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子桥数码广场叫什么(磨子桥数码城)

一孔磨子桥,一座成都城。跨越千年的历史长河,磨子桥数度变身,每一次都以崭新的姿态示人,演绎出一台精彩的川剧变脸大戏。

古桥已逝,磨子桥存。昔日的文化地标早已成为一个符号,深深地印在成都这座快速成长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土地上。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神州大地,也唤醒了沉睡的磨子桥。四十年过去了,她的“变脸”表演一如既往的精彩,每张脸谱都记录了天府之国的变迁。

成都科技一条街

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民营经济开始崭露头角,“个体户”、“暴发户”是那个时代企业家的代名词。当荷花池造就了成都第一批“万元户”之后,更多的人开始踏进创业浪潮。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伴随着中国国门的敞开,计算机也随之进入了国人的生活。当个体户们享受着“一台电脑赚一万元”的美好时光时,磨子桥的电脑一条街正悄然成型。

在磨子桥住了一辈子的老李亲历了这条街从无到有的传奇故事。在他的记忆中,曾经的一环路仅仅是一条小路,路外则是大片大片的农田。80年代初期,或许是被周边高校的人气所吸引,学校礼堂和居民住房等地已经出现了电脑卖场的雏形,小型的电子产品市场逐步自发形成。伴随着一环路的建成通车,这条街的人气大增。90年代初,成都电脑市场开始萌芽,一些商家开始聚集磨子桥,但销售的产品以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用品为主。

“他们主要出售进口品牌机和兼容机,只有少数在卖电脑。”老李回忆说,“电脑卖价1万多元,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

在成都市重新划定了城市城区的行政区域后,区委区政府看到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将其定位为全区支柱产业,大力建设和培育科技一条街,主导营造宽松的产业发展环境和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而科技一条街的区位优势更是四川乃至西南其他地区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四川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知名高校林立,中科院成都分院、核动力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环绕,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集科工贸于一体的数千家企业驻扎在此,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和各方顾客穿行其间,为科技一条街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消费支撑。

随后,围绕磨子桥科技一条街,逐步诞生了新世纪电脑城、数码广场、@世界等知名电脑卖场,宽敞明亮、凉爽宜人的售卖环境让习惯于狭小摊位淘宝的成都人感到新鲜,迅速抓住了成都人的心。3200多家科技贸易型、技术服务型和研发企业先后落脚于此,联想、英特尔等国内外知名电脑厂商也将办事处设置于此。

凭借成都作为西南信息枢纽中心城市的地位,科技一条街不断拓宽市场辐射面,不仅与省内市州电子市场建立起了直接联系,还与云贵渝藏等多个省份的电脑商家开展业务往来。随着专业电脑卖场规模和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数码广场等本土企业走向了全国,在昆明、重庆、上海等地相继开店。

“买电脑到东华,一台也批发”的广告语让更多的成都人知道了“科技一条街”,成都国际电脑节的成功举办更是让世界认识了成都。

1998年10月31日,首届成都电脑节开幕,其盛况至今让人们津津乐道。从磨子桥到科华路沿街,电脑成为绝对的主角。而电脑节期间在科技一条街举行的“万人千机学电脑”活动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官方认证。整个节日期间,人流量达到30万(次),给与会代表和人民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特尔公司总裁贝瑞甚至发出了“成都最好的电脑节”的感叹。成都电脑节在国内外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极大地调动了普通市民了解电脑、学习电脑、掌握电脑的积极性,向世界亮出的成都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名片,预示着成都的信息产业发展和未来“西部硅谷”的构想已经翻开新的一页。

南方中关村

2001年,磨子桥商圈营业收入突破175亿元,仅次于北京中关村,跻身全国第二大电脑市场。正是这份举足轻重的市场份额为其在全国IT业赢得了“北有中关村,南有磨子桥”的江湖地位。

伴随电脑在家庭与各行业的广泛应用,高档写字楼和专业电脑卖场犹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在科技一条街。最辉煌时,短短一公里的距离竟挤满了九个大型电脑城,而且一铺难求,就连过道、电梯间附近的空隙都被改成了商位出租。更多的众多的IT产品开始集中在“磨子桥”所处的十字地段,磨子桥也逐步成为科技一条街的代名词。

然而,纵然已经齐名中关村,销售市场的火爆场景却让磨子桥深感难负盛名。想要取得飞跃式发展,磨子桥还需图谋升级。

2004年10月30日,第四届成都国际电脑节开幕。节日期间举行的中国科技街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就科技街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为了能够媲美中关村,磨子桥也开始谋划改变单一的“贸易”形象,转而向研发、制造等方向进军,打造高科技孵化园。

