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锦绣控股做什么的(北京锦绣集团是干什么的)

留给本土房企的时间,到底还有多少?


2021年郑州拍了三次地。第一次603土拍,29家房企分食49宗宅地,财政揽金414亿。


其中,46宗是城中村改造项目用地或合村并城改造项目用地。毫无意外,各自归位。


3宗净地,绿都、美盛、昌建、正弘打了个酱油,最终被金茂、保利、万科收入囊中。这3家不是央企就是半个央企。


第二次1119土拍,供地锐减至11宗,亚星、正商、瀚宇、美盛摘得城改后续地块,其他地块除航海路中储64号有绿都的身影,其余供地本土房企全部缺席。


第三次1227土拍,开拍前两天终止出让11宗,最终成交14宗。


城改9宗无溢价,公开地5宗,除78号溢价15%,76号溢价2.5% 外,其余均底价成交。


民企中仅朗悦、星联、碧桂园、豫发摘地,其他本土房企身影丝毫都没见。国企、央企和城投平台成为这次拿地的绝对主力。


三次土拍见证了郑州本土房企的退缩。曾经无限风光、摩拳擦掌的本土房企还剩下多少?又面临怎样的境地?


01


2022年本土房企中最被“关注”的3家房企,建业、康桥、永威。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外界关于建业的新闻都不甚乐观。


2021年9月,建业集团一封《关于企业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并请求帮扶救援的报告》在网上大肆传播。

据文件截图显示,建业集团因洪灾叠加疫情冲击,旗下多个项目和业态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于是向河南政府求助,请求政府协调偿还50亿欠款。


从发出那封给政府的求救信之后,建业的债务危机越来越严重,拒付和逾期的商票与日俱增。


2022年2月,建业集团组织架构调整,由五级管理变三级,网传裁员60%。虽然建业否认了“裁员”一说,但对组织架构调整的承认,也算间接使建业自身的经营现状展露于外界面前。


另外,据企业预警通的数据显示,2022年8月份建业集团到期5亿美元债。如何合理安排资金兑付,是建业集团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不过,行业寒冬之下,建业却并未躺平,分别与陕西荣华控股、中原银行、电建地产以及中海地产达成了战略合作。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地产主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多元化业务的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比建业更难的是康桥。


前段时间。一份关于解决康桥公司有关诉讼的请示,将康桥推向了舆论的高峰。没有“余粮”的地主不得不效仿起建业。



有关康桥资金链紧张的消息,一直在地产圈隐隐流传。上述一顿操作,更坐实了传闻。


作为楼市5+好房代表的康桥,近几年的口碑输出并不乐观。减配、停工、延期、强制交房等等新闻不绝于耳。


康桥还是不是那个浓眉大眼的康桥,或许购房者已经用脚做出回答。


从2017年到2021年,康桥用5年的时间坐稳了郑州销量NO.1的位置。为了方便全国化的布局与融资,2019年康桥更是将总部搬至上海。只是,对康桥来说,或许规模和品质注定要舍弃一个。


永威被“关注”源于和金桥的分家风波。


2000多名西棠业主,冲着永威的高溢价、精细化而来,眼见有可能变成「金桥锅炉厂家属院」怎能不急眼。经过一番闹腾,目前西棠已复工,并声明确保合同约定如期交付。


至于还会不会又什么波折,就看金桥怎么做了。


2022年3月9日,永威老板在发布会上泪洒现场,直言永威的困局。暴雨+疫情,两个月分文无收,支出却超过数亿,对于永威来说,的确难过。


但永威的难何止这些。看看永威在售楼盘的情况,或许就能明白许多。


主城项目中,永威上和院已经交付,永威上和琚尾盘,像这种顶流高端盘出货肯定不快。永威金桥西棠仅剩一栋楼,永威西郡三期也是尾盘,四期迟迟不见动静。


其他盘,西荥阳东绿博南港区,在当下的行情中销售也是困难重重。


没有现金流盘的稳定输出,这对于高成本的永威来说,肉眼可见的压力山大。


02

相比前面三家,本土一哥正商显得低调许多。


虽说现如今每家房企都难,但难的程度却各不相同。


1995年,与建业老胡同一个大学毕业的张敬国也正式下海创业,不过与建业相比不同的是,张敬国注重快销,以至于正商一度成为刚需的代名词。


那时,张敬国显然还不具备同学长老胡相抗衡的资格。但这家一直潜伏的“地头蛇”却虎视眈眈地盯着外面的世界。


就在老胡将布局转移到县市级,张勇战略转移举家搬离郑州时。张敬国伺机而动,开始了疯狂抢地模式,企图独霸郑州市场,最后结果当然是得偿所愿,正商因此一跃成为目前郑州本土开发量和拿地量最大的房企。


