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6日,艳阳高照,李维东老师和熊主任在前往伊犁鼠兔最早发现地尼勒克县考察途中到达精河县。傍晚时分,李维东老师没顾上休息就想联系其木代主任召集精河县纳仁郭楞自然生态保护服务专业合作社同事们(简称“天山精灵卫士”)讨论“中华伊犁鼠兔保护地·精河”工作,不巧主任外出还没回来。李维东老师建议主任安排明天一大早开个小会议,因为后面还有更艰巨的任务等着他们。
其木代主任拍摄工作场景
27日,迎着初升的太阳,其木代主任、合作社魏秘书长等来到李维东老师住处,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李老师与大家亲切交谈,就保护地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协调解决的内容进行探讨。同时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阿拉善SEE基金会创绿家项目组进行联系,沟通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商议解决保护地发展问题方案。
精灵卫士们和李维东老师合影
同时,其木代主任在会议中安排部署8月份上山巡护工作,并根据新情况对日后工作进行规划。会后,李老师拿出新疆骊驰俱乐部捐赠的“无人机”,表示后续争取借助无人机进行考察和巡护,并亲自讲解如何使用。
接着李老师说再不能耽误时间了,于是马上出发去35年前最早发现伊犁鼠兔的尼勒克县吉里马拉勒山考察和调研。路途艰难要尽早出发,李维东老师这么说着,提起行囊行动开始了这次困难的考察。
考察路线未有坦途
明确工作计划后,天山精灵卫士一行三人在7月29日驱车前往中华伊犁鼠兔保护地,恩克常年在山中站点驻守,已经提前等候我们。此次重点是惯例巡查,并收集上月因道路冲毁没能及时收回的气象站观测点红外相机数据,确定17年伊犁鼠兔是否还在该区域活动。
其木代主任、魏秘书长和精灵卫士们行走在崎岖山路上 (魏秘书长是图中蓝衣女士)
看见远处的雪山,魏秘书长想起李维东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望山跑死马”,山下奔流不息的天山雪水让人由衷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突然车停下来,其木代主任说下雨把桥冲毁了,大家慢慢下车,主任单独开车驶过。车胎急速旋转泥沙飞起,不时还冒出浓浓胶皮味。经过众人携手推车,铺垫沙石,车辆最终顺利通过冲毁桥梁。随着海拔升高,魏秘书长出现一些高原反应,有些泄气,其木代主任和恩克等精灵卫士也坐下休息,安慰掉队的她。大家离红外相机安装地也越来越近,但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时开始下雨了,魏秘书长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是否不上了,万一大雨引起泥石流怎么办。其木代主任眼神坚定,说道“没事,下不大,来了几次了,你不知道吗?”从小在山上长大,与自然亲密接触,精灵卫士的勇气和毅力令人钦佩。巴依达拉负责摄影,他善解人意带着魏秘书长通过了崎岖的山巅。众所周知,中华伊犁鼠兔栖息在悬崖峭壁中,山路陡峭无比,裸岩像锋利的刀刃,磨破了天山精灵卫士的鞋子,蹭破了手掌。恩克攀爬很快,他两次差点滑倒,令大家心都提到嗓子眼,万一摔下去后果不可想象。再加上碎石很多,甚至有岩石掉落,随时都有发生意外可能,天山精灵卫士们必须集中所有注意力,脚下每一步都必须踩稳,确保安全。每到一个点,天山精灵卫士们配合默契,换电池、采集数据、更换红外相机......最令大家兴奋的就是默默期待伊犁鼠兔会不会出现,想象着那萌萌的身影!
巡护工作拍摄记录
巡护结束,返回路上到中华伊犁鼠兔保护地野外站点,必过一条小河,过河小桥是用一颗山洪冲下的松树搭建,魏秘书长看着“独木桥”下澎湃的流水,准备爬着过桥,巴依达拉看见大声喊道:这样不行,万一掉下去冲走怎么办!他伸出大手拉着魏秘书长,一前一后缓慢通过,树干一弹一弹,身体也随之摇晃,魏秘书长不敢看桥下的流水,全凭感觉移动自己脚步,终于通过独木桥,令人一阵后怕,长舒一口气,野外工作台不容易了。随后,恩克先生骑上巡护摩托车先行回家了。
怪石嶙峋,天山萌物伊犁鼠兔栖息地
到县城后,李维东老师和天山精灵卫士们如期而遇。看见李老师鼻梁一块血迹,大家就问怎么回事,开始怎么都不说,最后才简单讲述因为没踩稳石头,出了点意外,头部和鼻梁摔破了,流了一些血。大家看到李老师受伤时拍下的照片,真的是头破血流,就这样他仍然带伤坚持工作,询问精灵卫士们巡查工作成果,并与队员们交流着保护地和伊犁鼠兔最早发现地情况变化。晚上,他一一查看取回来的红外相机内存卡,有不少的收获。
就这样,离开时李维东老师还叮嘱大家野外调查安全最重要。让精灵卫士们感慨颇深。李老师高尚的品德和操守令人尊敬,是精灵卫士们学习的榜样,为了保护伊犁鼠兔,大家没有别的东西奉献,唯有辛劳泪水和血汗。
这次红外线机有幸拍到多张伊犁鼠兔活动正面照片,表明伊犁鼠兔生活状况良好;同时还拍摄到许多其他动物,包括不少伊犁鼠兔天敌,反映出中华伊犁鼠兔保护地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对精灵卫士们来说后续工作任重而道远!
注:文章素材和图片来源于精河县纳仁郭楞自然生态保护服务专业合作社魏新华秘书长,合作社被称为“天山精灵卫士”,负责“中华伊犁鼠兔保护地·精河”系列工作。
整理/飞 审/Tammy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