“只有能够转型成为像中关村那样集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密集型经济区,磨子桥才能真正媲美中关村。”科技一条街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曾在电脑节期间发出这样的期盼。

为此,武侯区制订了《成都市科技一条街发展规划及实施纲要》,力图使科技一条街摆脱单一的专业市场形象,努力建设成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相关科技产业协同发展的成都新经济中央商务区。有关方面欲力促建设方案在2010年前实施见效,最终吸引大批国内外科技企业在这里设立研发中心和营销中心,全街区高科技产品市场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写字楼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企业数达到4000家,创造了618亿元的销售收入,“南方中关村”的美誉是这一时期磨子桥发展态势的真实写照。

创新创业街区

2015年10月21日,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正式开街,国内创新创业代表人物齐聚一堂,见证磨子桥的全新征程。曾经的享誉全国IT界的磨子桥顺利转型升级,摇身一变,成为创新创业街区。

街区首批打造的约2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载体项目全部交付国内知名的创新创业专业运营管理机构亿达控股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打理。该公司将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内生性发展”的全新模式,将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最终打造成为“蓉漂”创新创业的首选之所和中国西部地区的创新创业新地标,同时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孵化出的产业化项目将在西部智谷创业园区得到加速发展,最终形成“两核共振、四区互动”的多点发展格局。

创新创业街区的开街宣告磨子桥IT历史的终结。实际上,早在2011年前后,整个电子产品的生态已经发生了改变,科技一条街的“蛋糕”被电子商务逐渐夺取,加之同质化竞争加剧,不少商家开始撤出卖场,科技一条街的优势逐渐远去。

2014年是我区“攻坚突破的关键之年”,按照“3主导+1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科技一条街以“百脑汇”等为代表的自持物业IT卖场以引进4G网络、电商支付等方面企业为契机,实施了线下和线上融合发展的“OAO电商模式”,拉开了科技一条街的升级转型大幕。

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席卷神州大地,创新创业者无疑成为时代的英雄。在经历了短暂的迷惘和阵痛后,磨子桥终于迎来转型升级的曙光。2015年,我区将磨子桥重新定位为“创新创业街区”,欲将其打造成为打造“蓉漂”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这片一直行进在创新创业征程上的热土,再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

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开街后,我区积极整合闲置和效益不高的楼宇资源,着力构建一批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的众创空间,同时积极引进知名孵化机构,建设一批“孵化+创投”模式的新型孵化器,还将积极发挥四川大学科技园、西华大学科技园在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的带动作用,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利用存量土地和楼宇建设创新创业载体,逐步形成环高校和科研院所创业带。

在打造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的同时,我区还为孵化成功的创新创业项目在西部智谷打造了专门的创业园区,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和西部智谷创业园区分别确立为两大创新创业核心集聚区,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为孵化、展示、交流和培训等为主的综合展示平台,西部智谷创业园区为承接孵化成功后产业化项目的加速器。根据创新创业项目的运营规律,我区努力实现街区和园区的“两核共振”。与此同时,还在有条件的社区和街区周边高校建设创新社区和创业校区,实现街区、园区、社区、小区的“四区互动”,最终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多点发展格局。

2016年6月24日,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正式开幕,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闪亮登场,全方位展示街区亮点和双创工作的推进情况。创新创业街区在线推出“中心城区创新创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分论坛,邀请多位创投大咖、研究学者、业界精英汇聚一堂,聚焦新时期的磨子桥,围绕着中心城区创新创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展开深入讨论。

同年,武侯区通过举办“创业天府菁蓉汇?武侯社会创新专场”活动发出了“给梦想一个机会”的双创强音,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也跃入了国际国内创客的视野。至此,22家海外华文媒体、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精英、海峡两岸的逐梦青年纷至沓来。去年以来,我区成功引导社会力量投入近10亿元,新建创新创业载体14.6万平方米,吸引成都以色列孵化器等机构、项目共计450余个,创业带动就业6000余人。

如今,创新创业街区开街即将迎来三周岁生日,而昔日的“电脑一条街”早已华丽转身,成为创新创业的新基地。各类创业载体数十家、创客人数逾万人、成都双创“新地标”……磨子桥正在被贴上新的时代标签,散发出新的魅力。

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磨子桥的变脸大戏将一如既往地延续,也将越来越精彩。(张建)

(责编:李强强、高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