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字的字义什么(炒字的含义)

我说秦州话

(八)

——摘自吴治中《秦州方言词语释义(再版本).附录》

六.特殊发音,韵味奇妙含义深。

秦州话的字词发音除了舌位不同、前后鼻音混用等等外,很多字词与普通话的发音和声调有区别。发音、声调不同,使方言有了一种特殊的韵味,甚至一些词汇具有了别于普通话词汇的意义,产生无法替代的效果。

如“做”字是一个含义相当丰富的动词,代指进行工作或活动,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秦州方言中除“做作业”“做工”等少量词语的“做”读“zuǒ”(只与普通话发音声调不同)外,大部分情况下都读如“zū”,动作指向更加具体明确,动词意味更加浓厚。

比如普通话和秦州方言中共有的一个词“做作”,其意义都是“装腔作势;故意做出某种表情、动作、姿态”等。但普通话读“zuòzuò”,秦州方言中读 “zūzuò”。方言读法使那种装腔作势、假八二五的姿态跃然纸上,比“zuòzuò”更加韵味十足,表达更加得劲,感情色彩也更加鲜明。

在秦州方言中,很多“a”“e”做韵头的音节(字)发音时前加“[ŋ]”做声母(“e”做韵母变读为“ai”“uo”)。如“爱”“哀”等读如“ŋai”,“奥”“傲”等读如 “ŋao”,“安”“案”读如“ŋan”。“额”读如“ŋai”,“饿”“恶”读如“ŋuo”等。成为本地方言发音的一大特色。

又如秦州方言中的人称代词亦很有特点,历来争议较多。

“我(我们)、你(你们)、他(他们)。天水秦安一带把人称代词“你(们)”“我(们)”读作“牛(niù)”“曹”,有人认为是源于三国时期蜀魏刘(备)曹(操)之间的拉锯战,一个地方今天属刘,明天属曹,久而久之,你(们)、我(们)便成了“刘(牛)、曹”。在天水秦州区方圆一带,却是把“你(们)”“我(们)”说成“牛(niú)”“敖(ŋáo)”的。据上世纪解放前后曾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的先父解释,传说上古图腾时代天水曾有部落,他们崇拜的图腾是一个牛头鳌身的动物(与早期龙的形象相似),故其部族及后人就以“牛”“鳌”称谓“你(们)”“我(们)”。这个解释有其合理性,但不知有无史书之证。

这里重要的第一人称代词“敖(相当于‘我、我们’等)”说法、异字争议较多。窃以为,天水是“羲皇故里”,中国龙的故乡。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王(族)姓“敖”,如四海龙王弟兄四个,“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作为龙的故乡龙的传人龙图腾诞生地的天水人,正儿八经是“敖”的人,称自己为“敖”,当是最恰当不过了。

至于方言中第三人称“乜(他、她、他们)”,到底是来自于称别人为“爷(爷们)”,还是来自于古代称非嫡系的庶出之子为“孽”,来源众说不一:1.“爷”。来自“爷、爷们”,可指自己,也可指他人;2.“言”(天水师院课题——《秦早期文化圈的语言学标本》)。《诗经·国风·秦风·小戎》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等句,“言”指“自己、人家(我)”。《尔雅·释诂上》等很多古籍里也解释为“我”。至今天水的甘谷一代还在广泛使用,如“‘言’想你得很,你就是不来看我。”“‘言’说好着哩,曹咋能变哩”;3.“孽”。古代庶出称“孽”。《说文》:孽,庶子也。4.“乜”。这个字本地在人称代词中使用非常频繁,乜(niè读如“nié”):本为姓。人称代词中指“他、他们,人家”。“人家”即可指“自己、我”,也可指“他、他们”。在北方很多地区方言中使用“乜”的很多,在下倾向于依从简从众可用“乜”。

至于“曹”,应该来源于古语“吾曹”“尔曹”( 唐.杜甫有“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名句); “牛(你、你们)”有研究者认为可能来自于古文言词“汝”,或“你们”的快读(即反切读法)。

老秦州城里人有些字的发音还有独特烙印,如对第一人称的“我”读作“ŋu”,把“二”(含读er音节)的音读作“ɑi”,还一度成了鉴别人们出身城或乡的标志。前些年有的人从乡下进城,为了尽快抹去自己的“乡棒”痕迹,便会入乡随俗,很快地“ŋu”“ai”起来。

在很多时候,秦州方言中把普通话中的一声读的近似四声,而把很多四声字读成一声,如普通话“妈”读“mā”,方言中读如“mà”;普通话“骂”读“mà”,方言中却读如“mā”。

不知是习惯成自然还是私心作怪,总之觉得咱秦州话就是得把(得劲、给力)!(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