”郭朝林表示,汉源人热情豪爽,只要他们认准了你这个朋友,就会把最好的美酒奉上,席间将是笑语不断,歌声不断。“当然,也请你做好不醉不归的准备。”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记者:付远书

责编: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