有人曾戏说正商拿地就像打扑克,出手就是顺子。


譬如正商的航海路、正商的北龙湖、正商的南龙湖。除此之外,正商在地市拿地也常常是连续出手。信阳、新乡、新密、登封、荥阳、南阳等地皆有多个项目。


省内开花省外也马不停蹄,从2017年开始,正商分别在武汉、北京、青岛等城市摘得多个地块。


但仔细看正商目前在售的项目,会发现一个问题。


除了北龙湖高价地,正商只剩一些相对较远地域,比如北四环、南龙湖、港区以及郑东新区、中牟地界。


在主城与郊区市场严重分化的当下,正商在郑州的后劲显然不足。


2021年正商在郑仅拿了正商家河家后期地块,不得不说土地市场与房地产销售市场也在考量着正商。


不过,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正商,在2015、2016、2018、2019分别上市正恒国际、GMRE、赞宇科技、兴业物联4家公司。


正商几乎成为郑州本土企业中,融资渠道最多,融资成本最低的房企之一。这无疑是正商相较其他本土房企的优势。


本土老牌房企中,正弘的资金实力一直是最被看好的。


今年2月份,一张不知出处的截图在地产群流传开来。图片显示下个暴雷房企是正弘,负债200亿。


事实真的如此吗?


2021年603土拍中,正弘是唯一一家在东风南路金水东路的综合用地竞拍场上,与华润和银泰正面硬刚、血战到底的本土房企。


虽然最后他打不过,但至少他努力过。


其实,自2018年以来,正弘置业在公开市场主体信用评级持续保持AA,成为河南本土房地产企业屈指可数的AA主体之一。


从1998年正弘首个房地产项目锦绣正弘国际公寓开始,正弘所开发项目都属于领涨抗跌型。2019年更是做了一次白衣骑士,拯救了南龙湖水深火热的三合里。


在商业板块,正弘也是格外出彩。2019年,正弘城开业后的首个完整年度,就以30亿的销售额跃居郑州商业榜第2名。


商住互补,稳健布局,未涉足远郊盘、小镇文旅盘、产业城等投资回报较长的项目。如今的正弘,实属本土民营房企的标杆。


如果说去年拿地的情况是判断房企资金现状的条件之一,那还有3家房企值得一提:星联、美盛、亚星。


2012年星联集团在“郑州新芒果房地产有限公司”的基础上重组而成。近几年犹如一匹黑马重回大众视线,寒冬之下摘地也充分说明了其实力。


2021年星联以33.30亿的销售额位列大郑州本土房企榜单第6位。这也是星联集团首次进入前十名。


作为本土后起之秀,星联从白沙到绿博再到二七,聚焦区域、稳步布局,倒是形成了一个持续良性的发展态势。


另外一家房企美盛,不仅在郑州第二批集中供地摘得后续地块,更于9月勇闯深圳,在一众国家队中以8.05亿元成功入深。


美盛在郑开发的项目并不多,加上美盛喜来登也不过5个项目。更何况,美盛集团自2014年起参与陈砦、庙李城中村改造,投入近50亿元用于村民安置过渡费、安置区建设费、定向爆破费等,直到2019年以16.05亿元摘得庙李村两宗城改地块。


不得不感叹一下美盛背后雄厚的资金来源以及良好的资金链。


亚星也是在第二次土拍中摘得城改后续用地。作为西南王,亚星在郑州、上街成功开发了逾20个项目,其中9个都在二七区。


除此之外,亚星在西南板块还有近2000亩的土地储备。


如果去看亚星的房子,置业顾问除了讲产品的优势,讲部分产品现房销售,还会告诉你亚星的资金实力多么雄厚。


确实,作为本土房企来说,亚星发展模式较为传统。不盲目扩张,反而成了当下的保命符。


03

本土开发商里有一类特立独行的房企。比如楷林、普罗(中国)、青风。三条红线后多数房企卒于高周转、高杠杆,而这三家,简直是逆向典范。


楷林,郑州本地写字楼开发商的佼佼者,在郑州市场上真正能与全国性开发商直面竞争的也只有楷林了。


2022年,楷林在北龙湖的TOP系作品楷林大厦,以及高铁东广场的新发展楷林广场都非常高值得期待。


如果从2003年信和在西史赵拿地算起,普罗在郑州已经小20年。漫长的20年足够一家房企开疆扩土将足迹遍布全国,但普罗的20年的时间只做了4个项目,仅普罗旺世就用了12年。


