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日到樟木多少公里(定日到樟木口岸多少公里)

①、坐标:距日喀则市约473公里,位于聂拉木县樟木镇境内,希夏邦马峰东南侧,是318国道的终点。

②、特点:是喜马拉雅地质落差变化最迅速,地质景观变化最丰富的一段,峡谷幽深,森林苍郁。樟木沟逼仄、险峻,悬于峭壁,是绿色世界,瀑布天堂;沟内海拔落差大,从聂拉木海拔3900米的地方,至降到樟木海拔2300米,如果说吉隆沟是美丽害羞的少女,那樟木沟就是果敢决然的少年。

与西藏大部分地区动辄海拔四五千米不同,樟木的海拔仅有近2000米,空气湿润,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气候宜人。可是,要想来到樟木这个天堂,必先经过一段“地狱”般的盘山公路。318国道,如一条细细的白色绸带,软软地缠绕着山体,层层盘旋而下。

樟木是聂拉木县所属的一个小镇,位于距聂拉木县城约30公里的半山腰上。从聂拉木到樟木镇30公里,使樟木沟作为“一条沟”的形态展露无遗,谷底是河,山间是路,相伴而行。驾车行驶在半山腰,道路狭窄,一边峭壁,一边深渊;山间到处流水,瀑布悬垂崖头,车在雾气和水帘中穿行。从聂拉木县城到樟木,越野车也要走一个多小时。如果在6月至9月雨季期间,经过聂拉木县城继续下行,可以看见迎面而来的团团云雾,这是从印度洋远道赶来、带着丰富降水的暖湿气流。随着山势的降低,云量迅速递增,充沛的降水让这里成为一个瀑布的世界。
那些蔚为壮观的瀑布就挂在峡谷的绝壁上,隐秘于密林里,超过百米的瀑布比比皆是。从天而降的水流与岩石、朽木发生碰撞,划出一道道白线,在空中溅出的白雾,随风在峡谷里飘舞。有的瀑布就直接瞄准公路的中央,让过往车辆接受一次无法躲避的洗礼。夏天是雨水泥泞,冬天则是冰天雪地。

1955年中国与尼泊尔建交, 1961年两国决定修建中尼公路。中尼公路北起拉萨当雄县的羊八井,经日喀则、拉孜、定日、聂拉木,再由樟木出境进入尼泊尔王国,终点是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中尼公路于1963年正式开工, 1967年5月正式通车。正是由于中尼公路的通车,才让樟木口岸诞生。藏语里把樟木叫作“临近的口岸”,也是因其是西藏唯—通往国外的陆地口岸。

上世纪60年代,樟木还只有几户夏尔巴人定居。中尼公路开通之初,更多体现政治和战略意义,运输货物多为中国援助尼泊尔的物资,对当地老百姓来说,边贸就是拿羊毛和皮子换尼泊尔的盐巴和手工艺品。
直到1983年,国家把樟木列为一类通商口岸,才为当地迎来了发展契机。贸易日渐红火,夏尔巴人从深山里迁出,加上内地来此经商务工的人群,樟木很快发展成繁华重镇,异国风格的店铺比比皆是,流动着的各种肤色和语言,使人难以和边陲小城、喜马拉雅最深最窄的一条沟等联系起来。

夜色初上,樟木沟变成了一条地上的银河,万家灯火,随山势和沟形鳞次栉比。到2014年,常住人口2000多人的樟木,年接待游客14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一千多人从樟木口岸出入境。
走在樟木街头,灯红酒绿,满目繁华,豪车比比皆是,与尼泊尔五颜六色的“塔塔”货车相映成趣。渐渐的,樟木因边贸和游客众多而获得“藏地香港”之美称,这里的原住民随之也成为西藏地区最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距离震中200多公里的樟木镇受损严重。去年樟木口岸恢复货运通关后,尼泊尔媒体就兴奋地报道,从樟木隔友谊桥对岸的柯达里小镇到加德满都的阿尼哥高速公路已经畅通无阻。曾经,在地震前的鼎盛时期,每天有超过1000名中国游客通过樟木口岸入境尼泊尔;每年有价值200亿卢比(约12亿人民币)以上的货物通过口岸边贸交易,为尼泊尔带来超过50亿卢比(约3亿人民币))的税收。
这座隐藏在喜马拉雅山谷中的美丽边陲小镇——樟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家、探险家们心向往之的驿站,人们或朝圣,或旅行,千里跋涉,因各种原因聚集于此,然后再各奔南北……永远不缺少寻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