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形象是一个人的门面,如果连自己的门面都收拾不好,又怎能吸引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呢?
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有能力就不需要注重形象,殊不知形象也是能力的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形象管理也是自我管理的能力之一。
作为面试官,我曾经面试过不下一万个求职者,有很多求职者在我看到他们的五秒内就已经做出了不合适的判定,因为面试官的时间是有限的,而面试官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最为重要,如果求职者不注重形象,那么在你走进面试官的视野的同时,就已经被pass了。
曾经遇到过一些技术人员去面试,穿着凉鞋就来了,用人部门一看,眉头马上就皱起来了,除非你的技术不可替代,要不然基本都没戏。
有时候确实很难理解一些求职者,宁可坐三四个小时的车来参加面试,也不愿意花半个小时重视一下个人形象。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人愿意花时间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的才华,面试官更是如此。
说话过于耿直或者耍小聪明耿直不算是缺点,但是过分耿直就容易让面试官觉得你说话不经大脑。比如:面试官让求职者做自我介绍,求职者说你们手上不是有我的简历吗?上面很详细,你们自己看吧。
你认为面试官会怎么回答?我想99%的人会说:那行,我们回头有空看看你的简历,你回去等通知吧。
而对于耍小聪明的求职者,面试官更为讨厌。
以前遇过一个求职者,在面试中,时不时暗示认识公司某个领导,本来以求职者的背景,也挺符合职位的要求的,面试官开始也是倾向于录用他的,可是他却不断地提醒面试官他跟某领导的关系,什么上次跟某领导一起去钓鱼,什么上次跟某领导一起吃饭唱歌,让面试官很是恼火,最后更是直接淘汰了他。
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简历水分太多简历有一点点水分,一般面试官也不会跟你较真,但是如果水分太多就容易闹出笑话。
有个求职者去面试,他的简历写着曾经在一家知名公司工作过,刚好面试官也曾经在这家公司工作过,结果当面试官问起以前的同事时,求职者一问三不知,推说不记得了,这样的场面就只能留给大家做笑料了。
有些人总喜欢修饰自己的简历,明明没有在某公司工作过,为了显示自己的背景出众,非要把某公司安到自己头上,但夜路走多了,总会遇上鬼。
还有个求职者应聘销售经理,各方面的条件都很符合公司的要求,用人单位正准备录用他的时候发现他的简历有半年多时间对不上,求职者解释那半年在休假,但是为了保持简历的完整性,就并入了上一家公司,就因为这个小疏忽,用人单位就认为求职者不够诚实,从而终止了录用。
上来就提钱和提出与能力不符的薪酬要求见过一些求职者,面试刚开始,就问面试官,你们能给多少钱?还说如果你们给不到我期望的,那就不用谈了,对于这样的求职者,面试官都会直接请他出门右转的。
有个公司招聘前台,有个小姑娘来面试,面试官问她你原来的薪酬是多少,她回答五千多,面试官继续问她的期望是多少,她说要求不高的,只要一万五。面试官听到后下巴都快惊掉了。
如何确定自己合适的薪酬水平,其实跟原薪酬、职位、工作价值和市场水平四个因素有关。比如前台的职位,市场水平在4000-7000之间,你不能说我能力出众,所以我要2万,这就叫不合理啊。
一般来说,换工作的薪酬增长率大约是原薪酬的10-50%之间,比较普遍是20-30%。那些动不动100%以上的薪酬增长通常发生在高管职位以及技术稀缺性行业。
过分自信和夸夸其谈的人求职者自信是好事,但是如果过分自信,就不好了。
有个求职者去应聘生产经理,刚开始用人部门觉得还不错,正打算进一步了解,这时候求职者为了显示自己是复合型人才,竟提出他还可以做销售经理,再不然做采购经理也可以,这时候面试官面面相觑,也就宣布了求职者的落选。
有个求职者去应聘销售经理的职位,在谈到自己在上家公司的销售表现时,那简直就把自己描绘得跟救世主没啥两样,好像没有了他,公司早就倒闭了,在谈到能给公司带来什么的时候,又信誓旦旦地拍胸脯表示只要给自己这个机会,他能让公司的业绩翻几番。对于这样的大才,公司这座小庙自然是容不下的了。