普罗理想国2012年就拿了地,一直到2016年入市,中间悠长的三四年时间,都被用来作规划和建公园了。


可以说,理想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理想落地,就是挺费钱。


青风如果有人不认识,那就换个词,海马。


2021年9月份海马公园B2地块二期开盘燃爆郑东。作为收官之作,这块地从2013年捂到了2021年,房价也从8000多涨到了27000。


看来踏准城运,也是一种实力。


郑州本土的房企中,一些与建业几乎同时起步的92派几乎踪迹全无或者渐入下行。像思达、布瑞克、金成、东方今典、德亿、和谐、风雅颂等,早已没有当年的风采。


另外像清华园、振兴、瀚海大观、和昌、永恒、亚新、美景、瀚宇等房企也遇到了各自的劫数。


2020年23岁的清华园正式更名为中绘集团。前一年,清华园以15亿拿下航空港区260亩,成为当年该区域“地王”。


然而,受新冠爆发、疫情常态化防控以及楼市转向的影响,远郊市场疲态尽显。这个号称中原门户、世界大师联袂的改善标杆项目中绘集云筑,去化情况可想而知。


据闻旅的一篇文章显示,在头顶航空港地王称号近2年后,备受煎熬的河南中绘大概与兴港投资集团项目公司达成置换协议。


在兴港投资集团通过资产重组后的郑州航空港园博园回收河南中绘旗下航空港三宗地王地块后,河南中绘随即入股郑州航空港园博园,借此实现与兴港投资集团项目公司的深度利益捆绑。


1993年成立的振兴原本是本土房企里面闷声赚大钱的低调王者。这两年靠着富田九鼎公馆和九鼎华府成功收割了不少购房者。


然而,2021年末的一纸放假2月补助4000的通知,让外界对于振兴的资金情况充满了怀疑。两大热盘陡然降温,减配之声四起,躺过冬天就能迎来春天吗?


2021年“720”暴雨之后,瀚海大观的口碑全面崩溃,两大标杆项目瀚海晴宇、思念果岭均受到暴雨“袭击”,威尔公寓工地的积水数月之后迟迟未见清理。


这个靠创新之举在本土房企中独占鳌头的房企,却并未有任何补救之举。这在外界看来,与躺平无异。


如果从资金的角度衡判和昌,背靠母公司中瑞实业集团问题不大。经历了两次高层大换血,总部从北京搬迁至深圳的大动作后,步伐缓慢的和昌反倒对这个“冬天”毫无反应。


永恒集团创立于1997年,先后开发了远大理想城、永恒理想公元、永恒金水i+公馆,永恒理想世界等多个项目。如今开发商毫无动静,仅剩的两个公寓项目也身陷延期之中。


随着「三公馆」的相继交付,成品房王者的亚新逐渐被边缘。和新东润一样,主城没有项目,市场就没了声音,仅剩的远郊项目,在“价格卷”中支撑。


美景可能不是郑州本土房企中发展最好的,但一定是最会找CP的。前有万科、郑地,后有康桥、招商,如果跑不赢形势,不如换个方式。反正你的罗马就是我的罗马。


这两年,本土房企中最幸运的莫过于瀚宇。瀚宇天悦城数开数清,成功躲开暴雨和疫情的打击。价格从1.6万追涨2.1万+,这运气无敌了。


除了上述说到的房企,本土阵列还有和润、绿都、裕华、华瑞、和谐、广汇、永丰、浩创。


和润作为小而精的房企,外界的风云骤变对它来说,并无影响。与其相似的还有裕华、华瑞、和谐、广汇、永丰、浩创等。偏安一隅,自得其乐。


这里面简单提下浩创,作为一家成立20年的房企,浩创在南龙湖有惊人的土储。这也是为什么在远郊市场下行期,浩创可以做「价格战内卷第一人」。项目做的不一定出色,但却是最顺手的,利润虽然不高,但现金流却是最充沛的。



数年之间,郑州的房地产早已风云变幻。本土房企风云激荡、指点江山的时代终究不返。


而融资环境紧张、市场不达预期,大大小小的民营房企在短期内仍处于相对艰难的状态。



同时2022年郑州房地产行业房企之间持续分流,在资金受限、销售承压的情况下,淘汰、出清、崛起势必会形成新的格局。


最后,希望每一个购房者都能顺利收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