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局,上上下下都在议论高二局长回了一次老家,回来就病了。
高二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小时候,他就被家人和乡邻们叫做“高音喇叭”。山里人取名,往往是在姓氏后加上排行。不用说,这高二其实就是高家的二小子。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了,“高音喇叭”到底是高二的乳名还是绰号。听上年纪的人说,二者兼而有之,这娃生下来就脖子细长,脑袋大,嗓门特高。在公社文艺宣传队搞过宣传工作的父亲便象其形,据其神,把这孩子叫成“高音喇叭”。
“高音喇叭”的出名是在高二十六岁以后,那时的他刚刚初中毕业,在山里也算个“文化人”了。凡左邻右舍有个什么婚丧嫁娶,必拉他去作“支客司”(即司仪)。因为那时的大巴山,还没有什么音响设备。只要他一到场,那声若洪钟,颇具震撼力的嗓音,便使四周安静下来……
有一次,乡上的党委书记到高二的村里主持选举大会,村支书破牙一样的嗓子使群众久久不能安静下来。不知是谁提议,让高二上来试试?高二一开口,离会场三里地的一位老奶奶便吓得把猪食桶摔在地上。整个乱蓬蓬的会场顿时鸦雀无声,刚才还在哭泣的小儿也只发出长一声短一声地抽泣,静静地聆听高二宣读有关会议程序……
会议结束后,党委书记很是高兴,摸着高二的肩头,问了这又问了那。未了,对高二说:“好!调你到乡广播站来工作!”
高二的命运就此改变。在现代音响设备不齐的山乡,高二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慢慢地,高二在乡里和县里都有了名气。很快便升任局长了。这时候,再也没有人敢当面叫他“高音喇叭”了。
随着局里现代音响设备的使用,高二,哦,现在的高局长讲话也用不着那么大的嗓门了,而是努力地压制着自己的声音,但经功放放大的声音,还是那么浑厚、高亢、激昂。显得中气十足。便有人恭维高局和长深谙养生之道。
前几天,高局长收到老支书送来的请柬,说是家乡的小学落成,请他回去剪彩。
山里的变化太大了,一条条银线串起来,山里也用上了现代音响设备。老支书跟在已多年不回乡的高局长身后“汇报”说:唉,只是电力不稳定,说停就停了!
说也怪,这电早不停,晚不停,在高局长发表激情洋溢的讲话的时候,电停了。老支书跑了一趟说,变压器烧坏了。
高局长对局促不安的老支书说:“没事,没事,我正好解放解放我的喉咙”说完这句,高局长暗自得意,也让家乡的后生们见识见识我的嗓音。
高局长摸了摸了自己早已发福的肚子,用手指按了按肥厚的,现在有点短粗的颈部,清了清嗓子,咳了一声。不好意思,这是高局长发表讲话的前奏。
“乡亲们……”
底下还是乱哄哄地一片,高局长忽然发觉自己的声音,没了音响,变得很小了!
“乡亲们……”高局长气沉丹田,提高嗓音,又吼了一句。
还是那么小声,好像只有自己听到了似的。我的话怎么别人就听不到了呢?
高局长的喉咙似乎有什么堵住了一样。他伸手不由自主地摸了一下肥厚的、短粗的脖子,是不是有什么东西堵住了声道,发挥不出“高音喇叭”的本来作用?高局长心里一紧,糟,是不是声部癌变了?
有些紧张、害怕,近乎恐慌的高局长在乱哄哄中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讲话。便迫不及待地钻进自己的小车,有气无力地对司机说:走,上医院……
后来,听说高局长哑然失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